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從馬賽馬拉到塞倫蓋蒂 | 作者 | 張樹義等 |
| 定價 | 68.00元 | 齣版社 | 海洋齣版社 |
| ISBN | 9787502796907 | 齣版日期 | 2017-02-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一萬個人的非洲之旅,有一萬種不同的感悟,因為非洲本來就是個萬花筒,而東非大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大遷徙則是其中*耀眼的奇葩。從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國傢公園到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傢公園,就是東非的野生動物遷徙路綫,每年有超過100萬匹角馬、15萬匹斑馬和35萬頭瞪羚,從原本散居的塞倫蓋蒂南部,不約而同地輾轉走到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在那裏短暫度過一兩個月後,又韆裏迢迢地返迴塞倫蓋蒂南部,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形成奇觀。本書就是國傢科技進步科普奬作者、我國*位雨林考察的學者及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副主席張樹義教授帶領的旅行團隊在東非大草原上的科普、攝影、遊玩之旅。科普是指張教授在旅程中帶領大傢認識瞭解瞭近百種東非野生動物和植物,包括大象、獅子、火烈鳥、角馬、斑馬、獵豹、金閤歡樹等等。攝影和遊玩則是波瀾壯闊的東非大草原本身就是極有旅遊和攝影價值的地方,這裏有著眾多的野生動物和植物,還有激動人心的角馬、斑馬渡河大遷徙,神秘的馬賽村,刺激的熱氣球之旅 |
| 作者簡介 | |
| 張樹義,瀋陽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副主席,我國個到熱帶雨林進行野外研究與考察的生態學者。在南極、北極、東非大裂榖、熱帶雨林等全世界40多個國傢和地區進行科學考察。齣版有《野性》、《行走北極》、《蝙蝠環誌》等書籍;與北京電影製片廠閤作拍攝《夜空中的利爪》、《雷鳴之夜》等紀錄片。 |
| 目錄 | |
| 走進馬賽馬拉Day 1抵達內羅畢 003Day 3抵達馬賽馬拉保護區 025Day 5乘坐熱氣球,斑馬大遷徙過河 062Day 7乞力馬紮羅 091Day 9從上海到乞力馬紮羅 100Day 2從恩戈羅恩戈羅到塞倫蓋蒂 123Day 4從馬賽村到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 167Day 6馬賽馬拉,我們又來瞭Day途經埃塞俄比亞首都,抵達內羅畢 196Day 3納庫魯看白犀牛 213Day 5進入馬賽馬拉 245Day 7熱氣球、奈瓦沙湖 284Day 9後 記 309 |
| 編輯推薦 | |
| ★國傢科技進步科普奬作者、我國*位雨林考察的學者張樹義教授新書★近百種野生動物科普介紹,300多幅精美圖片,23段精彩視頻,帶領大傢全麵瞭解東非大草原,是國人東非遊玩的指南 |
| 文摘 | |
| 序言 | |
拿到這本書,首先被它封麵那股原始而野性的氣息所吸引,而內裏的內容更是將這份感覺推嚮瞭極緻。它像是一部沒有劇本、全靠靈感和勇氣驅動的紀錄片,充滿瞭真實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驚喜。作者在記錄旅程時,坦誠地展現瞭睏難、挫摺,甚至是恐懼,這種毫不掩飾的真誠,反而讓故事更具感染力。我仿佛能聞到清晨草原上帶著露水的泥土氣息,能感受到夜晚篝火旁圍坐時那種共享溫暖的親密感。書中對當地文化的描繪,更是做到瞭尊重和深入,沒有流於錶麵的獵奇,而是力圖理解那些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信仰體係背後的邏輯。這種對異文化的深度介入和理解,是許多走馬觀花的旅行文學所無法企及的。它不僅拓寬瞭我的地理視野,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心中播下瞭一顆關於“在路上”的種子,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固定坐標”。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閱讀享受。它摒棄瞭許多刻闆的遊記腔調,轉而采用瞭一種更接近散文詩的錶達方式。句子結構變化多端,長句鋪陳開來,將壯麗的景象層層渲染,短句則如疾風驟雨般,瞬間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尤其在描寫那些史詩般的自然現象時,作者的文字仿佛被賦予瞭生命力,讀者幾乎能聽到風聲、水聲、乃至遙遠的心跳聲。這種極強的代入感,讓我一度忘記瞭自己是坐在書桌前,而是真切地“站立”在瞭那個廣闊的天地之間,感受著陽光炙烤和氣流湧動。同時,作者的知識儲備也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是地質學的變遷,還是生物多樣性的奧秘,都能信手拈來,恰到好處地融入敘事,既提升瞭文本的厚度,又絲毫沒有讓人感到說教。這是一本需要慢下來、細細品味的“有聲之書”,每讀完一段,都忍不住要停下來,讓思緒在文字構建的意境中迴鏇一陣。
評分這本書最觸動我的一點,是它所傳達齣的一種對“時間尺度”的重新認知。我們日常的生活節奏太快,習慣瞭即時反饋和快速迭代,這本書卻帶領我們進入瞭數百萬年地質變遷的背景之下,去觀察生命的緩慢、堅韌與循環。作者筆下的野生動物,不再是教科書上的物種符號,而是活生生的個體,它們麵臨著生存的嚴峻考驗,它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遷徙,都蘊含著對生命本身的深刻闡釋。這種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的交織,讓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同時也激發瞭一種對生命奇跡的由衷贊嘆。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場冥想,引導讀者抽離日常的瑣碎,去關注那些真正永恒的主題——生存、自由、以及萬物相連的宇宙法則。對於任何渴望從城市喧囂中抽離,尋求心靈慰藉和精神滋養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絕佳的良方。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像一幅由無數精心打磨的碎片拼湊而成的馬賽剋畫捲。每個章節都獨立成篇,卻又在更宏大的主題下緊密相連,形成瞭一種疏密有緻的韻律感。作者在不同的場景切換之間遊刃有餘,時而聚焦於微觀的生態細節,比如某種稀有昆蟲的生命周期,或是植物應對乾旱的生存策略;時而又將視角拉升到宏觀的地理變遷和曆史迴響。這種多維度的敘事手法極大地豐富瞭閱讀體驗,讓人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領略到瞭一種文學上的構造之美。我尤其贊賞其中穿插的那些個人感悟和哲學思考,它們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為原本寫實的記錄增添瞭一層深邃的內涵,引導讀者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存在意義。全書的文字風格成熟老練,遣詞造字精準有力,絕不拖泥帶水,卻又充滿畫麵感,實屬難得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令人沉醉的魔力,它像是帶著讀者穿越瞭時空的隧道,直接將我們置身於那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之上。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時而如行雲流水般舒緩,讓人得以細細品味沿途的每一處風土人情和自然奇觀;時而又陡然變得緊張激烈,仿佛能聽見遠方傳來的野獸低吼,感受到那種與自然力量正麵交鋒的震撼與敬畏。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那些人與動物之間微妙互動時的細膩筆觸,那種跨越物種的理解與共存,並非簡單的浪漫化,而是基於深刻的觀察和長久以來的陪伴。每一次翻頁,都像是迎來瞭一場精心編排的視覺盛宴,腦海中自動浮現齣那些瑰麗的色彩、磅礴的地貌,以及那些在烈日下堅韌生長的生命。這本書不僅僅是一趟地理上的探索,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它讓人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體會到謙卑與敬畏的力量。讀完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那片土地的召喚似乎已經深深烙印在瞭靈魂深處,讓人對未知的遠方充滿瞭無盡的嚮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