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文化典籍英译
:39.90元
作者:何其莘,仲伟合,许钧 主编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1
ISBN:9787560082417
字数:
页码:3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本书共二十四讲,按历史顺序安排选材,内容涵盖中国文化史中的上古神话、先秦诸子、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剧散曲、明清小说、文人书信等各个方面,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国内部全面训练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教材。
目录
绪论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理论与方法 部分 中国文化典籍及英译概论 第二部分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理论与技巧讲 上古神话 一、神话概说 二、经典英译 女娲补天(刘安) 三、翻译练习 后羿射日(刘安) 蚩尤轶闻(任防)第二讲 先秦寓言 一、寓言概说 二、经典英译 画蛇添足(刘向) 三、翻译练习 杞人忧天(张湛) 吕梁丈夫(庄子)第三讲 诗经风雅 一、诗经概说 二、经典英译 诗经·国风(选三) 三、翻译练习 国风(选二) 小雅·鹿鸣 周颂·清庙第四讲 楚辞悲歌 一、楚辞概说 二、经典英译 楚辞(节选)(屈原) 三、翻译练习 楚辞(节选)(屈原)第五讲 道德之宗 一、老子概说 二、经典英译 道德经(选四)(老子) 三、翻译练习 道德经(选四)(老子) 太极图说(节选)(周敦颐)第六讲 庄周论道 一、庄子概说 二、经典英译 庄子(选二)(庄子) 三、翻译练习 庄子(选三)(庄子)第七讲 孔丘论语 一、儒家概说 二、经典英译 论语(选九)(孔子) 三、翻译练习 论语(选六)(孔子) 中庸(节选)(子思)第八讲 人性探源 一、人性概说 二、经典英译 孟子·公孙丑上(人有四端)(孟子) 荀子·性恶(节选)(荀子) 三、翻译练习 原性(节选)(王安石) 大学(孔子) 福乐智慧(第六章)(优素甫)第九讲 名家论坛 一、名家概说 二、经典英译 公孙龙子·名实论(公孙龙) 三、翻译练习 公孙龙子·白马论(公孙龙) 苟子·正名(节选)(苟子)第十讲 兵家谋略 一、兵家概说 二、经典英译 孙子兵法·计篇(孙武) 三、翻译练习 孙髌兵法·奇正(孙膑)第十一讲 史学绝唱 一、史记概说 二、经典英译 史记·管晏列传(节选)(司马迁) 三、翻译练习 史记(选二)(司马迁) 蒙古秘史·卷十一(节选)第十二讲 文学传记 一、传记概说 二、经典英译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三、翻译练习 桃花源记(陶渊明) 大人先生传(节选)(阮籍)第十三讲 文心文论 一、文论概说 二、经典英译 典论·论文(节选)(曹丕) 文心雕龙(节选二)(刘勰) 三、翻译练习 典论·论文(节选)(曹丕) 文赋(节选)(陆机)第十四讲 盛唐诗歌 一、唐诗概说 二、经典英译 五言古诗·月下独酌(李白) 七律·登高(杜甫) 酬张少府(王维) 三、翻译练习 宿建德江(孟浩然) 出塞(王昌龄) 问刘十九(白居易)第十五讲 诗品诗话 一、诗品概说 二、经典英译 诗大序(节选) 诗品(选二)(司空图) 三、翻译练习 诗式(节选)(皎然) 沧浪诗话(节选)(严羽) 诗品(选二)(司空图) 戏为六绝句(选二)(杜甫)第十六讲 唐宋散文 一、散文概说 二、经典英译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醉翁亭记(欧阳修) 三、翻译练习 师说(节选)(韩愈) 岳阳楼记(范仲淹) 石钟山记(节选)(苏轼)第十七讲 书谱书论 一、书谱概论 二、经典英译 书谱(节选三)(孙过庭) 三、翻译练习 书谱(节选二)(孙过庭) 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陆羽) 草书歌行(李白)第十八讲 禅宗智慧 一、禅宗概说 二、经典英译 大乘止观法门(节选)(慧思) 六祖坛经·定慧品(节选)(慧能) 三、翻译练习 六祖坛经(选二)(慧能)第十九讲 两宋词章 一、宋词概说 二、经典英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三、翻译练习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虞美人(春花秋月)(李煜)第二十讲 元曲杂剧 一、杂剧概说 二、经典英译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节选)(关汉卿) 西厢记·惊艳(节选)(王实甫) 三、翻译练习 散曲(选二)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选二)(李渔)第二十一讲 明清小说 一、小说概说 二、经典英译 红楼梦(节选)(曹雪芹) 三、翻译练习 西游记·猴王出世(吴承恩) 水浒传·武松打虎(施耐庵罗贯中) 三国演义·开篇词(杨慎) 红楼梦·“好了歌”解(曹雪芹)第二十二讲 翰墨丹青 一、书画概说 二、经典英译 画语录(选二)(石涛) 三、翻译练习 画语录(选二)(石涛) 小山画谱(节选)(邹一桂)第二十三讲 历代书信 一、书信概说 二、经典英译 答谢民师书(节选)(苏东坡) 致弟书(节选)(郑燮) 三、翻译练习 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嵇康) 与元微之书(节选)(白居易) 与十二侄(节选)(欧阳修)第二十四讲 文明演进 一、新学概说 二、经典英译 论语注·“公羊三世”说(节选)(康有为) 孙文学说(节选)(孙中山) 三、翻译练习 清代学术概论(节选)(梁启超) 摩罗诗力说(节选)(鲁迅)附录 中国历代文化要籍篇目(汉英对照)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提要
