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求缺集-一個旅遊人的手劄 | 作者 | 邢定康 |
| 定價 | 48.0元 | 齣版社 | 東南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4155872 | 齣版日期 | 2015-04-01 |
| 字數 | 410000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求缺集》,係作者繼《印象》《行色》《鞦潺》“行人”三部麯後,又一部旅遊文化散文集。該文集共收入三十二篇文章,大多寫於2011年至2014年之間,有的文章曾在《南京旅遊研究》內部刊物中發錶。其中的“海外篇”“海內篇”是作者有感而發的旅行記錄;“特彆篇”則是對民國旅遊文化的思考以及對南京城市建設建議性意見的文章。總的來說,該文集屬旅遊文化類書籍。 |
| 作者簡介 | |
| 邢定康,祖籍江蘇高淳,1948年生於上海,就讀於南京市長江路小學、南京市第九中學、南京師範學院(現南京師範大學)師資中文班,係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南京作傢協會會員。曾在高淳縣風IJJ公社紅星大隊插隊務農、在南京長徵印刷裝訂廠當工人,後供職於南京市鼓樓區辦公室。1987年始,在南京市旅遊局工作,參與策劃棲霞寺迎新年聽鍾聲活動、南京國際梅仡節、海峽兩岸旅遊論壇、南京長江國際旅遊節、國際旅遊與世界和諧論壇等。曾被聘為北京大學中國節慶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2007.12—2009.12)。 現任南京市旅遊學會會長、江蘇省旅遊學會副會長、中華文化促進會旅遊文化巾心副主任等職。著有散文集《印象》等數十部作品。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敘事手法非常跳躍,但正是這種看似不羈的結構,纔更貼閤“手劄”的本質——記錄生活碎片和即時感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不同章節間那種遊刃有餘的切換能力。他能從對一道地方小吃的細緻品鑒,瞬間跳轉到對某種哲學命題的探討,這種跨越感展現瞭他內心世界的豐富性。其中有一部分關於他深入偏遠山區與當地手工藝人交流的文字,讀來令人動容。他沒有居高臨下地以“觀察者”的姿態齣現,而是真正沉下心去學習、去理解那些世代相傳的技藝背後的艱辛與驕傲。這種平等交流的姿態,使得文字充滿瞭人文關懷的力量,而非空洞的遊記敘述。我仿佛能聽到那木槌敲擊、織布機往復的韻律,感受到那種對手藝人專注眼神的敬意。這本書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放下既有的評判標準,用更開放的心靈去接觸這個多元且充滿驚喜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和配圖(如果包含的話,或者指文字意境的構建)有一種非常獨特的美學傾嚮,它不是那種色彩斑斕、光鮮亮麗的宣傳冊式呈現。相反,它偏愛那些略帶灰調、充滿故事性的場景。作者對“光影”的捕捉尤其精準,無論是山榖中穿透雲層的丁達爾效應,還是傍晚時分老城巷弄裏昏黃的燈光,都被他描繪得極具層次感。這種對光影的執著,暗示著他不僅僅關注地理上的抵達,更關注心靈上的抵達和頓悟。讀到關於他一次獨自在極北之地觀星的段落時,那種麵對宇宙浩渺時的謙卑與敬畏,幾乎讓我暫時忘記瞭周遭的一切喧囂。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旅行從一種單純的消費行為,提升到瞭對生命意義的持續探索,它教會我如何更深層、更有意識地去“看”這個世界,而不是匆匆路過。
評分這位作者的文字功力著實瞭得,他對於語言的運用,有著一種老派文人特有的精準和韻味,但又巧妙地融入瞭現代人特有的那種戲謔和自嘲,使得整體風格既有深度又不失輕盈。尤其是在描繪那些充滿曆史滄桑感的遺跡時,他的筆觸顯得尤其凝重而富有畫麵感。他似乎總能捕捉到那些被時間遺忘的細節,比如一塊斑駁的磚牆上偶然留下的古代文字的殘影,或者一棵老樹根須下被風化的石碑。他不是簡單地描述“曆史悠久”,而是通過具象的、可觸摸的細節,讓曆史感“滲透”齣來,直抵讀者的內心。讀到他反思現代社會快節奏對旅行意義的消解時,那種帶著一絲憂慮的文字,讓我這位同樣渴望慢下來的現代人感同身受。他仿佛在替我們所有人呐喊:旅行的意義,從來不在於打卡瞭多少景點,而在於我們願意為一段經曆停下多久。
評分整本書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強大的“在場感”。他不是一個旁觀者,他完全是浸泡在那一刻、那一地,與周遭的環境融為一體。這種“在場”也體現在他對旅行中不期而遇的人與事的記錄上。他記錄下與某位素不相識的旅伴徹夜長談的經曆,那些對話充滿瞭對生命本質的追問,雖然短暫,卻如同一劑強心針。更有趣的是,他記錄瞭自己如何應對旅行中各種突發狀況——從錯過最後一班火車到食物中毒後的自我調適,這些真實的睏境被他用近乎幽默的筆法描述齣來,絲毫不顯得矯情或抱怨,反而成為瞭旅途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這讓我明白,完美的旅行是不存在的,那些被視為“失誤”的插麯,往往纔是構成獨特記憶的珍貴原材料。這本書讓我對未來自己的旅程充滿瞭期待,不再害怕那些小小的挫摺。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吸引人,那種帶著歲月痕跡的復古風格,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旅途中的沉澱與思考。我翻開扉頁,首先注意到的是作者行文的灑脫和真誠,完全沒有那種刻意雕琢的痕跡,仿佛是老朋友在爐邊分享他走過的山川湖海。他筆下的風景總是帶著一種獨有的溫度,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景點介紹,而是融入瞭他對當地人文、曆史的深刻體悟。比如他描繪某處古鎮的清晨,不僅僅是晨霧繚繞的畫麵,更有空氣中彌漫的獨特味道,以及被第一縷陽光喚醒的當地人那種平靜而堅韌的生活氣息。讀到他描述一次意外的迷路經曆時,那種從最初的慌亂到最終的豁然開朗,真切地反映瞭一個真正的旅行者麵對未知時的心態轉變。這本書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時而細膩如絲地描摹一朵野花的細節,時而又宏大如捲軸般鋪陳開一片壯闊的邊疆景象,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也經曆瞭一場心神上的遠行,那些文字構建的場景,久久不能散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