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珠水维新-中华文明的珠江时代 | 作者 | 周松芳 |
| 定价 | 28.00元 | 出版社 |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
| ISBN | 9787549109111 | 出版日期 | 2014-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编者在书中贯穿着这样一个观点:中华文明南移的大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是黄河时代,下限约至南宋;第二阶段是长江时代,下限迄于今日;第三阶段则为或将来临的珠江时代。编者选出陈寅恪、梁启超、张君劢等已故大家以及邱捷、胡文辉等现代学者论述岭南文化的相关文字,以证明自己所言不虚。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前言/1 壹 珠水维新 斯言得证 致陈垣 陈寅恪/3 世界史上广东之位置 梁启超/4 历史上中华民族中坚分子之推移与西南之责任 张君劢/14 南方的文化运动 朱谦之/19 广东与中国 陈序经/22 近代“岭南文化中心说”典型述论 杨念群/28 读书与革命 ——1927年3月1日在中山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演 鲁迅/33 致中山大学文史两系同学书 顾颉刚/36 我来广东的志望 郭沫若/38 辛亥革命与广东 陈锡祺/40 贰 历史特质 点滴成洋 广东历史文明的走向及其在宋代的转折 关履权/45 明清之际岭南禅学与南方文化 姜伯勤/50 岭南学派述略 刘成禺/54 岭南文化的三次大兼容与三个发展高峰 黄明同/58 广东与洋务 舒芜/64 叁 钟灵毓秀 代有英杰 慧能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李锦全/69 六祖惠能早年与唐初岭南文化考论 王承文/74 文以代兴 ——从以南为师到互为师友的历程 周松芳/84 清代广东人在上海 冯尔康/95 《广东人在上海(1843—1949)》序 熊月之/102 近代买办群体中的广帮(1845—1912) ——以上海地区为中心 李吉奎/104 现代学林 点将南粤 胡文辉/114 肆 化风成俗 因俗为新 岭南师魂 屈大均/133 广州音说 陈澧/136 粤人奇性二则 徐珂/137 清末民初广东商人群体生平学研究 何佩然/138 广东精神是什么 张竞生/150 广东人向外进展之精神 郑宝瑚/152 南海之滨的舶影文光 蔡鸿生/154 伍 首开风气 再领 洋务运动在广东 赵春晨/163 论岭南文化的近代精神 陈胜粦/169 近代广东商人与广东的早期现代化 邱捷/178 特区,“特”在哪里? 谷牧/184 济特区的大贡献 吴南生/187 拓展阅读链接/191 后记/192 |
| 编辑推荐 | |
| 周松芳,文学博士,文史学者,专栏作家。著有《自负一代文宗——刘基研 究》《岭南饕餮——广东饮膳九章》《民国味道——岭南饮食的黄金时代》(均独著),《广东九章》《上海九章》《广西九章》《东莞九章》(均合作)等,先后在《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周刊》《广东电视报》《广东电视周刊》《太原日报》《南方法治报》等多家报刊开设学术随笔、文化漫谈、影视时尚、法律史谭等专栏,另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章数十篇。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我对历史书籍的偏好,往往在于它能否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或者能够将零散的历史碎片有机地整合起来。《BF-珠水维新-中华文明的珠江时代》这个书名,首先就给我一种“地域文明史”的厚重感。周松芳先生的署名,以及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的出品,让我对其内容的严谨性和深度有所期待。我个人推测,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很可能围绕着珠江流域展开,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河流,而是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积淀的象征。书名中的“珠江时代”可能意味着作者试图勾勒出一幅关于珠江流域在中华文明史上的独特发展轨迹,强调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中心地位和重要影响力。而“维新”二字,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它暗示了书中可能会探讨珠江流域在历史发展中的变革与创新,尤其是在近代中国面临巨大转型的背景下,广东地区如何成为了改革与开放的前沿,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地理、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珠江流域的独特性,以及它在中国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从而为我提供一个关于“中华文明的珠江时代”的全新认识。
评分在翻阅大量关于岭南文化的书籍时,这本书的名字《BF-珠水维新-中华文明的珠江时代》瞬间吸引了我。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深入阅读,但仅仅是书名就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对作者周松芳先生及其笔下的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的这本著作充满了好奇。我猜想,这本书的核心定然是围绕着珠江流域这个独特的地理区域,探讨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珠江,不仅仅是一条河流,它承载着无数的移民、贸易、文化交流,是连接内陆与海洋的天然纽带,更是塑造中华文明多元性的重要力量。从古至今,从南越国到近代开放,珠江水系的每一次潮涨潮落,都可能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演进。