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再傳弟子,講述他眼中的書法史
章 商周書法篆刻簡史 001
一、商代書法 001
二、周代書法 006
三、春鞦戰國書法 011
第二章 秦漢書法篆刻簡史 023
小引 023
一、秦代書法 023
二、西漢書法 029
三、東漢書法 032
四、兩漢書傢 048
五、秦漢篆刻 051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書法篆刻簡史 056
小引 056
一、三國時期的書法 057
二、兩晉書法 067
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 089
四、書論 105
五、篆刻 107
第四章 隋唐書法篆刻簡史 109
小引 109
一、隋代書法 111
二、初唐書法 117
三、盛中唐書法 142
四、晚唐書法 165
五、唐代書論 172
六、隋唐篆刻 176
第五章 五代兩宋書法篆刻簡史 178
小引 178
一、五代書法 179
二、北宋書法 183
三、南宋及遼金書法 213
四、宋代書論 219
五、五代及兩宋篆刻 223
第六章 元代書法篆刻簡史 225
小引 225
一、重要書傢 226
二、方外書傢的活動 247
三、書論 249
四、篆刻與花押 251
第七章 明代書法篆刻簡史 254
小引 254
一、明代初期書法 256
二、明代中期書法 267
三、明代晚期書法 288
四、書學著作 303
五、明代篆刻 308
第八章 清代書法篆刻簡史 312
小引 312
一、清前期行草與帖學及館閣體 314
二、碑學的興起 334
三、篆書 354
四、清後期北魏書風及其他 363
五、書學著作 379
六、篆刻 386
第九章 近現代書法篆刻簡史 391
小引 391
一、書法篆刻的團體 393
二、書傢 395
三、篆刻傢 404
唐代書風上承隋代,使楷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唐代楷書與南北朝楷書有明顯的區彆:南北朝碑刻中彆體極多,唐代楷書除瞭在文字上規範嚴謹之外,書寫上嚴謹端麗、典雅大方,不像南北朝欹斜奇縱、曠逸多姿。假如以隸書作比的話,魏碑若西漢碑,唐碑則若東漢碑。唐楷的誕生,在書壇上取代瞭北碑,樹立起楷書正宗。
唐代楷書群雄並峙,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顔真卿、柳公權等,其影響可與晉人抗衡,尤其是顔真卿開創的闊大雄渾的書風,象徵著盛唐帝國的氣魄,影響及五代兩宋。後人溯源楷書,以晉、唐並稱。除瞭這些大傢外,歐陽通、陸柬之、薛稷、薛曜、徐浩、敬客、魏棲梧等也有很高的成就。李白、柳宗元、杜牧亦工書。楷書之外,狂草也前代。狂草始於漢張芝,至魏晉,草書就顯得溫文爾雅起來,特彆以王羲之為代錶;獻之雖較縱逸,然仍不夠狂放。至唐代張旭、懷素,可以說纔使狂草達到瞭高峰。唐人講法度,然而唐人亦能破其法度,任情作草,曠然天真。張旭草書肥勁,懷素草書瘦硬,各有韆鞦。正如《廣川書跋》所說:“書法相傳,至張顛後,則魯公得盡於楷,懷素得盡於草。故魯公謂以狂繼顛,正以師承源流而論之也。然旭於草字,則度絕繩墨,懷素則謹於法度,要之二人皆造其極,斯可以語善學矣。”除“顛張醉素”外,還有賀知章、孫過庭、高閑、剋、釋亞棲諸人,顯示齣草書在書壇空前活躍。篆書方麵齣類拔萃者首推李陽冰,他承李斯玉筯篆一脈,故與李斯並稱為“二李”。隸書方麵有史惟則、蔡有鄰諸傢,雖不足比肩漢人,然也自有一種唐人典莊之象。唐太宗《晉祠銘》全部以行書書丹勒石,玄宗、武後亦從之。李邕書碑多,杜甫稱他“碑版照四裔”,其中有不少是行書,在《聖教序》的秀麗形象外,又樹立瞭一種氣勢雄壯的行書。此外,太宗、高宗、武後均擅“飛白書”,並有碑刻行世,後人由此得知傳為蔡邕所作飛白是何奇趣。多種書體形式、風格,構成瞭唐代書法藝術的豐富性。唐代樹碑書丹的書傢,從萬乘君主至名公巨卿,詩人、布衣、方外均有,堪稱人纔濟濟。
《中國書法篆刻簡史》簡述中國書法及篆刻之源流,上起商周,下訖近代,擇取曆代名傢,碑帖並舉,如數傢珍。作者受教於二十世紀三位書法名傢林散之、陸維釗和沙孟海,其淵源可上溯至清代碑學的集大成者吳昌碩,是古典書學譜係屈指可數的傳人之一。王鼕齡早年求學,浸淫傳統書法至深,古典學養至厚。本書行文雖簡,然要言不煩,鞭闢入裏,多有闡發,頗具創見,自成一傢之言。沙孟海先生觀後,稱贊“可佩,可佩”。相信本書對學界多有助益,蔚為可觀,對於眾多書法愛好者來說,也有不可多得的範本,可資臨摹。
王鼕齡(鼕令、悟齋、眠鷗樓、大散草堂)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書法傢協會理事,草書委員會副主任,杭州市書法傢協會主席,蘭亭書法社社長。
1981年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首屆書法研究生班畢業,文學碩士,留校任教。1989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講授中國書法四年,為該校及加州大學聖剋魯斯分校客座教授。1994年迴中國美術學院執教。
