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从马赛马拉到塞伦盖蒂 | 作者 | 张树义等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 ISBN | 9787502796907 | 出版日期 | 2017-0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一万个人的非洲之旅,有一万种不同的感悟,因为非洲本来就是个万花筒,而东非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大迁徙则是其中*耀眼的奇葩。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到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就是东非的野生动物迁徙路线,每年有超过100万匹角马、15万匹斑马和35万头瞪羚,从原本散居的塞伦盖蒂南部,不约而同地辗转走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在那里短暂度过一两个月后,又千里迢迢地返回塞伦盖蒂南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形成奇观。本书就是国家科技进步科普奖作者、我国*位雨林考察的学者及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张树义教授带领的旅行团队在东非大草原上的科普、摄影、游玩之旅。科普是指张教授在旅程中带领大家认识了解了近百种东非野生动物和植物,包括大象、狮子、火烈鸟、角马、斑马、猎豹、金合欢树等等。摄影和游玩则是波澜壮阔的东非大草原本身就是极有旅游和摄影价值的地方,这里有着众多的野生动物和植物,还有激动人心的角马、斑马渡河大迁徙,神秘的马赛村,刺激的热气球之旅 |
| 作者简介 | |
| 张树义,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我国个到热带雨林进行野外研究与考察的生态学者。在南极、北极、东非大裂谷、热带雨林等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出版有《野性》、《行走北极》、《蝙蝠环志》等书籍;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夜空中的利爪》、《雷鸣之夜》等纪录片。 |
| 目录 | |
| 走进马赛马拉Day 1抵达内罗毕 003Day 3抵达马赛马拉保护区 025Day 5乘坐热气球,斑马大迁徙过河 062Day 7乞力马扎罗 091Day 9从上海到乞力马扎罗 100Day 2从恩戈罗恩戈罗到塞伦盖蒂 123Day 4从马赛村到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 167Day 6马赛马拉,我们又来了Day途经埃塞俄比亚首都,抵达内罗毕 196Day 3纳库鲁看白犀牛 213Day 5进入马赛马拉 245Day 7热气球、奈瓦沙湖 284Day 9后 记 309 |
| 编辑推荐 | |
| ★国家科技进步科普奖作者、我国*位雨林考察的学者张树义教授新书★近百种野生动物科普介绍,300多幅精美图片,23段精彩视频,带领大家全面了解东非大草原,是国人东非游玩的指南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令人沉醉的魔力,它像是带着读者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直接将我们置身于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之上。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如行云流水般舒缓,让人得以细细品味沿途的每一处风土人情和自然奇观;时而又陡然变得紧张激烈,仿佛能听见远方传来的野兽低吼,感受到那种与自然力量正面交锋的震撼与敬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那些人与动物之间微妙互动时的细腻笔触,那种跨越物种的理解与共存,并非简单的浪漫化,而是基于深刻的观察和长久以来的陪伴。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迎来了一场精心编排的视觉盛宴,脑海中自动浮现出那些瑰丽的色彩、磅礴的地貌,以及那些在烈日下坚韧生长的生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趟地理上的探索,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它让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到谦卑与敬畏的力量。读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片土地的召唤似乎已经深深烙印在了灵魂深处,让人对未知的远方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像一幅由无数精心打磨的碎片拼凑而成的马赛克画卷。每个章节都独立成篇,却又在更宏大的主题下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疏密有致的韵律感。作者在不同的场景切换之间游刃有余,时而聚焦于微观的生态细节,比如某种稀有昆虫的生命周期,或是植物应对干旱的生存策略;时而又将视角拉升到宏观的地理变迁和历史回响。这种多维度的叙事手法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一种文学上的构造之美。我尤其赞赏其中穿插的那些个人感悟和哲学思考,它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为原本写实的记录增添了一层深邃的内涵,引导读者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存在意义。全书的文字风格成熟老练,遣词造字精准有力,绝不拖泥带水,却又充满画面感,实属难得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享受。它摒弃了许多刻板的游记腔调,转而采用了一种更接近散文诗的表达方式。句子结构变化多端,长句铺陈开来,将壮丽的景象层层渲染,短句则如疾风骤雨般,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尤其在描写那些史诗般的自然现象时,作者的文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力,读者几乎能听到风声、水声、乃至遥远的心跳声。这种极强的代入感,让我一度忘记了自己是坐在书桌前,而是真切地“站立”在了那个广阔的天地之间,感受着阳光炙烤和气流涌动。同时,作者的知识储备也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地质学的变迁,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奥秘,都能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融入叙事,既提升了文本的厚度,又丝毫没有让人感到说教。这是一本需要慢下来、细细品味的“有声之书”,每读完一段,都忍不住要停下来,让思绪在文字构建的意境中回旋一阵。
评分这本书最触动我的一点,是它所传达出的一种对“时间尺度”的重新认知。我们日常的生活节奏太快,习惯了即时反馈和快速迭代,这本书却带领我们进入了数百万年地质变迁的背景之下,去观察生命的缓慢、坚韧与循环。作者笔下的野生动物,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物种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个体,它们面临着生存的严峻考验,它们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迁徙,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身的深刻阐释。这种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的交织,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同时也激发了一种对生命奇迹的由衷赞叹。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冥想,引导读者抽离日常的琐碎,去关注那些真正永恒的主题——生存、自由、以及万物相连的宇宙法则。对于任何渴望从城市喧嚣中抽离,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滋养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绝佳的良方。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封面那股原始而野性的气息所吸引,而内里的内容更是将这份感觉推向了极致。它像是一部没有剧本、全靠灵感和勇气驱动的纪录片,充满了真实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惊喜。作者在记录旅程时,坦诚地展现了困难、挫折,甚至是恐惧,这种毫不掩饰的真诚,反而让故事更具感染力。我仿佛能闻到清晨草原上带着露水的泥土气息,能感受到夜晚篝火旁围坐时那种共享温暖的亲密感。书中对当地文化的描绘,更是做到了尊重和深入,没有流于表面的猎奇,而是力图理解那些古老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体系背后的逻辑。这种对异文化的深度介入和理解,是许多走马观花的旅行文学所无法企及的。它不仅拓宽了我的地理视野,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关于“在路上”的种子,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固定坐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