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甘肅文化發展分析與預測:2017:2017 | 作者 | 王俊蓮 周小華 |
| 定價 | 79.00元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20101219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是一部對甘肅文化建設年度問題進行追蹤研究的學術專著,采用瞭文獻法、比較法、田野調查法、SPSS統計分析法等社會科學方法對一個總報告、14個專題進行瞭深入研究,如直指文化建設諸領域中的難點問題、“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知識産權問題等,同時從敦煌文博會、嘉峪關短片電影節等文化盛事對甘肅文化發展的啓示與推動作用等方麵,以現代文化治理的廣闊視野和現實關懷,進行瞭較為深入的追蹤研究。 |
| 作者簡介 | |
| 王俊蓮,女,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治理、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等,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甘肅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睏難與對策》、《淺論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構建與職能定位》等論著。 |
| 目錄 | |
| Ⅰ 總報告 1 2016~2017年甘肅文化發展分析與預測【魏學宏】/001 一 2016年甘肅文化發展的總體趨勢和主要特徵/003 二 2016年甘肅文化發展的亮點/004 三 2016年甘肅文化發展的睏境與問題/009 四 2017年甘肅文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013 五 2017年甘肅文化發展的形勢與預測/018 Ⅱ 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 2 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重大投資項目難點問題研究【楊 波】/020 3 絲綢之路黃金段(甘肅)文化産業知識産權保護研究【李 驊】/041 4 絲綢之路甘肅黃金段文化建設與對外文化交流研究【侯宗輝】/062 5 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博會平颱的職能定位研究【巨 虹】/081 Ⅲ 特色篇 6 讀者傳媒上市後的轉型發展戰略研究【慕小軍】/099 7 中國(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對甘肅文化的影響力研究【王 屹】/126 8 甘肅大遺址保護與開發研究【買小英】/147 9 甘肅鄉賢文化發展研究【陳 瑾】/166 10 通渭書畫産業發展研究【郭建平】/184 Ⅳ 專題篇 11 甘肅文化創意産業園發展研究【王 霖】/202 12 甘肅文化體育與旅遊業融閤發展研究——以張掖市為例【陳小麗】/224 13 甘肅文化集市建設中的難點問題研究【魏學宏】/240 14 甘肅演藝産業聯動發展研究【郭 弘】/255 Ⅴ 附錄 15 2015~2016年甘肅文化發展大事記【陳小麗】/278 |
| 編輯推薦 | |
| 《甘肅文化發展分析與預測(2017)》是一部對甘肅文化建設年度問題追蹤研究的學術專著。各位專傢采用瞭文獻法、比較法、田野調查法、SPSS統計分析等學科方法對一個《總報告》、14個專題進行瞭深入研究,諸如直指文化建設諸領域中的難點問題、“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知識産權建設等新問題,同時對敦煌文博會,嘉峪關短片電影節等文化盛事對甘肅文化發展的啓示與推動作用等方麵,以現代文化治理的廣闊視野和現實關懷,進行瞭較為深入的追蹤研究。 該專著對上述諸領域發展的優點、缺點、難點等問題,提齣瞭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與建議,對各級黨政部門決策參考,對文化業內人士研究均有重要的啓示作用和參考價值。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名字叫《甘肅文化發展分析與預測:2017》,書號是9787520101219。 對於一本關於甘肅文化發展分析與預測的書,我本來是抱著極大的興趣去閱讀的,尤其是它標注瞭2017年這個時間節點,讓我期待能看到當時對甘肅文化發展狀況的深入剖析,以及對未來趨勢的預判。然而,在我翻閱瞭整本書後,發現這本書的內容並沒有完全達到我的預期。雖然書名本身非常有吸引力,也觸及瞭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領域,但我總覺得它在某些方麵顯得有些不夠深入。比如,在分析甘肅獨特的曆史文化資源方麵,它似乎更多地停留在羅列和概述,對於這些資源的深層內涵、其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潛力以及麵臨的挑戰,則沒有進行更細緻的挖掘。我期待能夠看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或者從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甘肅文化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同時,在“預測”部分,雖然列齣瞭一些趨勢,但總感覺有些泛泛而談,缺乏具體的數據支撐和邏輯嚴密的推理過程,這使得這些預測的科學性和可信度大打摺扣。我希望能看到更紮實的學術研究,能有更多的理論支撐和實證數據,能夠為讀者提供更具啓發性的見解,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的描述。
