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论坛”由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任学术主持,原则上每年举办一届。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书法与中国社会”,以书法与社会的关系为出发点,对书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论坛整理了若干论文和调查报告,把思路引向广阔的社会背景,从而对书法社会学的建立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许多观点发人之所未发,新颖独特,颇具创见。
前言
【开放的视野】
书法何为——论书法在古今社会文化中的变迁和在化时代新位的重建
关于当代文字环境及其相关的艺术史写作的思考——附:关于当代书法史写作的札记
书法社会学转型与现代性构建
放宽研究的视野——读《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有感
【个案与问题研究】
甘谷土桥小学伏羲班的书法教学
西安书院门调查——西安书院门书法工作者现状、问题及思考
山东邹平“书法之乡”调研报告——一项艺术社会学研究的个案及其方法反思
1986和2006:当代书法话语转化的社会学反思——以《中国书法》和《书法》为例
中国美术馆近年书法展览析要
网络复兴书法
从社会的发展变化看《中国钢笔书法》的兴衰
关于文港毛笔制造业的调查报告
冷书系和热书系——重新审视书法传播系统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对书法创变之影响
书法的日常境遇与书法的时代挑战
日本非营利书法团体的社会活动
日本学校书法教育的缺失与社会对书法的轻视
【书法历史的社会学研究】
从书斋走向神龛——北宋中后期的“颜真卿热”现象考辨
足下负书名,安能拒乎?——王铎书法应酬研究
八大山人作品在当时社会中的流通方式及社会地位
宋曹书法“恶赖”辩——清初书法批评的个案研究
明末江南的书画与社会——《味水轩日记》研究的方法论总结
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书法
汉字以方块定型,本身就具有一种建筑美,且从一开始就占据了文化的核心和美学的核心。如果说彩陶和青铜作为礼器,占据了远古文化的核心,那么,彩陶上的符号和青铜上的铭文,则为核心中的核心。在远古神话型的表达方式中,汉字由仓颉所创:“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张怀瓘:《书断》)中国文化的宇宙精神也借此在汉字里得到集中的体现。汉字自身的文化内容所要求的美化,使汉字书法与中国文化具有了一种内在的同构:纸为白,字为黑,一阴一阳;纸白为无,字黑为有,有无相成;纸白为虚,字黑为实,虚实相生。中国古代是一个气的宇宙,宇宙以气之流动而成,书法以线之流动而成,宇宙是一大书法,书法是一小宇宙。如果说中国人对宇宙的表述有理论性的哲学话语,有叙事性的文学话语,有具象性的图画话语,那么,书法则是中国人表达宇宙的一种感性而又抽象、直观而又内在、普遍而又精练的形式。正因如此,当中国人逆锋落笔、藏头蓄势、欲右先左、运笔行留、收笔护尾时,他已经在事实上感受着一种中国式的宇宙。
宇宙在天地运动中产生了历史,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字体与风格的演进与中国历史的演进相同步,共变化:篆、隶、楷、行、草的出现,与时代风气相关联;帖学的风行与碑学的时尚,与时代的精神相暗通。颜真卿堂堂正正的楷书,不仅呈现出他刚正的人格,也反映了大唐气象的宏阔。王羲之行云流水的行书,不仅流出他为人的深情飘逸,也代表了晋人的美学精神。宗白华先生说:“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宗白华:《美学散步》)古代书论家讲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要说明的也是一种书法与时代的关联。因此,当中国人提笔写字的时候,笔端自然流出一种时代精神。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人是一个小宇宙,又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感、有个性的独特个人。毛笔的柔软使书法作为个性的表达成为大的可能。书法的神骨肉筋血与人体的神骨肉筋血形成了一种同构关系,也使书如其人成了中国文化的信条:“锺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因此,当中国人临翰挥毫的时候,一方面是在展现一种中国式的宇宙,一方面是在展现一种时代风气,另一方面也是在展现一个具有血肉个性的自我。在古代,年轻人见老年人的时候,要送见面礼,女的是一件女红(绣品),男的要呈上一件书法,人的性情和灵气,都可以从绣品和书法中透出来。
书法不仅与个人生活密切关联,而且也是公共秩序和公共艺术的核心。从仰韶彩陶的刻画符号到青铜铭文,虽经时代沧桑观念迭变,但文字特别是具有重大召告功能的美的文字一直处于文化的重位。这种重要性随时间的推移不断繁衍,直到清代。方块字造型的多样与整一、直观与美形有多样的潜能,服务于朝廷秩序、社会结构、家族尊卑,乃至整个法象天地而来的大一统之典章礼制。从皇家宫苑到私家园林,从州郡衙门到乡村茅舍,从佛寺道观到旅馆亭台,用书法题写的匾额碑牌、府第名称、店铺旌条、对联偈语,构成东西南北中普遍的审美景观。书法,由于与文字相关,与文学相关,与典籍相关,与公共艺术相关,一直是中国文化中核心的东西。因此,从书法中,能明显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精神。
——张法《书法何为》
“兰亭论坛”由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任学术主持,原则上每年举办一届。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书法与中国社会”。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47年生于南昌,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毕业。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日本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员教授。致力于书法理论与艺术创作。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当代的西绪福斯——邱振中的书法、绘画与诗歌》、《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书法》、《状态IV》等。在北京、日内瓦、奈良、洛杉矶、香港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书法与绘画作品参加过国内外多种重要展览。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又对书法实践感到些许茫然的读者,这本书的书名“书法与中国社会”以及“初学者学习练”的字样,让我觉得它可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社会中,书法所扮演的多重角色感到好奇,它不仅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化符号、身份象征,甚至是情感的寄托。我希望这本书能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勾勒出书法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轨迹,例如在不同历史时期,书法是如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社会生活的。我希望书中能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书法作品,并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解读,让我能理解这些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而不只是停留在“好看”的层面。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为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建议。