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景区资讯通览2012-2013

中国旅游景区资讯通览2012-20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旅游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旅游
  • 景区
  • 中国旅游
  • 旅游资讯
  • 2012-2013
  • 旅游指南
  • 地理
  • 文化
  • 休闲
  • 旅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03244513
商品编码:2983145641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旅游景区资讯通览2012-2013

定价:180.00元

作者: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032445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72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反映我国旅游景区基本信息的大型工具书。该书资料准确、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便于查询。

目录


旅游景区发展概况
2011年景区行业发展综述
2011年红色旅游发展综述
2011年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旅游发展综述
2011年主题公园发展综述
2011年温泉旅游景区发展综述
2011年博物馆行业发展综述
旅游景区基本资讯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华夏风情:山川湖海的千年低语》(暂定名) 内容简介 一、 序言:穿越时空的旅游画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古老的智慧之言,恰恰道出了旅游的真谛。然而,在真正踏上旅途之前,我们依旧需要一份引人入胜的指南,它能点燃我们对远方的渴望,揭示隐藏在名山大川、古老城镇中的文化密码,让我们对即将触碰的风景,有着更深沉的理解与期待。 《华夏风情:山川湖海的千年低语》正是这样一份穿越时空的旅游画卷,它并非一本简单罗列景点名称和开放时间的工具书,而是一次深入的文化寻访,一次关于中国大地壮丽风光与灿烂文明的对话。本书将带领读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发现、去感受、去体验那些承载着历史厚重、孕育着人文精神的旅游目的地。我们不再是被动地浏览景点,而是成为故事的参与者,历史的回响者,自然之美的品味者。 本书力求摆脱枯燥的流水账式介绍,而是以文学的笔触,历史的深度,以及人文的关怀,去勾勒每一处风景的独特灵魂。我们相信,真正的旅行,是对一个地方的灵魂进行一次深切的触摸,而本书,正是为了这场触摸而生。它旨在为每一位怀揣旅行梦想的读者,提供一份 rich(丰富)、profound(深刻)、enlightening(启迪)的旅行前瞻,让您的每一次出发,都充满智慧与诗意。 二、 山之魂:巍峨壮丽,厚德载物 中国,自古便有“山国”之称,巍峨的山脉不仅塑造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孕育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本书将带领读者,翻越巍峨的昆仑,攀登壮丽的泰山,感受华山的险峻,体味黄山的奇绝,探寻张家界的鬼斧神工。 “五岳独尊”的泰山:我们将不再仅仅关注其海拔的高度,而是深入挖掘其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内涵。从“封禅大典”的历史传说,到历代帝王将相的摩崖石刻,再到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绝句,泰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中华民族信仰的图腾,是人与自然对话的圣坛。本书将呈现泰山日出、云海、晚霞的壮美,更会讲述其背后承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 “奇松怪石”的黄山:黄山的美,在于其“无峰不奇,无石不怪,无松不异”。我们将不仅仅是欣赏这些奇景,而是去理解它们是如何在极端环境下,顽强生长,展现生命力的。本书将深入描写黄山的云海奇观,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其变幻莫测的魅力,以及“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独特韵味。我们还会探寻黄山作为古代文人雅士隐逸之地,对其艺术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鬼斧神工”的张家界:本书将描绘张家界那拔地而起的石峰,犹如巨斧劈开,又似仙人雕琢。我们将探寻这些奇特地貌的形成原因,了解其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揭示张家界所蕴含的神秘色彩,从土家族的传说,到《阿凡达》取景地的神秘诱惑,张家界以其独特的景观,激发着人们无限的想象。本书将带领读者,体验乘坐百龙天梯攀升的惊险刺激,漫步在玻璃栈道上的惊心动魄,感受融入自然、探索未知的那份独特体验。 巍峨的昆仑与神圣的布达拉:除了耳熟能详的几座名山,本书还将触及更广阔的地理范围。我们将目光投向雪域高原,去感受昆仑山脉的苍茫与神圣,去探寻珠穆朗玛峰的壮丽与挑战。而西藏的布达拉宫,更是将山之魂与信仰的力量完美结合,我们将深入了解其建筑的宏伟,以及作为藏传佛教圣地的精神意义,去感受那份涤荡心灵的虔诚与宁静。 三、 水之韵:灵动秀美,滋养万物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孕育者。从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到烟波浩渺的江南水乡,水以其柔情与力量,塑造了中国的地理风貌,滋养了灿烂的文化。 “母亲河”的脉搏:长江与黄河:本书将带领读者,沿着长江和黄河的脉搏,去感受这两条伟大河流的波澜壮阔。我们将深入了解它们流经的壮丽峡谷,如长江三峡的险峻与秀美,感受“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同时,我们也会探讨这两条河流对于中华文明的孕育,它们不仅仅是水源,更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从黄河的泥沙滚滚,到长江的浩荡东去,我们将体会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 “人间天堂”的江南水乡:本书将描绘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烟雨朦胧。