本书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专业选修课教材。全书共二十四讲,按历史顺序安排选材,内容涵盖中国文化史中的上古神话、先秦诸子、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剧散曲、明清小说、文人书信等各个方面,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国内部全面训练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教材。本书结合题材和体裁特点,以“专题概说”、“经典英译”和“翻译练习”三部分组织每一讲的翻译教学,结构清晰明了。“专题概说”彰显各讲专题的渊源、流变、地位和影响,有助于学习者加深对中华文明史文献的认识,从宏观上把握各讲主题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经典英译”对原文和经典译文进行了精当的讲解和评析,可使学习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典籍的文体特点,考察其译法得失;“翻译练习”根据各讲专题精选练习篇章,并通过翻译提示和精要点拨说明翻译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习者通过翻译实践,在习作中融会贯通。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初次接触这套教材时,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整体的编排逻辑,那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结构设计,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既想打好基础又想攻克高难度的学习者量身定制的。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堆砌知识点,而是非常巧妙地将理论基础、语境分析与实际翻译案例紧密地串联起来。阅读过程中,你不会觉得自己在孤军奋战,仿佛有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导师,正耐心地引导你穿越复杂的文化迷宫。每引入一个核心概念,都会立刻配以详实的例证来佐证其重要性与应用场景,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循环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吸收效率,让原本抽象的文化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触手可及,为我们未来面对真实的翻译挑战做好了最充分的心理和技能预备。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像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粉饰学习的艰辛,而是用清晰、有力、直击核心的论述,为我们铺设了一条通往精深境界的坦途。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某些精妙的分析点所触动,不得不花时间去回味和内化。它成功地将我们置于一个既需要批判性思维又需要创新性表达的交汇点上,促使我们超越简单的词汇对译,去思考如何构建一座跨越语言障碍、真正承载东方神韵的文化桥梁。这不仅仅是一本MTI学生的案头书,更像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常读常新的文化导航手册。
评分我非常欣赏教材中那种平衡的学术态度和极强的实操性之间的拿捏。它既有扎实的文献学基础和严谨的学术规范作为支撑,确保了译文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但同时,它又非常接地气地关注到翻译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那些“拦路虎”——比如特定句式结构的回溯性处理、文体风格的模拟再造等等。书中对这些实操难题的处理方式,总是那么富有洞察力,它不是简单地告诉“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会更好”,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书本上的知识能够迅速转化为个人在实际翻译工作中的本能反应。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体量感”并非徒有虚表,它所涵盖的广度和深度,远超出了我对一般性专业教材的预期。它不拘泥于对常见典籍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脉络下的精髓表达,这种对文化细微差别的敏锐捕捉和精准剖析,是真正区分“翻译”与“转述”的关键所在。在处理那些极具民族特色、缺乏西方对应概念的词汇时,作者展现了非凡的功力,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单一的译法,而是提供了一整套的翻译策略和背后的文化论证,这种深度的剖析,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这些后学者的文化视野和语言驾驭能力,让人在阅读时时刻保持着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兴奋感。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露着精致的质感,让人一上手就感觉分量十足。封面选用的那种深沉的底色,仿佛能让人联想到厚重的历史感,而字体排版却又透露着现代的清晰和专业,这种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众多教材中确实显得独树一帜。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挑不出毛病,印刷清晰,墨色均匀,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需要精读和反复研读的专业教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装帧上的用心,足以见得编者和出版方对这套系列教材的重视程度,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载体,让人在翻阅学习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尊重与仪式感,这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和保持阅读的持久性,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对细节的打磨,它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愉悦和专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