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文化概论
定价:22.00元
作者:李建中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3070448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该书系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课系列教材之一。该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主要类型、理论要义及精神品质,真实而深刻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力求用现代眼光观照传统文化,探求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其具体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术、审美、风俗、科技、器物等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对当代文学史的史学观、逻辑建构、时空观念等理论问题进行宏观阐释,对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叙述、创作潮流、作家作品进行微观分析,有益于读者全面了解当代文学史的诸多问题,该书的出版将弥补当代文学史系统研究某些方面的空白。
目录
导论 “中国文化”概说
一、何为“文化”
二、何为“中国文化”
三、“中国文化”特征何在
章 哲学文化
节 儒家哲学
第二节 道家哲学
第三节 佛教哲学
第二章 政治文化
节 礼制政事
第二节 刑名法津
第三节 职官衙署
第四节 科举教育
第三章 学术文化
节 先秦子学
第二节 两汉经学
第三节 魏晋玄学
第四节 宋明理学
第五节 清代朴学
第四章 审美文化
节 琴棋书画
第二节 文章诗赋
第三节 戏曲小说
第四节 音乐舞蹈
第五章 民俗文化
节 姓氏称谓
第二节 宗法家庭
第三节 礼仪风俗
第四节 岁时节庆
第六章 科技文化
节 天文历法
第二节 传统医学
第三节 农林数理
第四节 发明创造
第七章 器物文化
节 衣冠服饰
第二节 饮食烹饪
第三节 宫室园林
第四节 舟车什物
第五节 文物考古
结语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一、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
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重建
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中国艺术的时候,展现了一种极为细腻和富有诗意的笔触。对于中国画的介绍,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山水、花鸟、人物等几个大类,而是着重于描绘画家们如何运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千山万壑的壮丽,或是用浓淡墨色,展现出梅花的傲骨凌寒。那种“意境”的表达,那种“气韵生动”的追求,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读到关于书法的部分,更是被深深地吸引。那些或行云流水,或苍劲有力,或婉转娟秀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作者对于笔墨的讲究,对于字形的布局,对于情感的寄托,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让我得以窥见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东方美学。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对美的极致追求,贯穿于中国艺术的始终,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艺术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着实吸引人,它没有采用枯燥的条目式介绍,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我耳边絮絮叨叨地讲述着他的人生阅历和对世事的感悟。当我翻开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部分时,我并没有感到头晕脑胀,反而被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所感染。书中对于儒家“仁爱”精神的阐述,让我理解了为何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重视和谐与尊重;而道家的“无为而治”,则教会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从容。作者并没有直接灌输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比如孔子的周游列国,老子的隐居山林,来展现这些哲学思想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得以体现的。这些故事充满了智慧和趣味,让我对这些古老的思想不再感到遥远和神秘,而是将其视为可以借鉴的人生指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读时,能够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人的困惑相结合,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我去思考和反思。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古代哲学并非陈旧的教条,而是历久弥新的生命之源。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展现在我面前。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描写,那些关于春节的爆竹声声、元宵节的灯火阑珊,以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都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充满仪式感和人情味的老时光。作者对于这些习俗的由来、演变和内涵的解读,让我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热闹,而是能够深入理解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民族情感。它不仅是关于“吃”和“玩”,更是关于家庭的团聚、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书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关于灶神爷的传说,关于月饼的起源,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充满了生活智慧和温情,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读完这部分,我仿佛能闻到饭菜的香气,听到家人的笑声,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很多书都无法给予的。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节日,感受到了其中深藏的深厚底蕴。
评分这本书在梳理中国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时,用一种极其人性化的方式,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图景。我尤其喜欢它对家庭观念的探讨,从古代的宗法制度到现代的家庭变迁,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书中对于“孝道”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责任担当。同时,它也毫不回避地提到了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比如城市化进程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影响,以及新时代年轻人对于家庭责任的看法。作者在描写市井生活时,也极具画面感,那些熙熙攘攘的市场,那些街头巷尾的小吃,那些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眼前。它让我感受到,中国社会的活力和韧性,正是来自于这些鲜活的个体和他们之间紧密的联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多元的中国社会,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评分这本书在介绍中国传统建筑时,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我一直以为,中国古代的建筑无非是宫殿、寺庙、民居这几个类型,但通过这本书,我才了解到,每一栋建筑都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和哲学思想。比如,故宫的布局,不仅仅是为了宏伟壮观,更是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而园林的建造,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作者在描述斗拱、飞檐、太和殿等建筑细节时,用词十分考究,既有技术性的描述,又不乏艺术性的赞美。我仿佛能够看到工匠们如何凭借巧夺天工的技艺,将一块块木头、一块块砖瓦,变成一件件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风水、五行等传统观念如何影响建筑选址和设计的例子,让我对这些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建筑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居所,更是历史、文化、艺术和哲学的凝结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