我们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景致,而是去探寻水乡独特的生活方式,感受那份温婉、细腻与宁静。从苏州园林的精巧雅致,到乌镇、西塘的古朴风情,我们将体验水乡的慢生活,品味水乡的独特美食,感受那份“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栖居。 高原湖泊的静谧:本书还将带您领略高原湖泊的别样风情。青海湖的碧波万顷,纳木错的圣洁宁静,洱海的温柔荡漾,都将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我们将感受这些湖泊所蕴含的神秘力量,以及它们与当地民族文化的紧密联系。 四、 镇之韵:古韵悠长,诉说千年 古老的城镇,是历史的凝固,是文化的活化石。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积淀,向我们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变迁。 “九朝故都”的底蕴:北京与西安:我们将深入探访北京和西安这两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都。在北京,我们将不再仅仅游览故宫、长城,而是去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探寻其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独特魅力。我们将追溯明清宫殿的辉煌,漫步在胡同深处,感受老北京的市井生活。在西安,我们将走进兵马俑的震撼,感受大秦帝国的雄风,同时也会探寻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感受这座城市作为东方文明交流枢纽的辉煌历史。 “东方巴黎”的风情:上海:本书将描绘上海的独特魅力,这座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既有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风情,又有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活力。我们将探寻上海的历史变迁,感受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华丽转身,体会其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韵味。 “古镇之魂”的沉淀:丽江、平遥、凤凰:本书将特别关注那些充满东方韵味的古镇。我们将深入丽江古城的石板小路,感受纳西族古老的文化;走进平遥古城的晋商文化,感受曾经的商业繁荣;漫步在凤凰古城的沱江边,感受苗族独特的风情。这些古镇,不仅仅是旅游景点,更是活态的历史博物馆,它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 乡之韵:淳朴自然,回归本真 在喧嚣的都市之外,还有一片宁静而美好的土地,那里有着淳朴的民风,自然的风光,以及对生活最本真的追求。 “世外桃源”的想象:乌镇、周庄:前面已提及的水乡古镇,同样也代表着一种“乡之韵”。它们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成为人们逃离都市喧嚣,回归田园生活的理想之地。本书将重点描绘这些古镇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悠闲自在的生活节奏。 高原牧歌的辽阔: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草原,感受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辽阔与壮美,体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那份“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原始气息。 山村竹韵的幽静:我们将探访那些隐藏在深山中的美丽村落,感受那份与世隔绝的宁静与祥和。例如,四川的竹海,福建的土楼,都将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乡村的魅力。 六、 结语:一次心灵的旅行 《华夏风情:山川湖海的千年低语》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旅游景点的介绍,它更是一次关于中国大地、中国文化的深度探索。本书旨在通过对山川湖海、古镇村落的描绘,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传递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对中国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产生更深切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每一位读者,在出发之前,就能被这些风景所吸引,在旅途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在归来之后,能够带着满载的收获与感悟,去继续探索生活中的美好。 本书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将引领您穿越历史的烟云,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体味人文的深厚底蕴。希望它能成为您踏上中国大地,探索无限风光的最佳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需要规划长途自驾游的读者,我特别关注交通和住宿方面的实用信息。这本书在这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尤为突出,它似乎是基于一个假设:所有读者都依赖公共交通或旅行社的固定线路。对于自驾爱好者而言,关于路况的描述少得可怜,尤其是关于景区周边停车位的容量、节假日期间的管制信息,这本书基本是空白。更要命的是,住宿推荐部分,它给出的往往是一些大型连锁酒店或者国营宾馆的固定名单,这些地方虽然安全,但往往价格偏高,且缺乏地方特色。在2012-2013年间,中国的民宿经济和特色客栈正开始蓬勃发展,许多隐藏在古镇深处的、由当地人经营的精品客栈,提供了远超标准酒店的体验。然而,这些鲜活的、更贴近当地生活的住宿选择,在这本厚重的指南中完全不见踪影。它提供的是一个“安全”的选择,而非一个“精彩”的选择,这对于追求深度体验的现代旅行者来说,是巨大的信息缺失。

