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结饰物150款

绳结饰物150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本宝库社著,梦工房 著
图书标签:
  • 绳结
  • 手工
  • 饰品
  • DIY
  • 编织
  • 创意
  • 手作
  • 装饰
  • 礼物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69232
商品编码:2998050506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绳结饰物150款

定价:46.00元

作者:日本宝库社著,梦工房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349692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畅销绳编图书推荐: 《*好学的绳结教科书》 ◆《绳结饰物150款》介绍了150款亚欧**人气的手编绳结饰物,初学者也能轻松制作。 ◆《绳结饰物150款》对各种绳结的名称、符号、做法及应用举例都以实物图配文字的方式一一罗列出来。 ◆《绳结饰物150款》对制作绳结会用到的各种工具、材料也有详细的说明。 ◆全书步骤图和作品图均实物拍摄,清晰明了,简单易懂,更方便使用。

内容提要


◆《绳结饰物150款》属于日本宝库社一系列手工图书。
◆本书收录了150款麻绳和适合搭配麻绳的零件组合而成的“虽然简单,但是好看又可爱”的适用于各种场合的饰品。
◆大部分作品都是目前亚洲、欧洲流行的款式,每一款设计都匠心、个性张扬,并且编织方法简单,非常适合年轻人的时尚追求。

目录


★自然风
1 小饰物
2 、3 长项链
4~8 手链
9 项链
10手链
11 项链
12 脚链
13 钥匙链
14~16 手机链
17~19 长挂件
20~23 戒指
24 脚链
★材料和工具
★绳结饰物制作方法的秘诀
★先做一个手链看看
★感受海滨的感觉
25 项链
26 套索
27 脚链
28 挂件
29 小饰物
30 钥匙链
31 长挂件
32~34 手链
35 腰带
36、37 项链
38、39 脚链
40、41 耳环
42 发带
★戴上彩色饰品出去吧
43、44 鞋带
45、49 钥匙链
46 手链
47、48 挂件
50 项链
51、52 手链
53 小饰物
54 项链
55 手链
56、57 小饰物
58 长挂件
59、60 发圈
61~65 手链
★休闲潇洒的度假风
66 耳环
67、68 手链
69 项链
70 簪子
71、72 手链
73~75 戒指
76 耳环
77 长项链
78 手链
79 项链
80~82 套索
83 眼镜绳
84 腰带
85、86 手镯
87 戒指
88 脚链
★男生的饰品
89 钱包绳

作者介绍


宝库社,是日本*的手工集团旗下的出版社,历史悠久,推出过多种风靡全球的图书。该社也是日本“手艺协会”的创始人,旗下拥有众多海内外的手工作者和的手工培训教师,拥有庞大、的摄影、设计、编辑队伍,一向以其精品手工图书而著称,其图书在广大手工爱好者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目前,广受欢迎的期刊类手工编织图书《毛线球》《世界编织》《志田编织》《爱刺绣》《欧洲编织》《编织大花园》都已落户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其他出版的各种各样丰富的钩针、棒针编织基础丛书系列和蕾丝、花片等专题编织系列也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简体字版。

