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定价:25.00元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60911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原名为《孔学新语》,是由南师怀瑾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对少数学子的讲解整理而成,只讲解了《论语》的前六篇,因念及时下青年学子阅读习惯尚简,并为初学之方便计,南师弟子刘雨虹等,将此书文句略加口语化,并将书名改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期能为年轻一代,略开易入之门。
目录
目录
出版说明
自序
孔学新语发凡
学而
学问的基本○孝弟是什么○你每天反省吗○节俭的美德○为学的重点○尽孝尽忠有信○自重自尊○好因得好果○父子之间○礼的作用○贫而乐富而礼
为政第二
前言○正己正人之德○孔子的修养○什么是孝○如何行孝○听其言观其行○器识品德○学问思想天才○有德才能服人○自信信仁○中国鬼外国鬼
八佾第三
前言○天下将乱风气为先○礼的基本原则○拜神和迷信○礼的应用○祭祀的道理○祭祀不求福○礼乐的精神○礼贤下士○精神象征的兴衰○管仲不知礼○音乐的文化精神
里仁第四
前言○什么是仁○仁者的行径○如何修养到仁○仁的体和用○曾子悟道○孔学的宗旨○重义的人重利的人○如何奉侍父母○你会做人吗
公冶长第五
作者介绍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妙,它并非那种平铺直叙、按时间线索简单罗列的传记体,而是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进行了精妙的切入和剖析。作者在构建人物群像时,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洞察力,没有将任何一位重要人物脸谱化。比如,对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常常被忽略的“边缘”人物,作者也给予了足够的笔墨去描绘他们的思想挣扎和人格魅力,让整个思想图谱显得立体而丰满。叙述的语言风格时而如同清泉般涓涓细流,娓娓道来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轶事,让人会心一笑;时而又如同山洪爆发般,将复杂的哲学思辨梳理得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读起来酣畅淋漓。特别是在处理那些充满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时,作者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提供了一个多角度的观察平台,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种“带着读者一起探寻”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和思考的深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坐在一个久负盛名的私塾里,听着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将那些晦涩的古籍用最生动、最贴近人性的方式讲解出来,非常过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那一抹古朴的色调,就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畅销书,而是真正沉下心来研究的学术读物。纸张的选用也非常考究,那种略带粗粝但又不失细腻的触感,使得每一次翻页都成为一种享受。尤其是那些插图和版式的安排,看得出设计者在细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比如,在讲解某个重要的思想流派时,会配上一张与时代背景高度契合的古画拓片,而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现代插画,这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我尤其欣赏它在字体选择上的克制,没有过度追求花哨,而是选择了清晰易读、符合古典气质的字体,让冗长的原文引用部分也能保持极佳的可读性。这种对外在形式的重视,不仅仅是迎合读者的审美,更像是一种对内容本身严肃性的尊重和烘托。如果说内容是血肉,那么这本册子的外衣就是那件精心缝制的礼服,让人在捧读之前,就已经对即将进入的思想世界充满了敬意。翻阅的过程,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仪式感体验,非常适合那些对书籍的物理形态也有一定要求的资深阅读爱好者。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但最难得的是,这种严谨丝毫没有影响到阅读的流畅性。我特别注意到,引文的标注和注释部分处理得非常得体。它们并非简单地堆砌在页脚,而是被巧妙地融入到正文的布局中,不打断阅读的思路,需要时可以轻松查阅,不需要时则不引人注目。对于一些关键术语的考证,作者明显下了苦功,追溯了词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脉络,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是无价的财富。然而,对于普通读者,即便是那些对古文不甚熟悉的读者,作者也提供了清晰的白话解释和背景补充,确保了阅读的门槛友好。我感觉作者似乎在搭建一座桥梁,一边连接着浩瀚的古代典籍宝库,另一边连接着渴望知识的现代读者,这座桥梁的结构既坚固可靠,又方便通行,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强烈的文化责任感。
评分真正让我折服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宏大概念时所展现出的惊人平衡感。一方面,它精准地把握了核心思想的精髓,避免了将深奥的理论简化为肤浅的口号,保证了思想的纯正性;另一方面,它又有效地将这些古代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困境和精神需求建立了某种隐秘的连接,使得这些几千年前的论述读起来丝毫不显陈旧和遥远。书中对于“君子”的定义、对于“仁”的践行方式的探讨,放在今天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背景下,反而显得格外有力量和警醒作用。作者似乎懂得如何巧妙地绕开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恰当的类比,让这些抽象的概念“落地生根”。这种处理方式,让原本以为会是一次艰涩的历史重读,变成了一次关于自我修养和人生哲学的深度对话。它没有直接告诉我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展示那些先贤们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安顿内心,引导我反思自己当下的处境和选择,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远胜于直白的灌输。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次阅读体验,那便是“共鸣”。这本书成功地将历史人物还原成了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供奉在神坛上的偶像。在描述弟子们之间发生的争论、他们对老师思想的曲解与发展、乃至师生之间那些充满人情味的互动时,我仿佛能听到他们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对“人”的关注,使得原本可能显得严肃的历史变得鲜活而充满张力。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学派的兴衰,更是在探讨人性中不变的主题:如何求知、如何自律、如何与世界和解。读完之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对待待人接物的一些基本准则。它没有给我标准答案,但却提供了一套极为深刻的思维框架,让我得以用更宏大的历史视角去审视眼前的琐碎。这是一种非常罕见且珍贵的阅读体验,它带来的影响是持续且深入的,绝非读完一本书后那种转瞬即逝的满足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