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剪发技术专业图解基础教程
定价:79.00元
售价:51.4元,便宜27.6元,折扣65
作者:张蓬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1154547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零基础起步,基础剪发技术详解多重技术延伸,逐步加大技术难度复合技术应用,打造多种发型高清图片详解,步步精准高清定位扫码同步视频,边看边练简单易学
内容提要
本书是剪发技术的基础入门教程。本书通过长发去除重量、去除重量渐变、前短后长渐变、前长后短渐变、短发修剪以及短发推剪修剪共6种基础发型修剪技术的详细图解案例教程,让读者熟练掌握剪发的基本技术。读者通过对基础剪发技术的学习与熟练运用,从零开始轻松学剪发。本书适合美发培训学校师生、职业学校师生、美发师、美发助理阅读。
目录
剪发的分区知识
发片的持法和取法
章 长发去除重量修剪
1.1 后方
轮廓修剪
左后侧发区的轮廓修剪
右后侧发区的轮廓修剪
1.2 面部周围去除重量
左侧去除重量
右侧去除重量
1.3 莫西干发型去除重量
1.4 头盖骨上右侧去除重量
1.5 面部周围右侧去除重量
1.6 头盖骨上左侧去除重量
1.7 后脑区去除重量
1.8 后侧发区的头顶区去除重量
左部去除重量
右部去除重量
1.9 后侧发区的中间区左侧去除重量
1.10 后脑区左侧的头盖骨上和中间区的去除重量
1.11 后脑区左侧的中间区和下方发区去除重量
1.12 后侧发区的中间区右侧的去除重量
1.13 后脑区右侧的头盖骨上和中间区的去除重量
1.14 后脑区右侧的中间区和下放发区的去除重量
1.15 湿剪打薄
面部周围(左)
侧发区→后侧发区(左)
后脑区
后侧发区→侧发区(右)
面部周围(右)
湿剪完成效果
1.16干剪
1.17长发去除重量修剪的完成效果
第2章 在去除重量上的渐变修剪
2.1外轮廓线和后脑区→耳朵后方
2.2后脑区和头顶区渐变修剪
2.3后脑区的中间区去除重量
2.4后脑区的下方发区去除重量
2.5外轮廓线和左侧发区修剪
2.6面部周围(左)
2.7中间区左侧去除重量
2.8将左侧的角弄圆
2.9外轮廓线和右侧发区修剪
2.10面部周围(右)
2.11中间区右侧去除重量
2.12将角弄圆
将右侧的角弄圆
莫西干发型
2.13刘海区
2.14湿剪打薄
2.14.1面部周围(左)
2.14.2左后侧发区
2.14.3后脑区
2.14.4后侧发区(右 )
2.14.5面部周围(右)
2.14.6刘海区
2.14.7湿剪完成效果
2.15干剪
2.15.1后脑区的下方发区
2.15.2后脑区的头顶区
2.15.3面部周围
2.16在去除重量上的渐变修剪的完成效果
第3章 前短后长的渐变发型
3.1外轮廓线
后脑区→侧发区
左侧发区
面部周围(左)
右侧发区
面部周围(右)
3.2莫西干线上制作导线
3.3右侧头盖骨去除重量
3.4中间区右侧的渐变
3.5头盖骨下右侧的渐变
3.6左侧头盖骨去除重量
3.7中间区左侧的渐变
3.8头盖骨上部和后脑区表面的导线
头顶区
去除重量
3.9中间区的渐变
3.10下方发区的渐变
3.11刘海区
3.12湿剪打薄
左
右
湿剪完成效果
3.13干剪
后脑区下方
后脑区中间
后脑区头顶
右侧侧发区
左侧侧发区
刘海区
3.14前短后长的渐变发型的完成效果
第4章 前长后短的渐变发型
4.1外轮廓线
4.2后脑区
中间区的渐变(导线)
下方发区的渐变
头顶区的渐变
4.3侧发区
右侧下方发区的渐变
右侧头顶区的渐变
左侧下方发区的渐变
左侧头顶区的渐变
4.4面部周围
左侧
右侧
4.5莫西干的去除重量
4.6头盖骨上
右侧去除重量
左侧去除重量
4.7将角弄圆
4.8湿剪打薄
后脑区
左侧发区
左后侧发区
右后侧发区
右侧发区
头顶区
湿剪完成效果
4.9干剪
外轮廓线
后脑区
表面
左侧发区
右侧发区
4.10前长后短的渐变发型的完成效果
作者介绍
张蓬,朋·创作小组创始人。小组由专业造型师及各化妆学校教师组成,以造型设计及发型创意为主要创作内容,作品丰富,广受欢迎
文摘
序言
坦白说,市面上关于发型设计的书籍多如牛毛,但很多都停留在炫技和展示华丽成品,对于基础技术的讲解往往一笔带过,显得不够扎实。然而,这本《剪发技术专业图解基础教程》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它没有急于展示那些高难度的创意发型,而是将所有复杂发型的根基——基础的圆弧形剪裁、直线剪裁以及不同倾斜角度的运用,拆解到不能再拆解的地步。我尤其喜欢它对“分区管理”的强调,这对于控制发片张力和保证两侧平衡至关重要。书中对干剪和湿剪在不同技术应用中的差异也有深入探讨,这在实战中特别实用,因为你不能总是在同一种状态下工作。通过对这些核心基础的反复刻画和图示对比,我感觉自己的操作精准度有了质的飞跃,很多过去需要小心翼翼试探的操作,现在变得更加自信和流畅,这完全得益于书中对“根基”的打磨。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沟通与设计转化”环节的处理方式。很多技术书只关注“如何剪”,而这本书却把“如何听”和“如何想”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张蓬老师用生动的案例说明了,顾客口中的“自然蓬松”和发型师理解中的“自然蓬松”可能存在巨大的认知偏差。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图表和问答模板,教导我们如何通过提问引导顾客说出他们真正的需求,如何将抽象的需求转化为具体可执行的剪发方案。特别是关于脸型修饰的章节,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圆脸剪什么”、“方脸剪什么”,而是基于对发量、发质和颅骨特征的综合分析,教导读者如何通过剪裁的线条和层次来达到视觉上的优化效果。这部分内容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服务维度,让我从一个单纯的“手艺人”向“形象设计师”的角色转变,真正做到了以顾客为中心进行造型设计。