評分《甘肅文化發展分析與預測:2017》這本書,我抱著一種探索未知的心態去翻閱。整體而言,它為我描繪瞭一幅關於甘肅文化發展現狀的初步圖景。書中對甘肅豐富的文化資源,例如絲綢之路文化、黃河文化等,都進行瞭相應的提及,並試圖勾勒齣它們在當下的發展態勢。我也注意到書中對一些文化産業的發展情況進行瞭概述,比如旅遊、演藝等領域。然而,作為一本分析與預測的書籍,我期望它能在“分析”部分提供更具深度的洞察,能夠揭示影響甘肅文化發展的深層動因,並對這些動因與文化産齣之間的關係進行更細緻的闡釋。在“預測”方麵,雖然書中提齣瞭一些發展方嚮,但這些預測顯得有些宏觀,缺乏具體的路徑和可行的策略。我期待能夠看到更具象化的預測,比如在未來五年或十年內,哪些具體的文化領域最有潛力實現突破,又會麵臨哪些具體的挑戰,以及可以采取哪些創新性的措施來應對。這本書更像是一個起點,提供瞭一些基礎性的信息,但要成為一本真正具有指導意義的分析與預測著作,可能還需要在研究的深度和預見性上有所提升。
評分讀完《甘肅文化發展分析與預測:2017》,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用一種溫和而又不失力量的語調,嚮我娓娓道來關於甘肅文化的故事。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書寫過程中,對這片土地懷揣著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書中對甘肅曆史悠久的文化積澱進行瞭詳盡的梳理,從那些古老的絲路遺跡,到如今蓬勃發展的特色文化産業,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敦煌文化、麥積山石窟等代錶性文化符號的解讀,作者不僅介紹瞭它們的曆史意義,更著重闡述瞭它們在當代如何煥發新的生機,如何在旅遊、創意産業等方麵發揮更大的作用。這種將曆史與現實相結閤的視角,讓我對甘肅文化的理解更加立體和鮮活。此外,書中對甘肅文化發展中麵臨的挑戰,比如人纔流失、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也提齣瞭富有建設性的建議,這些建議並非空洞的口號,而是結閤瞭當地實際情況,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整體而言,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不少啓發,讓我對甘肅這片文化寶地有瞭更深的認識和期待。
評分坦白說,《甘肅文化發展分析與預測:2017》這本書帶給我的整體感覺有些復雜。一方麵,作為一本旨在分析和預測文化發展的書籍,它確實在框架上具備瞭一定的學術性。書中的一些章節,特彆是對甘肅地區文化産業的宏觀概覽,以及對一些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的初步探討,都展現瞭作者的努力。然而,在實際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它在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似乎還有提升的空間。例如,在分析甘肅文化特質時,並沒有足夠地挖掘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民族構成等因素是如何塑造其文化基因的。對於“預測”的部分,雖然提齣瞭幾點發展方嚮,但這些預測似乎更多地基於一種經驗性的判斷,而缺乏嚴謹的數據模型和深入的趨勢分析,導緻其前瞻性和說服力相對較弱。我個人比較期待看到更多關於具體政策的評估,或者對不同文化領域(如非遺、數字文化、創意産業等)之間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初步的調研報告,為後續更深入的研究奠定瞭一定的基礎,但要稱之為一部詳盡的分析與預測,可能還需要在理論深度和實證研究上下更多的功夫。
評分當我拿起《甘肅文化發展分析與預測:2017》這本書時,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它將是一本能夠讓我深入瞭解甘肅文化精髓,並且能夠窺探其未來發展軌跡的指南。書的篇幅不算短,其中確實涵蓋瞭一些關於甘肅文化曆史背景的介紹,以及對一些重要文化符號的提及。我也能感受到作者試圖在書中探討一些關於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話題。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更像是在陳述一個事實,而不是在進行一次深入的學術探討。很多時候,作者隻是簡單地羅列齣一些現象,比如甘肅擁有豐富的曆史遺跡,或者近年來文化旅遊業有所發展。但對於這些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以及它們對甘肅文化發展整體格局的影響,並沒有進行細緻的剖析。尤其是在“預測”的部分,提齣的觀點顯得比較籠統,缺乏具體的支撐和論證。我期待的是能夠讀到一些關於文化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或者對未來可能齣現的文化趨勢的更具象化的描繪,比如在數字時代,甘肅的傳統文化將如何藉助新的媒介煥發活力。這本書給我留下的是一種“知道瞭一些,但又沒有完全明白”的感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