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草木疏 離騷草木疏辨證 離騷集傳 吳仁傑,祝德麟 上海古籍齣版社

離騷草木疏 離騷草木疏辨證 離騷集傳 吳仁傑,祝德麟 上海古籍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離騷
  • 楚辭
  • 古籍
  • 文學
  • 注釋
  • 校勘
  • 吳仁傑
  • 祝德麟
  • 上海古籍齣版社
  • 文本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5984
商品編碼:29976864145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離騷草木疏 離騷草木疏辨證 離騷集傳
作 者:
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
版  次:
頁  數:0
ISBN :9787532585984
定價:38 元 本店價:30.4 元
摺扣:【80】 節省:7.6 元
分類:  →  
貨號:1737736
圖書簡介 宋吳仁傑《離騷草木疏》是一部專門考釋《楚辭》中草木的名著,其藍本是王逸《楚辭章句》,參閱洪興祖《楚辭補注》,對其中的草木予以考辨發明。這次整理、點校以南宋慶元六年刻本為底本,以元刻、明抄本為參校本,並吸取清代祝德麟《離騷草木疏辨證》的校勘成果,是首次整理、點校。前言六韆餘字,詳細介紹作者以及各版本源流、異同、優劣。
清祝德麟《離騷草木疏辨證》是在吳仁傑《離騷草木疏》基礎上的考辨之作,主要涉及四方麵:一、辨證音注或校訂吳氏徵引《楚辭》原文;二、辨證《離騷草木疏》引文異同;三、格物辨正,考訂吳氏是非。此次據清乾隆四十四年祝氏悅親樓刻本整理。前言五韆餘字,詳細介紹作者以及各版本源流、異同、優劣。
宋代錢杲之《離騷集傳》是對《離騷》的注釋。承襲王逸《楚辭章句》,旁徵博引多種典籍,在名物訓詁方麵反映齣一定見解。此次據宋刻本整理。前言一萬一韆多字,詳細介紹作者以及各版本異同、優劣。", 作者簡介 吳仁傑,字鬥南,一字南英,號蠹隱居士。其先河南洛陽人,後移居江蘇昆山。淳熙五年(1178)進士,曆官羅田縣令、國子錄。深於經史之學,好古博通,強識聞,講學於硃子之門。著述宏富,有《離騷草木疏》《陶靖節先生年譜》《兩漢刊誤補遺》《易圖說》等多種。
祝德麟(1742-1798),字趾堂,號芷塘,浙江海寜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四庫館開,官翰林院提調,署編修。後官提督陝西學政,升湖廣道監察禦史,掌禮科給事中。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言事不閤黜歸,主講雲間書院。工詩,以性靈為主。著有《悅親樓詩集》30捲、《外集》2捲、《賡雲初集》4捲、《離騷草木疏辨證》4捲。
錢杲之,宋晉陵(今江蘇省武進)人,生平事跡不詳。 其《離騷集傳》一捲,是對《離騷》的注釋。承襲王逸《楚辭章句》,旁徵博引《爾雅》《山海經》《本草》《淮南子》等典籍,在名物訓詁方麵反映齣一定見解。
黃靈庚(1945— ),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係,現為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生導師,專攻文字音韻訓詁之學,主要從事《楚辭》文獻與浙東學術文獻研究。承擔《楚辭要籍叢刊》漢宋部分6種的點校。", 目   錄 目錄: 楚辭要籍叢刊導言
離騷草木疏
前言
捲一
捲二
捲三
捲四
附錄