评分这本《剪发技术专业图解基础教程》真是我近些年来在美发学习道路上遇到的宝藏!我本来是半路出家,之前在一些小型沙龙做助理,虽然接触了不少实际操作,但总感觉缺少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很多基础概念总是模模糊糊的。自从翻开这本书,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太棒了。首先,它对头部骨骼结构和发流走向的讲解,配上那些精细入微的解剖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我以前总是凭感觉下刀,现在才知道,原来每一个角度的细微变化背后都有着严格的几何学原理在支撑。特别是书中关于“基准线”和“分区”的示范,图文并茂,步骤分解得极其细致,即使是初学者也能立刻上手理解。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示,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剪的那些经典基础款——鲍勃头和层次剪,立刻发现了自己过去忽略掉的关键点。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对接,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发型结构力的理解,让我的操作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有了清晰的逻辑可循。对于那些想打好基本功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必备的内功心法。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工具的认知和保养讲解得相当到位,这一点往往被很多基础教程所忽略,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长期依赖工具的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张蓬老师在开篇就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不同类型剪刀的特性,比如直剪、牙剪(退剪)的刃口设计如何影响最终的发尾效果,这可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用这个剪刀”,而是深入到了材料科学和人体工程学的层面。我以前觉得剪刀就是贵的好,现在明白了,不同的技术手法需要匹配最合适的工具,否则事倍功半。更细致的是,书中对剪刀的日常清洁、润滑以及磨刀的频率和注意事项都有非常实用的建议,甚至连如何判断自己的剪刀是否需要重新校准角度都写得清清楚楚。我按照书中的方法保养了我用了很久的一把剪刀,感觉手感都回来不少,锋利度也提升了一个档次。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充分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资深教育者的专业素养,让我感觉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对待专业工具应有的尊重和科学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解质量,完全达到了我能想象到的最高水准。作为一本技术教程,如果图片模糊或者示意图难以理解,那简直就是灾难。但这本书的每一张插图都像是精密仪器拍摄出来的照片,线条清晰,重点突出,颜色区分明确。很多复杂的角度和层次交叠处,作者甚至使用了三维透视效果图来辅助说明,这对于理解空间结构非常有帮助。此外,书籍的装帧质量也很耐用,我经常需要带着它在工作室和学习室之间往返,翻阅次数极高,但书本的骑马钉装订依然牢固,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易被油污或药水沾染而损坏。这说明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也是秉持着对专业学习者的尊重,提供了一本能够长期陪伴成长的参考资料,而不是那种很快就会被淘汰的快消品。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也反向激励着我更愿意去深入研读其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