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早期姓氏制度研究
定价:23.00元
作者:赵艳霞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08-01
ISBN:97878050448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姓氏制度是属于文化史的范畴,姓氏制度如何往往牵涉或影-向到当时社会上各个方面的面貌或形态。诸如政治制度、社会结构、血缘组织等方面的因革、变化,以及民族融合、婚姻习俗、社会思想等,无不与之有密切联系。因之,历代学者很早就对姓氏制度给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他们的著作,今天所能见到的古莫如成书于战国晚期的《世本》之《氏姓篇》,继之则有东汉时期班固所撰《白虎通·姓名篇》,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也有专论。
目录
绪论
章 先秦“姓”、“氏”的含义
节 先秦“姓”字含义
一、“姓”之训“子”
二、“姓族”一词的使用
三、“姓”可训姓族长
第二节 先秦“氏”字含义
一、“氏”字本义诸说概论
二、“氏”字本源试探
三、先秦氏字的含义
四、“氏”、“族”字义的异同
五、姓、氏的关系
第二章 姓氏制度的起源
节 姓的起源
一、姓的产生时代
二、姓的来源
三、姓的产生原因
四、姓与女性的关系
第二节 氏的起源
一、氏的产生时代
二、氏的来源
三、姓氏并存的原因
第三章 对有关五帝时姓氏制度的传说资料的分析
节 《国语》炎黄及二十五子得姓的传说所反映的姓氏制度
一、对炎黄得姓传说的分析
二、对黄帝二十五子得姓传说的分析
三、炎黄及二十五子传说所反映的历史
四、对司空季子的议论的分析
第二节 舜时的“赐姓命氏”制度
一、有关舜时赐姓命氏史料的可信性
二、对《楚语》赐姓史料的解释
三、《周语》“赐姓氏”的传说
四、舜时“赐姓命氏”的实质
第四章 商代姓氏制度的演变
节 商代的姓
一、商代姓的使用形式
二、“多生”(“百姓”)
第二节 商代的氏与象形族名
一、商代的氏
二、象形族名
第三节 商代姓氏研究的难点——甲骨文女名性质问题
一、女名的特征
二、女名的分类
三、女名的性质
第五章 两周姓氏制度的演变
节 周代的赐姓命氏制度
一、《左传》隐公八年赐姓命氏解
二、史料所反映的周代赐姓命氏制度
三、周初赐姓与后世赐姓的比较
第二节 姓氏的亡失与保持
一、周人对姓氏亡失的重视
二、姓氏的亡失
三、防止姓氏亡失的措施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姓氏混
结语
附:
一 引用甲骨文著录书籍简称
二 引用金文资料简称
三 书信摘录
四 作者论文、文章 及著述情况
后记
作者介绍
赵艳霞(赵雁侠,雁侠),1964年生,河北省人,南开大学毕业,历史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文化活动部副部长。 曾任: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
文摘
序言
在我看来,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中国古代社会深层肌理的大门。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而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了中国早期姓氏制度的演变。我原以为姓氏只是一个简单的称谓,但阅读后才发现,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书中关于“姓”的起源与“氏”的产生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等级和身份认同,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对一些古代文献的解读,也充满了新意,打破了我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固有认知。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被作者的洞见所震撼,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古代人物,在姓氏的标签下,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构建着那个时代的社会图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考究,但又不失流畅,读起来让人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这种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场知识的洗礼。作者以一种非常平实但又不失学术深度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中国早期姓氏制度的形成过程。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宗法制”与姓氏发展关系的论述所吸引。原来,姓氏的起源和演变并非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之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姓氏如何在宗法制度的框架下,逐渐成为区分血缘、维护家族传承的重要纽带。书中对一些具体姓氏起源的考证,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许多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姓氏,背后都有着如此曲折而有趣的故事。阅读的过程,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古代的史官,在抽丝剥茧地探寻着历史的真相。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又能以一种比较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启发。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根源的读者,强烈推荐这本书。
评分这本学术专著可以说是中国姓氏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作品。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姓氏的起源和流变充满好奇,而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考证,为我解答了诸多疑问。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姓氏的来源,而是深入剖析了姓氏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和所经历的变革。书中对早期部落联盟、封建分封制下的姓氏演变,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制度的复杂化,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氏族”概念的解析,作者将古代的氏族组织与后来的姓氏制度进行了精妙的连接,让我对中国早期社会的组织形态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学术争鸣和不同学派的观点也被作者客观地呈现出来,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虽然这是一部非常专业的著作,但对于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来说,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赞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姓氏的书,更是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的一次全面考察。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场历史的穿越之旅,我完全沉浸在中国古代社会错综复杂的姓氏演变之中。作者以极其严谨的态度,梳理了从传说时代到秦汉时期姓氏制度的萌芽、发展和巩固过程。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姓氏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很多我原本以为只是模糊概念的古代氏族,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尤其是关于“氏”与“姓”的区分和演变,作者给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认知。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古老的族群,如何通过血缘、地缘、官职等多种因素,逐步确立和传承自己的姓氏,这不仅是家族的标识,更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引用的史料浩如烟海,既有正史文献,也有考古发现,相互印证,逻辑严密,令人信服。虽然内容比较学术化,但作者的叙述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关怀,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对于任何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评分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巨著,让我对中国姓氏制度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作者的治学态度堪称典范,其对原始文献的辨析、对考古发现的解读,以及对各家学说的融会贯通,都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书中对中国早期姓氏的起源、演变、分化和融合,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尤其是在对某些关键历史时期姓氏制度的变迁的分析上,作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观点。我被书中对“姓”与“氏”关系演变的深入探讨所折服,这种探究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还原,更是对中国古代社会权力结构、婚姻制度以及族群关系的深刻揭示。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的学术殿堂,与古今智者对话,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对于任何一位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学者或深度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都将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它不仅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研究和理解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