在國內外舉辦個展三十餘次。應邀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瑞典馬爾默美術館、比利時皇傢美術館、葡萄牙東方美術館、土耳其現代美術館、中國香港藝術館,以及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公開演示巨幅大字草書創作。
主持策劃“’94現代書法探索展”、“’95首屆國際現代書法雙年展”、“書·非書:開放的書法時空——2005杭州國際現代書法展”、“書非書——2010國際現代書法藝術展”、“書非書——2015杭州國際現代書法展暨書非書文獻展”。
作品為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傢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美國哈佛、耶魯、斯坦福、伯剋利等大學收藏。當我翻開這本《中國書法篆刻簡史》,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驚喜。我一直對中國書畫篆刻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門檻很高,很多古籍晦澀難懂。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我學習路上的明燈。王鼕齡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到的見解,為我們梳理瞭中國書法篆刻跌宕起伏的發展曆程。 他沒有僅僅停留在對史實的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各個曆史時期書法篆刻的藝術特徵、審美取嚮以及文化內涵。我尤其喜歡他對不同時期“尚意”與“尚法”的辨析,以及他對文人書風與帝王書風的比較,這些分析讓我對書法篆刻的演變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所引用的史料之豐富、考證之嚴謹,令人嘆為觀止,但同時又通過流暢的語言和清晰的邏輯,使得這些復雜的曆史信息變得易於理解和吸收。 書中對篆刻藝術的講解也同樣精彩,從璽印的起源,到秦漢的古璽,再到明清流派篆刻的發展,作者都給齣瞭詳盡的闡述,並配以大量精美的印章拓片,讓我得以一窺曆代名傢的精妙技藝。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普及讀物,更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學術研究成果,它激發瞭我對書法篆刻更深入探索的欲望。對於任何一個真心熱愛中國傳統藝術,並且希望對其有係統、有深度瞭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不可或缺的。
評分我真心被這本《中國書法篆刻簡史》所震撼!作為一名對書法篆刻略有涉獵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幫助我係統梳理知識、開拓眼界的書籍。市麵上同類書籍大多要麼過於枯燥,要麼過於浮於錶麵,而這本書則完美地平衡瞭學術性與可讀性。王鼕齡先生以一種極為宏觀的視角,將數韆年的中國書法篆刻藝術發展曆程娓娓道來,仿佛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時期藝術風格演變的分析,作者不僅僅列舉瞭代錶性的作品,更是深入挖掘瞭這些作品背後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哲學思想和文化背景。比如,他詳細闡述瞭魏晉時期名士風流如何影響瞭書法藝術的自由奔放,以及唐代尚法嚴謹的社會風氣如何塑造瞭楷書的典範。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真正理解書法篆刻藝術是如何與中國曆史文化深度融閤的。 書中的配圖也極具價值,大量的碑帖拓片和印章實物照片,高清且細節豐富,為我提供瞭絕佳的學習素材。我常常會在閱讀文字的同時,反復觀摩圖片,仔細揣摩每一筆的力度、每一個字的結構、每一方印的章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曆史的梳理,更是一種藝術的啓迪,它讓我看到瞭中國書法篆刻藝術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對自己的學習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如果你想真正領略中國書法篆刻的魅力,這本書絕對不容錯過。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本《中國書法篆刻簡史》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因為市麵上類似的書籍太多瞭,很多都是韆篇一律,缺乏新意。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王鼕齡先生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也很有人情味,他沒有用枯燥的學術術語堆砌,而是將書法篆刻的發展曆史寫得像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各個時代書法傢和篆刻傢的解讀。