文摘









序言



《织就时光的线语:手作编织的艺术与实践》 本书简介 《织就时光的线语:手作编织的艺术与实践》是一部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编织世界,从基础技法到复杂设计的全方位指南。本书摒弃了简单图解的堆砌,力求从材料科学、历史传承、文化意涵以及现代应用等多个维度,构建一个立体而丰满的编织知识体系。我们相信,编织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材交错,更是人类情感、智慧和文明的载体。 本书共分为六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旨在为读者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 --- 第一部分:编织的哲学与材料的对话 本章首先探讨了“编织”这一行为背后的文化和哲学意义。我们追溯了编织艺术在不同文明中的起源与演变,分析了它如何从生存必需品(如渔网、绳索)发展成为一种高级的艺术表达形式。 材料的深度解析: 现代编织实践离不开对材料的深刻理解。本部分详细剖析了各类天然纤维(羊毛、棉、麻、丝)和合成纤维(腈纶、涤纶、竹纤维等)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对最终作品手感、垂坠性和耐用性的影响。我们不仅提供了纤维的横截面微观图鉴,还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使用目的,选择最合适的纱线配比。例如,如何通过混纺技术,在保持羊毛保暖性的同时,增强亚麻的透气性,以适应春秋季节的着装需求。 工具的演进与选择: 针对棒针、钩针、织机等主要工具,本书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我们讨论了不同材质(竹、金属、塑料)的针具对手感和操作速度的影响,并引入了人体工程学概念,指导读者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手型和习惯的工具,以避免长时间劳作对手腕造成的压力。此外,针对复杂提花和蕾丝编织,我们还介绍了专用辅助工具的使用技巧。 --- 第二部分:基础语汇与技法精粹 本章是实践操作的基石,内容详实且注重细节捕捉。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模糊的文字描述,采用了高分辨率、多角度的实拍图和步骤分解图,确保初学者也能准确掌握每一个动作要领。 棒针编织的核心: 从最基础的平针(Knit)和反针(Purl)开始,详细解释了针目如何在织物中形成张力平衡。随后,深入讲解了扭针、交叉针、卷边针等基础变化,并重点阐述了“增针”和“减针”的几何学原理及其在塑形中的应用。对于片状编织和环形编织的过渡处理,我们提供了专业级的“无痕连接”技巧。 钩针的立体构建: 钩针部分侧重于结构感和纹理的创造。短针、中长针、长针等基本针法之外,我们着重分析了“浮针”(Post Stitches)和“泡芙针”(Bobble Stitches)是如何赋予织物三维深度的。针对精细的蕾丝钩织,本章详细讲解了“锁针链”的张力控制,这是决定钩花成品是否平整的关键。 边饰的艺术: 边饰是作品的“画框”。本章专门开辟一节,系统梳理了罗纹边、引拔边、扇形边以及与主体纹样完美融合的无缝收边技巧,强调了收边处理对作品整体观感的决定性作用。 --- 第三部分:纹样设计的语法与结构分析 本部分将编织从“手艺”提升至“设计”的层面。我们不再仅仅教你如何复制一个纹样,而是教你如何“阅读”一个纹样。 结构纹样的剖析: 复杂的绞花(Cable)、提花(Jacquard)和费尔岛(Fair Isle)纹样,本质上是特定针目组合的重复。本书运用图形学原理,将这些复杂纹样分解为最小的结构单元,分析其如何通过相邻针目的互相牵制形成视觉效果。例如,绞花实际上是通过对两侧针目的“错位”编织,实现光线的反射和阴影的叠加。 色彩的运用与平衡: 针对多色编织,我们引入了色彩理论中的对比度、冷暖调性概念。书中提供了详尽的色彩搭配方案,并教授如何计算不同提花图案中的线材用量,避免因色彩块大小不均导致的织物厚度不一致。我们特别强调了“线头隐藏与衔接”的技巧,确保作品内部的整洁性。 图案的数学基础: 许多传统纹样(如苏格兰格子、北欧几何)基于周期性数学规律。本章展示了如何通过简单的模数运算,在不依赖预设图谱的情况下,自行设计出具有高度规律性的新纹样。 --- 第四部分:从平面到立体的空间塑形 编织的魅力在于其可塑性,本章聚焦于如何将平面织片转化为具有功能性的三维形态。 服装结构的原型构建: 我们详细讲解了毛衣的构成要素:后片、前片、袖子和领口。核心内容集中在肩部的塑形——如何通过精确的减针实现自然流畅的肩线,以及如何计算圆袖和插肩袖的曲率。本书提供了针对不同胸围和肩宽的通用计算模型,而非固定的尺寸表。 无缝编织的艺术(Top-Down/Bottom-Up): 对于套头衫的编织,我们对比了从上到下(Top-Down)和从下到上(Bottom-Up)的优劣势。重点介绍了“魔术圈起针法”和“无缝连接技术”,使得作品的各个部分能够在编织过程中自然过渡,无需后续缝合。 配件与家居的立体造型: 除了服装,本章还涉及帽子的弧度处理、袜子的足弓塑形以及靠垫的填充结构设计,强调了“织物张力”在维持立体形态中的作用。 --- 第五部分:高级工艺与现代创新 本部分旨在突破传统技法的限制,探索编织在当代设计中的无限可能。 蕾丝与薄纱的轻盈: 专注于极细纱线和超大针号的搭配,讲解如何通过大量的“绕线(Yarn Over)”和特定的减针模式,创造出近乎透明的织物效果。我们提供了对传统爱尔兰钩针蕾丝(Irish Crochet Lace)的现代解构与简化版本。 复合材料的应用: 探索将非纤维材料(如皮革条、金属线、珠子、树脂片)与纱线结合的编织方法。本章特别指导如何利用粗重的辅助材料来改变轻盈纱线的垂坠感和光泽度,适用于制作现代配饰或艺术装置。 织机的精细化操作: 对于手持或台式织机的使用者,本章提供了关于如何设置经线、张力控制的深入指导,特别是针对提花织机上复杂的“提花棒”操作,以实现更精密的图案铺陈。 --- 第六部分:维护、修复与传承 一件精心编织的作品,需要细心的呵护才能持久。 洗护的科学: 不同的纤维对温度和酸碱度极其敏感。本章提供了针对羊绒、真丝和棉麻织物的手洗、机洗建议,并详细指导了“缩绒”(Felting)工艺的控制,使其成为一种可控的设计手段而非意外。 细微修复的艺术: 针对织物可能出现的抽丝、破洞或磨损,我们教授了“隐形修补术”。例如,如何使用与原织物相同针法、相同张力的小型工具,在不改变织物整体观感的前提下,完成小面积的结构恢复。 编织社区与数字时代: 最后,本章探讨了数字工具(如编织软件和在线资源)如何辅助设计和交流,鼓励读者参与到全球编织爱好者的社群中,共同推动这项古老技艺的创新与发展。 --- 《织就时光的线语》不仅仅是一本技法手册,它更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慢下来,通过指尖的接触,感受线材的生命力,体会从一团混沌到有序之美的创造过程。它强调的是思考、实践与个人风格的融合,致力于培养一位不仅会编织,更懂得编织的创作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编织爱好者,接触过不少关于绳结艺术的书籍,但坦白说,很多书的入门介绍部分都写得过于理论化,或者直接跳过了基础知识,对于像我这样想学习更复杂技法的人来说,往往需要额外查阅其他资料来补足基础。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显得非常平易近人。它没有直接堆砌复杂的术语,而是从材料的选择开始,细致入微地讲解了不同材质绳线的特性——比如麻绳的粗粝感如何影响最终的装饰效果,丝线的柔韧性又适合编织出何种精巧的花样。讲解的逻辑非常清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带着你一步步走过准备阶段。接着,它对“结”的形态变化进行了极富洞察力的剖析,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步骤,而是试图解释“为什么”这个结会形成这种外观,这种对原理的深挖,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后续复杂编织的理解深度,让我感觉自己是在学习一门工艺,而非简单地模仿图样。

