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闽台基督宗教关系研究(新视野下的闽台关系研究丛书)
定价:52.00元
作者:谢必震 吴巍巍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334723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督教与闽台区域社会近代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1CZJ007)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闽台文化研究”(项目编号:09@ZH015)
1.为适应海峡两岸双向交流关系发展及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推进闽台区域问题研究。
2.通过这一批具有新资料、新角度、新方法的研究成果的面世,增进闽台两地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海峡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交流。
3.针对闽台经济文化合作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两地产业合作未来的前瞻进行科学的预测,提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为加快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提供学术支撑。
内容提要
本书对明末以来的闽台两地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等)开教传播发展演进的历史及两地交流互动合作的关系发展史进行全面勾勒及梳理,完整呈现闽台基督宗教关系发展的脉络。
目录
前 言
章 闽台区域文化与闽台关系背景概介
节 闽台区域文化、闽台关系的概念与研究范畴
第二节 闽台关系的多元内涵与闽台区域文化特征
第二章 明末清初的闽台多明我会关系
节 多明我会的对外传播
第二节 晚明时期的闽台多明我会关系
第三节 清中前期闽台多明我会的历史发展及其关系
第三章 晚清时期的闽台基督宗教关系
节 晚清时期基督宗教在闽台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第二节 晚清时期的闽台天主教关系
第三节 晚清时期的闽台基督新教关系
第四节 晚清闽台教案关系
第四章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的闽台基督宗教关系
节 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及其宗教政策
第二节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闽台基督宗教发展轨迹之比较
第三节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的闽台天主教关系
第四节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的闽台基督新教关系
第五章 战后以来的闽台基督宗教关系
节 战后以来闽台两地基督宗教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战后至今的闽台基督宗教关系
结 语
附录一 闽台基督宗教关系大事记
附录二 闽台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史中的闽南文化脉络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介绍
主编谢必震,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闽台关系史的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编纂资料汇编2部(百余册),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要著述有:《中国与琉球》《明清中琉航海贸易研究》《闽台海上交通研究》《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史》《台湾历史与文化》《台湾文献汇刊》(主编之一)。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钓鱼岛问题与中日争端对策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归属史料编年”等20余项课题。
主编吴巍巍,两岸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闽台区域历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主要著作有:《西方传教士与晚清福建社会文化》《闽台基督宗教关系研究》等。
作者吴巍巍。
文摘
序言
无
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原本带着一丝好奇,期望能看到一些关于闽台两地基督宗教历史渊源的深入剖析。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能细致地描绘出早年宣教士在福建的活动轨迹,以及这些活动如何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影响到台湾的宗教格局。更进一步,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在不同政治环境下,闽台基督宗教社群之间互动关系的演变,例如是否有跨海的教会组织交流,或是信徒的迁徙对宗教传播带来的影响。如果书中能够引用一些珍贵的史料,例如当时的教会文献、个人书信,甚至是口述历史的片段,那就更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鲜活。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这些核心问题的探讨似乎有些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到我所期望的细节程度。虽然书中提及了一些宏观的背景,但具体的个案研究和扎实的史料支撑显得不足,让我对书中的论断总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具体人物、事件的生动叙述,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严谨的学术方法,一步步构建起他的研究结论的。
评分我一直对闽台两地在文化、历史上的联系非常着迷,而基督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元素,其在两岸的传播和发展必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基督宗教是如何从福建传入台湾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传教士、本土力量以及社会环境各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历史时期,闽台基督宗教社群的组织形态、信徒构成、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例如,在清末民初,两地不同教派的传教活动有何特点?在国民党迁台之后,在台的基督宗教社群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迁?如果书中能够引用一些具体的文献资料,比如教会年报、传教士回忆录、或者相关的地方志,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信息,那就更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本书对这段历史的叙述,虽然提及了一些重要的节点,但整体上显得有些概括,缺乏对细节的深入挖掘和生动呈现。很多地方的论述都显得比较平铺直叙,并没有能够充分展现出闽台基督宗教关系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让我对其中的历史细节和人物故事感到意犹未尽。
评分作为一本被归入“新视野下的闽台关系研究丛书”的书,我对它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在这个系列中独树一帜,为我们展现出闽台基督宗教关系研究的全新视角和方法。我特别关注作者是否能够超越传统的历史叙述,尝试从比较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元学科的角度来解读这段关系。例如,书中是否尝试分析闽台基督宗教社群在身份认同、跨地域互动、以及在两岸政治博弈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当代闽台基督宗教跨界交流的案例分析,例如教会之间的合作项目、学术研讨会、甚至是信徒的个体经历,以及这些交流对增进相互理解、化解隔阂所起到的作用。如果书中能够运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比如数字人文、口述历史访谈、或者网络社会学分析,来探索这一领域,那就更能体现出“新视野”的价值。然而,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其“新视野”的体现更多地停留在对研究方向的宏观设想上,而对于具体的实践和方法论的探讨,则显得相对不足。很多论述都较为理论化,对于如何将这些新方法、新视角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成果,并没有给出清晰的指引。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在“新视野”的视角下,为闽台基督宗教关系研究带来一些全新的思考。我希望作者能够跳出传统的框架,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政治甚至经济层面来审视这段关系。例如,书中是否探讨了近代以来,西方现代性思潮对闽台基督宗教发展的影响?又或者,在全球化浪潮下,闽台基督宗教社群如何回应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我期待看到一些对当代闽台基督宗教现状的分析,包括其在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两岸交流中的角色和作用。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数据分析,或者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会组织、人物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并将其研究成果融入到宏观的分析中,那就更能体现出“新视野”的价值。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到本书的“新视野”似乎更多地体现在了理论框架的提出上,而缺乏足够充实的研究内容来支撑这些新颖的观点。很多地方的论述显得有些抽象,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闽台基督宗教关系研究中,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评分我一直对宗教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像闽台这样紧密相连的区域,基督宗教的传入和发展一定承载了许多值得挖掘的故事。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详细梳理从早期传教士登陆福建,到后来传教活动如何辐射至台湾的整个脉络。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不同教派在两地的传播方式、信徒构成、以及其在当地社会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比如,不同教派在适应本土文化、与传统信仰互动方面的策略有何异同?在近现代的社会变革中,这些基督宗教社群又是如何应对挑战,并对当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认同产生影响的?如果书中能够涉及一些具体的历史人物,比如对闽台基督宗教发展做出贡献的传教士或本土信徒,并呈现他们的故事和思想,那就更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本书对于早期历史的叙述显得有些笼统,缺乏具体的史实支撑和精细的分析。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基督宗教传播上的差异性,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塑造了闽台两地宗教发展的独特性,本书的探讨并不深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