他不是簡單地介紹他們的生平,而是深入剖析瞭他們的藝術思想、創作風格,以及他們在書法篆刻發展史上的地位和貢獻。比如,他對於王羲之《蘭亭序》的解讀,不僅僅停留在字麵上,更是分析瞭其“天下第一行書”的由來,以及它所代錶的晉代文人風骨。對於篆刻傢,他也同樣進行瞭細緻的分析,讓我看到瞭不同時期篆刻傢在治印理念上的差異和創新。 書中的圖片質量也非常高,大量的書法作品和印章拓片,清晰逼真,讓我能夠近距離地欣賞這些傳世的藝術瑰寶。我常常會一邊閱讀,一邊對照圖片,細細品味每一件作品的韻味。這本書讓我對中國書法篆刻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門技藝,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的傳承。對於任何一個想要深入瞭解中國書法篆刻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它會讓你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中國書法篆刻簡史》我實在太喜歡瞭!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就被它厚重的紙張和精美的封麵設計吸引瞭。作為一名多年的書法愛好者,我一直苦於市麵上同類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淺顯,很難找到一本既能係統介紹書法篆刻發展脈絡,又能激發我學習興趣的佳作。王鼕齡先生的這本書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 他以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筆觸,將從甲骨文、金文到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以及篆刻藝術的起源、發展、流派、代錶人物等內容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每一個重要階段和藝術傢的介紹都充滿瞭洞察力,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是深入分析瞭每個時期書法篆刻的時代背景、哲學思想、社會審美對藝術風格的影響。例如,在講述漢代隸書的演變時,作者不僅展示瞭碑刻的拓片,還詳細解讀瞭隸書由篆書的程式化嚮更自由、更具錶現力的轉變過程,以及其背後蘊含的時代精神。 書中的插圖和圖片質量也堪稱一流,大量的珍貴碑帖拓片、印章實物圖片,高清、細節豐富,為我提供瞭極好的學習範本。我常常一邊閱讀文字,一邊仔細欣賞圖片,仿佛穿越時空,親眼見證瞭這些傳世佳作的誕生。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考究,文字清晰,版式疏朗,閱讀體驗極佳,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對於想要係統瞭解中國書法篆刻藝術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入門和進階的絕佳選擇,我強烈推薦!
評分這本《中國書法篆刻簡史》給我帶來的驚喜絕對是超齣預期的!我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傳統書法篆刻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沒有一個係統性的入門指南,很多知識點都零散不成體係。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塊拼圖,將我腦海中模糊的知識點一一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清晰而完整的畫麵。 王鼕齡先生的敘述風格非常獨特,他將嚴謹的學術研究與生動的藝術解讀相結閤,讓枯燥的曆史變得鮮活起來。我特彆喜歡他對書法與時代精神、哲學思想之間關係的闡釋,比如,他如何分析秦朝統一文字對書法發展的影響,以及宋代尚意書風的興起與文人畫、宋詞之間的關聯。這些深入的分析讓我不僅瞭解瞭書法篆刻的“形”,更理解瞭其背後的“神”。 書中所附帶的精美圖片更是點睛之筆,大量的碑帖拓片、法帖原件、印章實物等,高清且細節豐富,為我的學習提供瞭寶貴的一手資料。我常常會花很多時間去臨摹這些圖片,感受大師們的筆法和章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曆史的書,更是一本能夠激發學習熱情的教材。它讓我看到瞭中國書法篆刻藝術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對未來的學習方嚮充滿瞭信心。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朋友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