评分

我对这类大部头的“通览”一直抱有一种矛盾心理:信息量固然惊人,但信息的“密度”和“深度”往往不成正比。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实在算不上友好。它的版面仿佛被塞得过满,文字和图片之间缺乏必要的呼吸空间,读久了眼睛会非常疲惫,尤其是在户外强光下翻阅时,那种密密麻麻的宋体字几乎让人望而却步。更令人费解的是,它对一些著名景区的描述,几乎完全是教科书式的、官方的宣传口径的复述。比如对某江南水乡的描述,充斥着“小桥流水人家”、“橹声欸乃”这类老生常谈的词汇,却鲜有任何一个真正能让人产生“我一定要去看看”冲动的细节描述。一个好的旅游指南,应该像一个会讲故事的朋友,它能告诉你那家老字号的包子为什么比别家的香,或者在哪个不起眼的角落可以拍到最美的日出逆光。但这本“通览”似乎只是一个冷冰冰的资料汇编者,它罗列了事实,却完全没有注入灵魂。这种缺乏个性和主观判断的文字,让我觉得,我或许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官方网站,效率反而更高,省去了搬运一本大部头的麻烦。

评分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一本工具书的生命周期通常很短,但如果它能在特定时间段内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也算是一种价值。然而,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装帧设计,似乎也未能达到一个“值得收藏”的标准。纸张偏薄,墨水在一些彩色插图上显得不够饱和,整体感觉更像是一本快速消耗品,而不是一本可以经受住多次翻阅的长期伴侣。我希望它能包含一些高分辨率的、能让人在行前就能沉浸其中的精美摄影作品,以激发旅行的渴望。但遗憾的是,书中的配图大多是小型化、信息化的示意图,色彩还原度一般,且很多图片似乎是多年前的老照片,缺乏新鲜感。一本旅游指南,尤其是一本涵盖了如此多自然风光的指南,视觉冲击力是留住读者的关键要素。这本书在视觉层面的保守和低质量投入,使得它在众多信息获取渠道(如网络图文、纪录片)的竞争中,显得毫无竞争力,最终只能沦为书架上一个略显过时的“旧物”。

评分

这本号称“全景”的旅游指南,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这重量就让人对它寄予了厚望。我原本以为,它能像一个资深的导游,将2012到2013那两年间国内热门景点的最新动态、隐藏的特色、甚至是那些悄然兴起的“小众秘境”都一网打尽。毕竟,那时中国的旅游业正处于一个快速迭代的时期,新的基础设施不断涌现,老牌景区也在努力“升级”。然而,翻开目录,那种期待感便迅速冷却下来。它似乎更像是一本停留在“前一年”的印刷品,里面罗列的景点信息和交通指南,很多都带着明显的时代滞后性。例如,某几个原本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书里还详细描绘了需要转乘三次才能到达的崎岖路径,但实际上,在那两年间,国家对“美丽乡村”和旅游扶贫的投入使得快速公路和旅游专线已然开通,书中的指引完全没有跟上这种基础设施的飞跃。想来,这或许是出版周期所限,但对于一本需要时效性的工具书而言,这种“不合时宜”是致命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哪些景区在那两年间获得了新的国家级评定,或者哪些曾经的“网红”景点因为过度开发而开始走下坡路,这些“动态”的趋势分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资讯,而非仅仅是地址和电话簿的堆砌。

评分

让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尽管书名涵盖了“中国旅游景区”,但内容分配的侧重却非常不均衡。翻阅下来,似乎重点关注的还是华东、华南这些传统的旅游热点区域。对于西部和东北的广阔天地,篇幅显得极为吝啬,仿佛那里的景区只是作为一种“点缀”存在。例如,对于西北地区那些极具文化冲击力的古迹和自然奇观,仅仅是用了一两页寥寥数语带过,既没有深入探讨其历史背景,也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当地风土人情的实用建议,比如最佳的旅行季节、应对极端气候的准备,甚至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禁忌礼仪。这种“头重脚轻”的结构,让这本书失去了作为一本“通览”的价值,更像是一本针对特定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景点速查手册”。对于我们这种热衷于探索相对原始和边缘地区的旅行者来说,它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不得不让人质疑其编写团队的地域覆盖能力和对全国旅游资源的掌握程度,这与它所宣称的包罗万象相去甚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