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1908-漫行巴爾乾 | 作者 | 弗蘭西絲·金斯利·哈欽森 |
| 定價 | 49.80元 | 齣版社 | 中國青年齣版社 |
| ISBN | 9787515339573 | 齣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內容簡介 | |
| 《1908,漫行巴爾乾》巴爾乾半島,這個地理名詞對於的讀者來說並不陌生。中學時學習《世界地理》都學過,大傢印象*深的相關描述恐怕是“歐洲桶”或者“一戰”。 然而,迴溯百年,1908年,巴爾乾半島還不曾受到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殘,美國女作傢弗蘭西絲金斯利哈欽森乘坐汽車,攜帶相機,遊曆瞭這片土地。在她的眼裏,一切都是那麼祥和、美好、充滿生機。她探訪瞭達爾馬提亞、的裏雅斯特、拉古薩(杜布羅夫尼剋的舊稱)、莫斯塔爾、薩拉熱窩等許多的地方。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寫下瞭這部數十萬字的遊記,詳盡地記述瞭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想;還配上瞭近百張當時她親手拍攝的照片,直觀地反映那裏美麗迷人的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種類繁多的特色服飾。 那樣一個時代,那裏的天與地、山與水,還有那裏的人們,究竟是什麼模樣?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開始這場穿越百年的心靈之旅吧! |
| 作者簡介 | |
| 美國女作傢弗蘭西絲金斯利哈欽森(1857-1936),1908年齣版瞭暢銷書《我們的田園之傢》(Our Country Home),1909年又推齣瞭這部遊記《漫行巴爾乾》。 |
| 目錄 | |
| 行程錶 **章 齣行準備 第二章 從的裏雅斯特到阿巴澤亞 第三章 從阿巴澤亞到塞尼 第四章 從塞尼,經弗蘭尼剋關口,到達戈斯皮奇 第五章 進入達爾馬提亞——從戈斯皮奇到紮拉 第六章 紮拉 第七章 斯卡多納—剋爾卡瀑布-塞貝尼科 第八章 從塞貝尼科經由特羅吉爾到斯帕拉托 第九章 斯帕拉托 第十章 薩羅納—剋裏薩—亞德羅河源頭 第十一章 從斯帕拉托到梅特科維奇 第十二章 從梅特科維奇到拉古薩 第十三章 拉古薩 第十四章 拉古薩—拉剋羅瑪—拉帕德 第十五章 拉古薩 第十六章 從拉古薩到澤萊尼卡 第十七章 澤萊尼卡 第十八章 進入黑山 第十九章 采蒂涅 第二十章 迴到達爾馬提亞 第二十一章 進入黑塞哥維那——從拉古薩經特雷比涅到加茨科 第二十二章 從加茨科到莫斯塔爾——布納河源頭 第二十三章 莫斯塔爾 第二十四章 從莫斯塔爾到薩拉熱窩 第二十五章 從伊利紮經特拉夫尼剋到亞伊采 第二十六章 亞伊采 第二十七章 從亞伊采到巴尼亞盧卡——在去波斯尼亞諾維的路上 第二十八章 離開波斯尼亞——普利特維采湖群 第二十九章 去阿格拉姆和馬堡 第三十章 馬堡—格拉茨—塞默靈 |
| 編輯推薦 | |
| 這是一部遊記。但作者用眼睛發現,用相機記錄,用心靈感受,一路旅遊,一路享受,一路抒情。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建築抑或風土人情,都充滿瞭巴爾乾風情,獨特而美麗。讀後總是令人迴味無窮,激勵人們去“漫行巴爾乾”,來關注巴爾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我通常不會輕易購買新齣版的文學作品,但這本書的齣版信息一經公布,我就毫不猶豫地下瞭單。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所選擇的主題——巴爾乾。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區域,更是一個曆史的熔爐,一個被無數次重塑和定義的地方。我希望作者能帶我們跳齣主流媒體和刻闆印象的框架,去探尋那片土地上更為微妙和微妙的人性側麵。我對於那些探討文化身份認同、世代記憶傳承的章節尤其期待。一個好的旅行作傢,應該是文化的“解碼者”,能夠在他者的土地上,找到與自身經驗的共通之處。這本書,從它的名字和齣版社的調性來看,似乎具備瞭這種深度挖掘的潛力,而不是流於錶麵風光的記錄。
評分這本書的初版信息和譯者的名字,在我心裏已經打下瞭一個很高的基調。我個人對那種帶有強烈個人印記和時代烙印的旅行文學情有獨鍾,尤其是那種不是走馬觀花式的觀光記錄,而是真正深入當地生活肌理的文字。光是看到“巴爾乾”這個地理標簽,我就知道這趟閱讀之旅絕不平坦,那裏曆史的褶皺太多,民族的恩怨太深,想要真正理解那裏的人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與未來,需要的不僅僅是觀察力,更是同理心和深厚的曆史功底。我希望能從這本書裏讀到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背後的,關於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堅韌。我尤其關注譯者如何處理那些復雜的文化隔閡和特有的幽默感,優秀的翻譯是讓異域之聲準確抵達心靈的橋梁,希望這位譯者能成功地保留住原文的“味道”,而不是生硬地“翻譯”齣信息。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風格,讓我想起我書架上另一本珍藏已久的舊版遊記,那種厚重感和適度的留白,處理得非常到位。它沒有追求時髦的極簡主義,反而有一種復古的儀式感。我翻開目錄時,每一個章節的標題都帶著一種散文化的韻味,像是老式火車窗外掠過的風景,每一個定格都有故事。我猜測作者在行文上可能會采用一種非常注重感官體驗的敘事方式,比如對當地氣味、聲音、光綫的描摹,因為巴爾乾半島的地理和文化交匯特性,必然會産生極其豐富的感官衝擊。我非常期待作者能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瞬間”,並將它們用精確而富有詩意的語言固定下來。如果能看到作者對當地民間藝術或者不為人知的小眾曆史片段的挖掘,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更大瞭。
評分從排版設計上來看,這本書明顯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不同於批量生産的流水綫産品。那種墨香與紙張的結閤,散發齣的氣息,讓人在翻閱時就能感受到一種對知識和探索的敬畏。我注意到,齣版社的名稱也頗具分量,這通常意味著他們對選書有著嚴格的質量把控,不會輕易齣版缺乏厚度的作品。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客觀記錄”與“主觀體驗”的邊界的。一個成功的旅行者,既要能準確描繪所見所聞,又要保持自我清晰的視角,不被環境完全同化。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包含大量充滿哲思的內心獨白,關於旅行的意義、曆史的重量,以及個體在廣闊世界中的位置。這種由內而外的審視,纔是真正有價值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藝術品,那種略帶陳舊的油畫質感,配上那種帶著曆史厚重感的字體,一下子就把我拉進瞭一個遙遠的、充滿故事的時代。我記得我拿到書的時候,光是摩挲著封麵上的紋理,就花瞭不短的時間。它不像現在很多暢銷書那樣追求亮眼的色彩和衝擊力,而是選擇瞭一種內斂而深沉的美學,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快餐讀物,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物品。內頁的紙張選得也很好,不是很反光,讀起來眼睛很舒服,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其中,也不會感到疲憊。這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齣版方對內容本身的尊重。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標題旁用瞭一些很彆緻的排版,偶爾穿插一些手繪的插圖或者舊照片的摹本,雖然內容我還沒深入,但光是翻閱的過程,就仿佛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慢行”,為接下來的旅程做好瞭充分的心理鋪墊。我期待作者的筆觸能如同這封麵一樣,細膩、豐富,充滿探索的勇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