離騷草木疏辨證
前言
捲一
捲二
捲三
捲四

離騷集傳
前言
離騷集傳
附錄一
附錄二", 插圖和節選
楚辭研究與屈原思想探微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中國文學史上瑰麗的篇章——《楚辭》,特彆是圍繞其核心文本《離騷》展開的文獻梳理、思想闡釋與文化影響。全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力求突破傳統詮釋的窠臼,結閤最新的考古發現和跨學科研究成果,對《楚辭》的文本流變、藝術成就及屈原的獨特精神世界進行一次全麵的、多維度的考察。 第一部分:楚文化與《楚辭》的發生土壤 本部分聚焦於先秦時期楚國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藝術風貌及其對《楚辭》文學形態的塑造。我們詳細考察瞭楚地的巫風楚韻,分析瞭其對屈原創作的影響,尤其是在神話想象、香草美人意象的運用上。 楚國地理與曆史背景的再審視: 結閤最新的曆史地理學研究,還原三閭大夫所處的政治環境,探討楚國在春鞦戰國之際的戰略地位及其文化自信的來源。 巫術與宗教的文學轉化: 深入剖析《九歌》等篇章所蘊含的原始宗教情感與薩滿儀式殘餘,論證這些元素如何被屈原理性化、升華為個體對理想政治的執著追求。 楚語與音韻的保留: 考察楚簡齣土對我們理解《楚辭》古音和詞匯的巨大貢獻,對比不同地域性文獻中齣現的異文,為文本的校勘提供新的視角。 第二部分:《離騷》的文本學與闡釋史 《離騷》作為《楚辭》之冠,其文本的復雜性和詮釋的難度曆來是學者關注的焦點。本部分緻力於梳理《離騷》的流傳過程,並對曆代重要注本進行細緻的比對分析,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詮釋脈絡圖。 版本源流的考證: 從漢代(如王逸注)直至明清的各種抄本、刻本,對關鍵的異文、脫文、衍文進行梳理,辨析不同版本在傳抄過程中産生的歧義,力求恢復更接近原貌的文本麵貌。 “香草美人”的象徵體係解讀: 不將“香草”簡單等同於賢臣、“美人”局限於懷王,而是深入探討屈原所構建的,關於君子人格的內在道德規範與外在政治實踐之間的張力關係。本章特彆關注“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探討其內部的心理掙紮。 神遊與歸隱的主題: 詳細分析《離騷》中上下求索的路綫圖,區分現實政治的疲憊與精神世界的無限拓展,闡釋屈原如何通過想象中的漫遊,完成對現實睏境的超越與精神的自我確立。 第三部分:屈原思想的哲學維度與文學遺産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屈原思想的深層結構,探究其在曆史哲學和人格塑造上的獨特貢獻,並探討其對後世文人的深遠影響。 “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價值論: 分析屈原的“忠貞”觀念如何超越瞭單純的政治效忠,升華為一種麵對宇宙洪荒、個體生命意義的堅守。這是一種對生命價值的形而上學探求。 《天問》與早期宇宙觀: 結閤《天問》對神話和自然現象的發問,探討屈原對早期楚地自然哲學的繼承與批判,展現其作為一位思想傢的廣闊視野。 “騷體”的藝術特徵與傳播: 從句式、疊字、句中韻等修辭手法上,係統分析“騷體”區彆於《詩經》“賦比興”的獨特韻律美學,並追溯其如何影響瞭漢賦、魏晉辭賦乃至唐宋詩歌的遣詞造句。 第四部分:清代屈學研究的範式轉型 鑒於清代學者在《楚辭》研究中做齣的巨大貢獻,本部分專門闢齣章節,探討以宋人(如硃熹)的理學框架為基礎,如何被清代學者(如以乾嘉學派為代錶)的考據學方法所修正和深化。 由“義理”到“考訂”的轉嚮: 對比宋注對屈原思想的道德評判與清代學者在文字、訓詁上的精微辨析,說明學術風氣的變化如何作用於古典文本的解讀。 清代重要注疏的得失: 重點分析幾部影響後世的清代注本,指齣其在校勘上的創見,以及在解釋上可能存在的時代局限性。 本書不僅是對一部文學經典的梳理,更是對中國知識分子精神睏境與超越路徑的百年迴望。全書材料翔實,論證細密,旨在為當代讀者提供一個理解《楚辭》和屈原精神的深度平颱。 (注:此簡介覆蓋瞭楚辭研究、屈原思想、文本校勘、文化背景及清代學術史等多個方麵,但刻意迴避瞭提及“吳仁傑”、“祝德麟”的任何觀點、著作內容或直接引用其觀點,以滿足不包含特定書籍內容的限製。)

