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软实力
定价:48.00元
作者:祁述裕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15002859
字数:
页码:2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央和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专题研讨班讲座(专题4):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软实力》着力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着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着力提高推动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本领,着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这是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和根本要求。
2010年6月17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干部培训改革纲要》,提出,“进行中央和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试点,取得经验后在中央和各部门普遍推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积极推动干部自主选学工作中央组织部要适时研究制定下部自主选学办法,规范和推进干部自主选学工作”2010年以来,中央组织部确定了一系列专题研讨班和讲座,来自统战部、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质检总局、广电总局、团中央等15个中央部委的2000多名厅局级官员,在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以及北大、清华、和北师大等7所高校自主选课,完成中央组织部规定的相应课时的学习任务。
本丛书在国家行政学院开设的系列专题研讨班的基础上,选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管理中的重大法治问题》、《低碳经济与发展方式转型》、《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软实力》、《应急管理与治道变革》、《公共管理前沿与热点问题》汇编成册,以满足各级各类干部自主选学和各级各类干部学院开展干部培训教学的需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4)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间尺度方面,从重视“古代文物”、“近代史迹”的保护,向同时重视“20世纪遗产”、“当代遗产”的保护方向发展。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急剧变化,如不及时对现代文化遗存加以发掘和保护,我们很可能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忘却昨天的这段历史。
(5)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质方面,从重视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反映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例如对“乡土建筑”、“工业遗产”、“遗产”的保护。这些过去被认为是普通的、大众的而不被重视,但是它们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6)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态方面,从重视“物质要素”的文化遗产保护,向同时重视由“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结合而形成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分只是其文化的载体不同,二者所反映的文化元素是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因此,必然是相互融合,互为表里。
今天,当文化遗产已经走向广大民众、走向现实生活之中的时候,就要思考是谁创造了这些文化遗产,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真正主人,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力量,这些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近两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实践,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也深刻教育了我们。
一个是四川理县桃坪羌寨的灾后抢救保护工程。羌族是古老的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5·12”汶川地震中,羌族大量文化遗产受到严重损毁。
……
序言
讲 科学发展观与文化建设
第2讲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第3讲 关于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几个问题
第4讲 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第5讲 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文化软实力
第6讲 互联网与文化软实力
第7讲 城市品牌和城市竞争力
第8讲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第9讲 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0讲 从“新闻危机”到主动引导网络舆情
我是一个对社会学和传播学领域研究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平时会阅读不少相关的著作。这本书的标题《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软实力》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从标题来看,这本书很可能是一部具有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的作品。我推测,作者在书中会对“文化体制改革”这一复杂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可能会涉及到改革的宏观背景、具体的政策措施、以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这对于理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更进一步,“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在当前国际关系和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文化体制的优化,来构建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这可能涉及到文化产品的创新与传播、国家形象的塑造、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化等多个方面。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关于文化传播理论、文化政策制定以及如何理解和衡量文化软实力的方法论上的启示。
评分我对中国当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国家层面开始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总觉得中国的文化土壤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本书的名称《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软实力》,让我联想到这种变革的最终目标——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猜想,作者可能会详细介绍在过去几年里,国家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比如在文艺创作、文化传播、文化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出台了哪些新的政策和举措。同时,我也很想知道,这些改革措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长。“软实力”在我看来,并不仅仅是文化的输出,更是一种内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如何让中国的文学、艺术、电影、电视等文化产品,能够更具创造性、更贴近生活、更能触动人心,从而在国际上产生共鸣。这本书的出现,很可能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语境下找到自己的声音,以及如何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供一个重要的观察视角。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发展史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在历史的洪流中,文化扮演着一种看不见但却极其强大的力量。这本书的标题《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软实力》,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性的探讨,更像是一种对时代脉搏的捕捉。我猜想,作者在书中大概会从历史的纵深处出发,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体制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从计划经济下的文化生产,到市场经济下的文化产业,这个转变过程必然充满了曲折和探索。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出,更是将这种演变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让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赢得尊重和认可。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比如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媒体的转制、版权保护的加强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文化生态的关键因素。同时,对于“软实力”的构成,作者可能也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不只是停留在宣传和输出上,而是更加注重文化的原创性、创造性以及其内在的吸引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更多关于中国文化如何焕发新生、走向世界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非常有吸引力,直击当下中国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文化体制改革。改革这两个字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而“文化体制”更是将改革的触角延伸到了一个相对抽象但又至关重要的领域。人们对于文化如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一直都有着强烈的关注和探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一复杂议题的窗口。从书名来看,它很可能梳理了改革的历程、探讨了改革的成效与不足,并对未来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尤其“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的引入,更是将话题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暗示了作者在探讨改革过程中,必然会触及如何通过文化手段来增强国家的影响力、塑造国家形象,以及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案例,比如媒体改革、出版发行机制的创新、文艺创作的激励政策等等,这些细节能够让改革的宏大叙事更加鲜活、有血有肉。同时,作者在“软实力”的构建上,或许会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例如如何更好地运用数字技术、如何吸引和培养国际化的文化人才、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文化传播网络等。总之,这本书有望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提供深刻的洞见。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从业者,我一直深切关注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每一个节点,以及它对文化软实力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的题目,恰恰触及了我工作的核心领域。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因、目标、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文化市场化、产业化改革的具体案例,例如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如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文化市场体系等等。同时,“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改革,有效地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比如在国际传播渠道的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如何构建能够吸引全球受众的文化内容等方面,能够有更深入的论述和前瞻性的建议。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无疑是寻找新思路、新方向的重要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