“维新”二字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了书中可能触及到广东地区在历史关键节点上,如鸦片战争前后、辛亥革命时期,甚至是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与革新。这种变革,可能体现在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思想观念,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中华文明是如何以其独特的韧性和活力,不断吸收、融合、创新,最终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创造力的“珠江时代”。同时,作为读者,我也会格外关注书中在史料运用、叙事逻辑以及思想深度上的表现,希望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全新的认知。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经常会搜寻那些能够带来耳目一新感受的著作。《BF-珠水维新-中华文明的珠江时代》这个书名,第一眼看上去就颇具吸引力,它承诺了一个关于中华文明在珠江流域这一特定时空坐标下的精彩故事。周松芳先生的著作,加上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的背景,无疑增添了本书的学术分量和阅读价值。我揣测,作者必定对珠江流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并能将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独特文化以及其在中国文明版图中的地位,以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书名中的“珠江时代”暗示了一种地域文明的崛起与繁荣,或许它涵盖了从古至今,珠江所孕育和滋养的多元文明形态,从早期人类活动,到秦汉时期的南越王国,再到近代以来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而“维新”二字,则更进一步将故事引向了变革与革新,我猜测书中可能重点阐述了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珠江流域如何扮演了重要的创新者和引领者角色,尤其是在近代面临西方冲击时,如何在保留自身文化根基的同时,吸收外来思想和技术,实现自我革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而又不失细节的叙述,让我能够深入理解珠江流域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贡献。
评分最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区域性发展特别感兴趣,尤其关注南方沿海地区的变化。《BF-珠水维新-中华文明的珠江时代》这个书名,一听就让人觉得内容会很扎实,而且格局很大。周松芳先生的名字,加上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这本身就有一种权威感和深度感。我想,这本书很可能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通史,而是聚焦于珠江流域这个具体的地理和人文空间,来讲述中华文明在特定时期的发展脉络。“珠江时代”这个说法非常有意思,它强调了珠江流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我设想,书中会不会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讲起,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早期文明的孕育和发展?然后,再深入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展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是如何在这片沃土上创造出辉煌的文明成果。特别是“维新”二字,让我联想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会不会详尽地剖析广东地区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所扮演的角色,它又是如何率先进行改革开放,引领时代潮流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不同于传统史书的视角,能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珠江流域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独特贡献。
评分当我浏览书架,寻找能够拓展我历史视野的书籍时,《BF-珠水维新-中华文明的珠江时代》这个书名如同一个闪耀的信号,吸引了我的目光。周松芳先生的名字,加上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的背景,让我对其内容的高质量有了初步的信心。我忍不住去想象,这本书会讲述一段怎样的故事。我猜想,它一定会将目光聚焦于珠江流域,这个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窗口。书名中的“珠江时代”可能意味着作者将要描绘的是一个以珠江为中心的、充满活力的文明发展阶段,涵盖了从古代的繁荣,到近代的变革,再到当代的发展。而“维新”二字,更是让我联想到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年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维新”与“珠江”的结合,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珠江流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它如何成为新思想、新技术的集散地,又如何引领了中华文明的革新与进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关于珠江流域在中国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和贡献的深刻洞见,并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那段波澜壮阔的“珠江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