比如,在学习初期,应该侧重于哪些方面?如何才能避免走弯路?有没有一些练习的小技巧或者方法,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书法的基本感知和自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明白,学习书法不仅仅是掌握技巧,更是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一次深入探索,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评分最近我开始尝试学习书法,买了一些基础的教材,但总觉得缺少一些指导性的东西,尤其是在理解书法作品的“神韵”方面。这本书的书名里提到了“形神关系书法研究”,这正是我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我了解到书法不仅仅是线条的组合,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精神气质。但“形”和“神”究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又该如何从“形”中体悟到“神”,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形神关系”的内涵,例如,不同的笔画、结构、墨色变化,如何共同营造出不同的“神韵”?书写者的情感、意境,又如何通过“形”来得以体现?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实例分析,对比不同书法家的作品,或者同一位书法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来具体阐释“形神关系”的奥妙。最好能提供一些练习方法,指导我如何在日常的练习中,有意识地去追求“形神兼备”的境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笔画的描摹上。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理解并开始实践“形神关系”的学习,将是跨越式的一步,它能帮助我避免陷入“死抄”的误区,朝着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迈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我很喜欢,封面采用了非常有质感的纸张,上面是遒劲有力的几个大字,虽然我不太懂书法,但光是这几个字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和美感。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感觉是纸张的质量非常好,厚实且有韧性,油墨印刷清晰,文字排版也相当舒服,没有丝毫的廉价感。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书法更是其中绕不开的一环。虽然我本人并不是书法家,甚至连基本的笔画顺序都分不清,但一直对书法作品中那股“气韵生动”的神秘感充满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从一个完全门外汉的角度,去理解书法是如何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我很好奇在不同朝代,书法在文人士大夫群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还是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功能,比如身份的象征、思想的载体,甚至政治的工具?我期待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历史故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一些书法大家,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最好能有一些生动有趣的图例,哪怕是简单的线条图,也能帮助我这个“小白”理解其中的奥妙。另外,我对“形神关系”这个概念也很有兴趣,书法中的“形”是指笔画的形态,“神”又是指什么呢?是书写者的精神状态,还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希望书中能对这一点有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不至于在“形”和“神”之间迷失方向。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的读者,在闲暇之余,我喜欢阅读关于历史、哲学以及艺术的书籍。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一直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我发现市面上许多关于书法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我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要么就是过于浅显,仅仅停留在临摹的层面,无法触及书法的精髓。这本书的“书法史现代创作理论”这个主题,让我眼前一亮。我希望它能够填补我在书法史知识和现代创作理念之间的空白。我渴望了解中国书法是如何从古代一路发展演变至今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风格特点是什么,又受到了哪些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我也对现代书法创作很感兴趣,想知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当代书法家是如何进行创新和探索的。这本书如果能在这两个方面进行融合,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时代的温度,那将是非常宝贵的。我希望书中能够引导我思考,在学习传统书法技法的同时,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何将个人情感和时代精神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我期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打开我对书法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是欣赏,更能有所感悟和实践。
评分我是一名对书法艺术充满憧憬的业余爱好者,平时也会临摹一些碑帖,但总觉得不得其法,尤其是对于那些线条的起承转合,总感觉似是而非。这次偶然看到了这本书,被它“艺术书法/篆刻书法理论”这个副标题吸引了。我一直觉得,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而“理论”二字,恰恰是我目前最欠缺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系统地介绍一下书法艺术的基本原理,比如用笔、用墨、用结构等方面的技巧,并且能够结合一些具体的名家作品进行分析。尤其是我对篆刻书法一直很感兴趣,但接触不多,只知道它与印章有关,却不了解其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希望书中能有关于篆刻的介绍,例如篆刻的章法、刀法,以及如何将书法艺术融入到篆刻之中。同时,我也希望它能为我指明一条学习的方向,因为我发现自己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到好看的作品,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学习。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清晰的学习路径,比如从哪些基础开始,如何循序渐进地提高,那就太有帮助了。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关于“如何才能写出有艺术感的书法作品”的困惑,让我不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而是能真正理解书法的美学内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