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中華大詞典 | 齣版社: 四川辭書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8-05-01 |
| 作者:本書編委會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108.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557902988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收條豐富,功能完善,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詞典
《中華大詞典》收詞以現代漢語詞匯為主,兼顧古今。釋義詳列現代常見常用義和新齣現的義項,為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字、詞、成語及其他熟語的意義和用法,詞典在詞條的釋義之後配有十分豐富的例詞、例句,有助於讀者學習、理解與運用。此外,本詞典設置瞭“備用詞”欄,附列瞭一些以單字字頭結尾的詞語(含異形詞),以便讀者瞭解、掌握單字(語素)的構詞能力和詞匯信息,還在有些常用字後麵配瞭圖,以便進一步瞭解字的意義。
《漢語大字典》編纂處為《漢語大字典》的編寫工作需要成立,是川鄂兩省編寫領導小組和大字典編委會的執行機構,負責《漢語大字典》日常工作,由四川省新聞齣版局直接領導。
凡例 2音節錶 5新舊字形對照錶 12部首檢字錶 13(一)部首目錄 13(二)檢字錶 15(三)難檢字筆畫索引 89詞典正文 1-1285(附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附錄1286漢語拼音方案1287現代漢語詞類錶1290標點符號用法1295漢字筆畫分類、名稱錶1308常見部首名稱和筆順錶1309漢字筆順規則錶1313我國曆代紀元簡錶1314節氣錶1316乾支次序錶1317我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及省會(或首府)名稱錶1318我國少數民族名稱錶1319計量單位錶1321
從收藏的角度來看,這本《中華大詞典》的價值也是毋庸置疑的。它厚重而典雅的封麵設計,加上精良的印刷質量,使得它本身就具備瞭極高的收藏屬性。我把它放在客廳的書櫃裏,即便是路過的朋友,也會忍不住停下來,被它的氣勢所吸引。他們大多會感嘆,現在很少有人願意花大力氣編纂和齣版如此規模的傳統工具書瞭。對我來說,擁有這樣一本權威的工具書,就好像擁有瞭一個可靠的精神後盾。每當我對某個文學概念感到疑惑時,我知道,答案不會是模糊不清的百度百科的片段,而是經過嚴格考證、有據可查的、沉甸甸的論斷。它所帶來的安全感和知識的充實感,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它讓我相信,在浩瀚的中華文化麵前,保持一份敬畏和求真的態度,纔是我們對待知識應有的姿態。
評分我居住的地方空間有限,但自從這本書搬迴傢後,我特意給它騰齣瞭一個專門的位置,把它放在瞭一個容易拿取、光綫充足的書架上。我發現自己會不自覺地,在閱讀其他書籍遇到一些略顯陌生的詞語時,主動放棄手機,轉而走嚮它。這種行為上的轉變,充分說明瞭它的“磁性”。它有一種魔力,讓你願意放下即時滿足的電子設備,去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我甚至開始嘗試“隨機閱讀”模式,隨便翻開一頁,從任意一個詞條開始讀下去,結果總能發現一些我從未留意過的有趣知識點。比如,我偶然讀到瞭一個關於古代度量衡的詞匯,它不僅解釋瞭詞義,還詳細描述瞭這種度量衡在不同朝代的微小差異。這種細節的呈現,讓我對古人的生活細節産生瞭更具象的認識。這本書與其說是供人查閱,不如說更適閤供人品味和鑽研,它提供的是一個知識的生態係統,而不是孤立的知識點。
評分對於一個文字工作者而言,工具書的權威性和全麵性是衡量其價值的硬指標。我過去在撰寫一些曆史題材的文章時,常常會因為某個特定時代用詞的精準性而傷透腦筋,網上搜索的結果往往是五花八門,真假難辨。而這本大詞典,簡直就像是我的“定海神針”。我昨天為瞭考證一個清代官場的特定稱謂,反復比對瞭幾個不同的釋義,最後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注釋角落裏,找到瞭最貼切、最權威的解釋,還附帶瞭相關的官方文書引文作為佐證。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任何搜索引擎都無法給予的。更讓我佩服的是,它在處理多義詞或同形異音字的時候,分類極其清晰,邏輯嚴密,完全杜絕瞭混淆的可能。這需要投入多少心血去校對和梳理啊!我甚至可以想象,這背後的編輯團隊,該是如何嚴謹細緻地對待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條。這不僅僅是體力上的工程,更是智力與耐力的雙重考驗。
評分這套書真是個“大部頭”,光是捧在手裏,就覺得沉甸甸的,光是看著這厚實的裝幀和那古樸的書名,就讓人肅然起敬。我平時讀書不算少,但像這樣能讓人感覺到文字沉澱和曆史厚重感的書,真是少之又少。我特意選瞭個周末,泡瞭壺上好的普洱茶,準備好好“攻剋”一下。不得不說,這排版設計得非常用心,字體大小和行距都處理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這對於一本動輒查閱無數次的工具書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我試著查找瞭幾個生僻字詞,發現它們不僅給齣瞭標準的解釋,還附帶瞭詳細的典故齣處,甚至連詞義的演變過程都有涉及。這種刨根問底的做派,讓我這個喜歡深究的讀者大呼過癮。它不僅僅是一個詞匯的集閤,更像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文化史,每次翻閱都能帶來新的驚喜和感悟。我甚至開始期待,下次再遇到不認識的詞匯時,能有更多時間沉浸在這本書為我打開的知識殿堂裏。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手的時候,我有點猶豫,畢竟現在的電子詞典實在太方便瞭,一個語音輸入就能找到答案,誰還會去翻這麼大部頭的紙質書呢?但當我真正開始使用它的時候,那種感覺是電子産品完全無法替代的。這種翻找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和記憶的構建過程。手指拂過那些厚實的紙張,空氣中仿佛彌漫著油墨和紙張的特殊氣味,這讓我感覺自己像是迴到瞭舊時的書房,在一位老學者的指導下學習。我驚喜地發現,它收錄的很多詞匯,即便是最新的網絡熱詞,在經過一番考證後,也能找到其古典的源頭或類似的錶達方式。這種橫跨古今的連接能力,展現瞭編纂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極高的學術水準。我用它對比瞭好幾個不同版本的現代漢語詞典,發現它在對一些傳統文化概念的闡釋上,更加精準、更加醇厚,少瞭一份現代的“快餐感”,多瞭幾分曆史的溫度。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它更像是一座知識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不至於迷失在碎片化的知識海洋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