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
定价:98.00元
作者:张京成 郭万超 沈晓平 王国华 曾凡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201168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本书重点跟踪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以整体运行、区域动态、专题研究、行业发展为基本内容,综合研究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全市及下辖行政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中关村*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产业发展现状与进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投融资等视角探讨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思路,并对部分行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录
Ⅰ 总报告
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展望/001
一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机遇/001
二 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文化消费增长乏力/006
三 产业细分领域实现稳定增长,内部结构基本稳定/013
四 优势领域构建差异化发展的区域格局/023
五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展望/035
Ⅱ 区域动态篇
2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立足创新驱动,聚焦高端,全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041
3 东城区:传承与创新共生,文化与金融合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053
4 西城区:创新,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稳步提升/063
5 朝阳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068
6 丰台区: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助力文化丰台建设/075
7 石景山区:科技创新驱动文化创意发展,助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086
8 海淀区:文化科技融合新动能增强,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升级/094
9 门头沟区:文化,提升品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101
10 房山区:转型发展,优化环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108
11 通州区:以大运河文化带和人才建设为抓手,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125
12 顺义区: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升级/141
13 怀柔区:全力打造优势集聚、蓬勃发展的影视产业示范区/153
14 北京中关村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聚焦重点方向,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172
Ⅲ 专题研究篇
15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192
16 关系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分析/205
17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分析/214
18 北京加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路径研究/222
19 “一带一路”与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新路径/236
20 北京数字内容产品在科普领域的应用研究/248
Ⅳ 行业发展篇
21 北京文化演艺业发展研究/259
22 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272
23 北京设计产业发展形势及趋势研究/289
24 北京电影金融的发展及对策建议/301
25 参考文献/312
26 附录一:北京市《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分类》(次修订)/317
27 附录二: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意书系”出版书目/323
作者介绍
张京成,研究员,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顾问团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政策,是早研究创意产业的学者之一。2005年组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率先开展相关研究,出版了我国部创意产业蓝皮书,已连续12年主持研究编写品牌出版物《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017年)。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和省部级科研任务,以及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委、文资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委托课题近百项,其中1项获得人批示,3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在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从2011年起策划总编“创意城市蓝皮书”系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17年,已出版7个城市的20本报告),主编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意书系”(包括研究系列、案例系列、翻译系列),出版研究成果30余本,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次发表学术观点,作为业界专家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等媒体采访,并多次公开报道。郭万超,男,籍贯山东,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中央宣传部党建专家,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经济战略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市委市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副秘书长,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决策学学会理事,中美卫视国际传媒集团文化产业首席顾问。从事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文化产业、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获国家人事部、人民日报和中央统战部等10多项奖励。张京成,研究员,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顾问团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政策,是早研究创意产业的学者之一。2005年组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率先开展相关研究,出版了我国部创意产业蓝皮书,已连续12年主持研究编写品牌出版物《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017年)。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和省部级科研任务,以及科技部、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委、文资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委托课题近百项,其中1项获得人批示,3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在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从2011年起策划总编“创意城市蓝皮书”系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017年,已出版7个城市的20本报告),主编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意书系”(包括研究系列、案例系列、翻译系列),出版研究成果30余本,在《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次发表学术观点,作为业界专家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等媒体采访,并多次公开报道。郭万超,男,籍贯山东,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中央宣传部党建专家,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经济战略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市委市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副秘书长,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决策学学会理事,中美卫视国际传媒集团文化产业首席顾问。从事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文化产业、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获国家人事部、人民日报和中央统战部等10多项奖励。
文摘
无
序言
无
《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北京,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当下中国最受瞩目的领域之一。“蓝皮书”的定位,更是让我预感到这是一份严谨、系统、且充满数据支撑的研究报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资深的导游,带领我深入探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每一个角落。它是否会聚焦于2017年那个特定的时间点,详细梳理了当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规模、结构性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我特别好奇,报告中是否会涵盖对诸如数字出版、影视制作、演艺娱乐、设计服务、动漫游戏等多个细分领域的深入分析,并给出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撑这些分析?张京成教授的名字,也让我对报告的专业性和可信度充满了期待,相信他能够为我们揭示北京在文化创新、科技融合、人才引进、市场培育等方面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北京这座城市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不断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
评分读到《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这个书名,我首先想到的是它会是一本关于北京如何成为一个“创意之都”的详尽记录。创意产业,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几个独立的公司或项目,而是一种渗透到城市方方面面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北京在构建这种“创意生态”方面所做的努力?比如,它是否会分析北京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意园区发展、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的情况?我特别好奇,报告会如何量化和评估这些“软实力”对创意产业的支撑作用。2017年,对于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是否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或者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书中会不会深入分析当时的政策环境,以及这些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具体影响?张京成教授的研究,我相信会为我们提供一份深入且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让我们看到北京在推动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可能。
评分这部《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吸引力,尤其是“创意城市”和“蓝皮书”这样的组合,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充满活力、思想碰撞的都市景象,以及深入研究的严谨态度。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无疑是全国乃至全球都备受关注的焦点。2017年的报告,恰好记录了一个转型和探索的关键时期,我想从中能够看到许多值得深思的趋势和变化。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一路走来的足迹,分析其成就,也指出存在的挑战?我特别好奇,报告会如何解读“创意”在城市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它不仅仅是艺术和文化的范畴,更是一种驱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魅力的引擎。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区域的转型升级,或者某类新兴产业的兴起?这些生动的故事,往往比枯燥的数据更能打动人心。而且,“蓝皮书”的定位,也让我期待它在数据统计、政策解读、行业分析等方面能够有扎实的支撑,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见解,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生态。张京成教授的名字,也为这本书增添了一份专业的可信度,让我相信其内容会经得起推敲。
评分我对于《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的期待,更多地聚焦在它对“创意”如何赋能城市发展的具体描绘上。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是多维度、多层次的。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位睿智的观察者,捕捉到那些隐藏在城市肌理中的创意火花,并将其系统地呈现出来?我很好奇,报告是否会探讨北京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如何巧妙地将其融入现代创意产业的发展之中,实现古与今的对话?例如,胡同里的文创空间,老建筑的活化利用,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我也想知道,报告是否会分析北京在吸引和培育创意人才方面的策略和成效,毕竟,人才是创意的核心驱动力。这本书能否为我们勾勒出201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图景,包括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主要细分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支持情况?张京成教授的视角,我相信会为我们带来一份具有洞察力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评分拿到《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应该是一份相当厚重的研究成果。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我看来,一直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潜力的领域。这本书,特别是它以“蓝皮书”的形式出现,预示着它不会止步于浅显的描述,而是会深入到产业的肌理之中,去剖析其内在的逻辑和驱动力。我非常期待看到报告中对北京在文化创新、科技融合、人才引进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进行详细的梳理和评估。有没有可能,这本书会描绘出北京如何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塑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我很好奇,在2017年那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是数字化浪潮的冲击,还是城市规划的调整,又或者是新兴业态的涌现?报告中是否会提供一些数据图表,清晰地展示出产业的规模、结构、增长率以及就业情况?我相信,这些客观的数字,能够为我们理解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张京成教授的署名,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充满信心,毕竟,撰写这样一份报告,需要长期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