评分

对于动手能力较弱,或者说对数字图像有畏难情绪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辅助材料设计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注意到,在一些相对复杂的结型介绍旁边,作者专门附带了一些关于“常见错误及修正”的小提示框。这些提示非常口语化,像是老师在耳边提醒:“注意,如果你的结在这里开始扭曲,很可能是因为你在拉紧‘B’线时没有保持‘A’线的稳定。” 这种基于实际操作经验的反馈,是冰冷的图纸和公式无法替代的。此外,附录部分对不同绳结的“命名规范”和“历史演变”的简要介绍,也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知识的趣味性,让人感觉不仅仅是学会了一门手艺,更是对这门古老艺术的文化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使得每一次编织都带上了一种“传承”的意味。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审美角度来看,这本书在“灵感激发”方面的潜力是不可低估的。它收录的案例展示了一种令人惊叹的跨文化融合感。我看到了一些明显的东方传统盘扣的影子,但它们又被巧妙地融入了现代首饰设计的简约线条中,创造出一种既古老又摩登的视觉冲击力。图例的拍摄质量非常高,不仅仅是清晰度,更在于对光影的把握。很多作品是在自然光下拍摄的,这使得绳结的纹理、光泽和立体层次感被完美地捕捉。例如,在一个展示手环的部分,阳光透过编织的空隙洒在皮肤上,那种光影交错的效果,简直让人心驰神往,立刻就想把书中的设计搬到现实中来。这已经超越了传统“教程”的范畴,更像是一本精美的“工艺画册”,随时翻开都能带来新的创作冲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略带复古的米色纸张,触感温润而有质感,中央的图案是几个精心绘制的、线条流畅的结艺图样,简洁却不失精致。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厚重的工具书,没想到拿到手里分量适中,翻开后发现内页的纸张也选得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而是哑光处理,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排版布局,每一页的空间分配都非常考究,文字描述和图例插画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的清晰传达,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这不像市面上很多手工书那样内容塞得满满当当,让人喘不过气。作者在细节上体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的体贴,从这本书拿在手上的第一秒就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用心制作出来的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马上动手试试书里教的技巧。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划分极其科学合理,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功能性”与“装饰性”结艺区分的处理方式。很多手工书往往将所有结混杂在一起,导致初学者很难建立起清晰的认知框架。但在这里,作者首先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那些具有实际用途的绳结——比如用于固定、承重或是作为工具的实用结法。这些章节的图解极其精准,每一个转折、每一次穿插,都用不同的颜色或虚线清晰地标示出来,即便是那些立体感很强的活扣,也能被分解成易于理解的平面步骤。随后,过渡到纯粹的饰品制作时,风格明显转向了更为灵动和艺术化。这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无论是想制作一个结实的挂件,还是想编织一个精美的胸针,都能迅速定位到最相关的部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