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求缺集-一个旅游人的手札 | 作者 | 邢定康 |
| 定价 | 48.0元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4155872 | 出版日期 | 2015-04-01 |
| 字数 | 410000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求缺集》,系作者继《印象》《行色》《秋潺》“行人”三部曲后,又一部旅游文化散文集。该文集共收入三十二篇文章,大多写于2011年至2014年之间,有的文章曾在《南京旅游研究》内部刊物中发表。其中的“海外篇”“海内篇”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旅行记录;“特别篇”则是对民国旅游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南京城市建设建议性意见的文章。总的来说,该文集属旅游文化类书籍。 |
| 作者简介 | |
| 邢定康,祖籍江苏高淳,1948年生于上海,就读于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师资中文班,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京作家协会会员。曾在高淳县风IJJ公社红星大队插队务农、在南京长征印刷装订厂当工人,后供职于南京市鼓楼区办公室。1987年始,在南京市旅游局工作,参与策划栖霞寺迎新年听钟声活动、南京国际梅仡节、海峡两岸旅游论坛、南京长江国际旅游节、国际旅游与世界和谐论坛等。曾被聘为北京大学中国节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7.12—2009.12)。 现任南京市旅游学会会长、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巾心副主任等职。著有散文集《印象》等数十部作品。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位作者的文字功力着实了得,他对于语言的运用,有着一种老派文人特有的精准和韵味,但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人特有的那种戏谑和自嘲,使得整体风格既有深度又不失轻盈。尤其是在描绘那些充满历史沧桑感的遗迹时,他的笔触显得尤其凝重而富有画面感。他似乎总能捕捉到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细节,比如一块斑驳的砖墙上偶然留下的古代文字的残影,或者一棵老树根须下被风化的石碑。他不是简单地描述“历史悠久”,而是通过具象的、可触摸的细节,让历史感“渗透”出来,直抵读者的内心。读到他反思现代社会快节奏对旅行意义的消解时,那种带着一丝忧虑的文字,让我这位同样渴望慢下来的现代人感同身受。他仿佛在替我们所有人呐喊:旅行的意义,从来不在于打卡了多少景点,而在于我们愿意为一段经历停下多久。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和配图(如果包含的话,或者指文字意境的构建)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美学倾向,它不是那种色彩斑斓、光鲜亮丽的宣传册式呈现。相反,它偏爱那些略带灰调、充满故事性的场景。作者对“光影”的捕捉尤其精准,无论是山谷中穿透云层的丁达尔效应,还是傍晚时分老城巷弄里昏黄的灯光,都被他描绘得极具层次感。这种对光影的执着,暗示着他不仅仅关注地理上的抵达,更关注心灵上的抵达和顿悟。读到关于他一次独自在极北之地观星的段落时,那种面对宇宙浩渺时的谦卑与敬畏,几乎让我暂时忘记了周遭的一切喧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旅行从一种单纯的消费行为,提升到了对生命意义的持续探索,它教会我如何更深层、更有意识地去“看”这个世界,而不是匆匆路过。
评分整本书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强大的“在场感”。他不是一个旁观者,他完全是浸泡在那一刻、那一地,与周遭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在场”也体现在他对旅行中不期而遇的人与事的记录上。他记录下与某位素不相识的旅伴彻夜长谈的经历,那些对话充满了对生命本质的追问,虽然短暂,却如同一剂强心针。更有趣的是,他记录了自己如何应对旅行中各种突发状况——从错过最后一班火车到食物中毒后的自我调适,这些真实的困境被他用近乎幽默的笔法描述出来,丝毫不显得矫情或抱怨,反而成为了旅途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这让我明白,完美的旅行是不存在的,那些被视为“失误”的插曲,往往才是构成独特记忆的珍贵原材料。这本书让我对未来自己的旅程充满了期待,不再害怕那些小小的挫折。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跳跃,但正是这种看似不羁的结构,才更贴合“手札”的本质——记录生活碎片和即时感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不同章节间那种游刃有余的切换能力。他能从对一道地方小吃的细致品鉴,瞬间跳转到对某种哲学命题的探讨,这种跨越感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其中有一部分关于他深入偏远山区与当地手工艺人交流的文字,读来令人动容。他没有居高临下地以“观察者”的姿态出现,而是真正沉下心去学习、去理解那些世代相传的技艺背后的艰辛与骄傲。这种平等交流的姿态,使得文字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力量,而非空洞的游记叙述。我仿佛能听到那木槌敲击、织布机往复的韵律,感受到那种对手艺人专注眼神的敬意。这本书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放下既有的评判标准,用更开放的心灵去接触这个多元且充满惊喜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那种带着岁月痕迹的复古风格,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旅途中的沉淀与思考。我翻开扉页,首先注意到的是作者行文的洒脱和真诚,完全没有那种刻意雕琢的痕迹,仿佛是老朋友在炉边分享他走过的山川湖海。他笔下的风景总是带着一种独有的温度,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景点介绍,而是融入了他对当地人文、历史的深刻体悟。比如他描绘某处古镇的清晨,不仅仅是晨雾缭绕的画面,更有空气中弥漫的独特味道,以及被第一缕阳光唤醒的当地人那种平静而坚韧的生活气息。读到他描述一次意外的迷路经历时,那种从最初的慌乱到最终的豁然开朗,真切地反映了一个真正的旅行者面对未知时的心态转变。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细腻如丝地描摹一朵野花的细节,时而又宏大如卷轴般铺陈开一片壮阔的边疆景象,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心神上的远行,那些文字构建的场景,久久不能散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