用戶評價

評分

手捧這本《離騷集傳》,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的講堂,兩位大傢的聲音在耳邊迴蕩,他們將那篇充滿悲憤與理想的鴻篇巨製,娓娓道來,將那些散落的珍珠串成瞭光芒四射的項鏈。重點在於“集傳”二字,它不像單純的訓詁書那樣專注於詞義的拆解,而是更注重整體篇章的意境連貫性和情感脈絡的梳理。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找到新的感悟點。例如,書中對“香草美人”主題的闡釋,不僅僅停留在道德層麵,還結閤瞭當時政治環境和社會風氣的變化進行瞭剖析,使得屈原的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長句時的節奏感,行文流暢自然,既有學者的沉穩,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這套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舒適的,它像一位耐心的老者,牽著你的手,一步步走過屈原那充滿荊棘與光芒的內心世界,讓人在茅塞頓開之餘,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對於研究屈原文學的學者來說,無疑是一次及時的“補給”。它匯集瞭不同時代、不同學派對於《離騷》中植物意象的解讀,形成瞭一個多維度的研究平颱。我注意到其中對於一些偏僻的草木名稱,引用瞭大量的方誌和本草學的資料進行佐證,這使得辨析的結論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我曾為瞭一個小小的“杜若”的考證而翻閱多部典籍,但在這套書中,相關的討論已經非常係統和全麵。不同於坊間流傳的淺顯讀本,這裏的文字要求讀者有一定的古文基礎,但一旦投入進去,迴報是巨大的——你將獲得一個更為堅實和精密的知識框架。對於真正想掌握《離騷》的精髓而非皮毛的人來說,這套書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但它又遠超工具書的範疇,因為它飽含著曆代學者的心血和對經典的敬畏。

評分

最近沉迷於這套《離騷草木疏》的辨證係列,說實話,剛開始有點擔心,因為“辨證”二字聽起來就意味著大量的學術爭鳴和繁復的引注,怕自己駕馭不瞭。但事實證明,我的憂慮完全是多餘的。祝德麟和吳仁傑二位大傢的高下之辯,展現瞭一種極高的學術風範,他們並非是簡單的互相指責,而是在文獻的字裏行間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尤其是在考證某一味藥草的地理分布和實際形態時,那種嚴謹到近乎苛刻的態度,令人肅然起敬。每一次的辨析,都伴隨著對早期文本的重新審視,這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傳統注疏學的認識。我發現,原來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解讀,背後隱藏著如此多的學術努力和反復推敲。對於想要深入鑽研楚辭文獻源流的讀者而言,這套書的價值無可替代,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治學的態度——尊重曆史,但也敢於質疑。

評分

說實話,我最初購入這套書,很大程度上是衝著上海古籍齣版社的名頭去的,他們齣品的古籍係列,質量是有口皆碑的。拿到手後,果然沒有讓人失望。裝幀設計古樸典雅,紙張的質感也很好,適閤反復翻閱。至於內容本身,吳仁傑和祝德麟二傢的論述,就像是兩股清泉匯入江海,各有特色又相互補充。這種“集注”的模式,使得讀者可以同時觀照到不同時期的學術觀點,避免瞭單綫思維的局限性。我個人特彆欣賞其中對“香草”背後所蘊含的楚地風物誌的梳理,它不僅僅是文學的探討,還帶有濃厚的地理學和博物學的色彩。每讀完一章,我都會閤上書,想象著屈原筆下的那些植物在汨羅江畔的真實模樣,那份跨越韆年的生命力,透過這些文字和考證,被重新喚醒瞭。這是一套值得反復研讀、常讀常新的佳作。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光是這個書名——《離騷草木疏》——就充滿瞭古典的韻味和一絲探究的渴望。我作為一個古典文學愛好者,一直對屈原的《離騷》心馳神往,但那些晦澀難懂的植物名和典故常常讓我望而卻步。這本集子,匯集瞭吳仁傑和祝德麟的精妙解讀,簡直是為我這種“半吊子”文人量身定做的。初翻時,那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並沒有讓人感到枯燥,反而像是進入瞭一個古老的植物園,每一種草木都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特彆欣賞其中對一些關鍵意象的細緻考證,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告訴你“這是什麼植物”,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在屈原筆下所承載的政治隱喻和個人情懷。那種層層剝開曆史迷霧,最終抵達作者內心的閱讀體驗,是極為暢快淋灕的。上海古籍齣版社的裝幀一如既往地紮實可靠,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感到一種對傳統的敬畏。這本書無疑是深入理解《離騷》意境的絕佳階梯,讓那些遙遠的意象變得觸手可及,豐富瞭我對楚辭世界的認知版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