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风水文化
定价:39.90元
作者:高友谦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801307835
字数:250000
页码: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风水文化》是一部对风水现象进行全方位、多学科分析的书。在纷乱繁杂的风水现象中,我选择了十大领域:一、风水原型——分析风水现象产生的文化背景,并对龙凤图腾、洪水传说等文化之谜进行特色的破解;二、风水流变——分析风水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阐述风水与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三、风水美学——分析那些隐蔽于风水术中的自然美学原理;四、风水建筑——分析风水在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城市规划、庭院布局等方面的影响,评价风水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和建筑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五、风水科学——分析风水中的科学原理以及风水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功能;六、风水巫术——分析风水中迷信成分较多的镇宅巫术的功能、类别及镇宅原理;七、风水政治——分析风水在古代中国王朝政治中的法统功能及种种表现;八、风水名流——分析论述历史上有名的风水先生的职业、生平、学说及特点等,为全面认识风水现象提供大量信息资料;九、风水诸俗——分析风水民俗在地域播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差异;十、风水批判——分析论述古今中外人们对风水的各种批判,并就“批判什么”、“禁止什么”、“继承什么”,逐样做出详尽回答。
目录
作者介绍
高友谦,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理事,1984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系,先后在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和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工作,曾任房地产与住宅研究所所长助理。现任北京雅舍房地产咨询有限公执行董事兼首席顾问,对建筑风水与传统人居文化有较深造诣。著有《中国风水》、《中国建筑方位艺术》、《房地产行意经》、《地产营销培训指南》等。
文摘
199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西周虢国墓地北侧,就发掘出一套罕见的早期“鳞施”实物——“缀玉面罩”和玉佩组饰。面罩是用制成的眉、目、口、鼻、耳等形状的玉片,用丝线缀于织物上,覆盖于死者面部。玉佩组饰则是由7件玉璜,佩以对称的玛瑙与琉璃串连缀而成,挂于死者颈部而达膝下。据专家推测,这可能就是金缕玉衣的祖型。①
然而,古人何以要实行“鳞施”之制,用“玉衣”及其祖型“缀玉面罩”和玉佩组饰来做殓具呢?依我看,答案只能是:他们要么期望死者投胎再生,像鱼那样在水里——它象征着母体——游来游去;要么期望死者化龙升天;而“化龙”和“再生”之间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如前所述,早在6000多年前,“仰韶人”就意识到了水的象征意义,只不过由于当时他们尚未掌握对无色、无嗅、无形的物质——水——进行直接表现的手法,所以就在装殓夭折小儿的瓮棺盖上绘上“人面鱼纹”,以此象征其重归投胎再生。由此,笔者向考古学界一献芹萍:“人面鱼纹”才是“金缕玉衣”等各种“鳞施”之制的祖型,而“缀玉面罩”则是其间的一个过渡形式。——和汉族人的观念有些相近,赫哲族人也认为,阴间和阳间以“三银彼拉”(即汉语中的“河”)为界,河的那边是阴界,这边是阳界。达斡尔人也有类似思想。只不过他们不像汉人那样在这条界河之上架构一座“奈何桥”,一劳永逸地让所有的亡灵都步行而过,而是不厌其烦地在每一位死者的手中都放上一把桨,让他们单个摆渡而去。
——在云南德昂族人的语言中,棺材的含义是“船”,意思是供死者灵魂渡仙河之用。棺木视死者家境而定。富裕者请汉族或本民族的木匠做木棺,形如船式,贫苦人家用竹篾编制。在葬俗中,人将咽气,便把一枚银币放入死者口中,作为过仙河时的摆渡费。由此推测,这种船棺很可能就是后来端午节民间用来竞赛的龙船的原型。因为端午节本是一个凶日,自周代起,民间即有忌五月五日的习俗。在此时节,竞赛龙舟,很可能是出于厌胜送殃的考虑;其次,此项竞赛据说是为纪念大诗人屈原,而屈原乃怀石投江而死,原无棺木可享,故竞赛龙舟,也许是为了向屈大夫争献渡“河”之具,以表敬意;再者,屈原为战国时人,将龙舟与屈原联系起来,很可能意味着此种民俗源于战国时代。
——在广西壮族、毛南族中,流行一种“买水洗浴”的葬俗:当人断气时,就放炮三响,接着,孝男孝女号啕大哭。然后,“由邻居两个人共抬一只水桶,手执一串谷穗、香、纸钱和一条毛巾等物,到水井或山塘边,向井里或塘里投下一两分钱,为死者买沐浴水。”①沐浴水只取一大碗,而白布巾则留于井边。
——“红”、“白”联称,皆作喜办,对此,许多人表示不理解。其实,视死如生,乃至祭死祝生,正是人类死亡观的精髓所在。比如土家人的跳丧鼓,前半夜是祭祀类舞蹈,后半夜则是的求偶类舞蹈了。哈尼人的所谓“打磨撮”亦与之类似。哈尼人寨中如死了老人,附近十里村寨的男男女女都赶来“打磨撮”,当低沉悲怆的哀歌告一段落后,挑逗或缠绵的情歌声立即取而代之。在此种气氛中结成的新欢或旧好们,“化悲痛为力量”,相继联手退场,去找适宜的地方,为部落和民族创造新一代成员。②
……
序言
风水原型
1.生死相随
2.女人·建筑
3.洪水新说
4.龙凤别解
5.风水释义
6.青乌·
7.隐喻泄秘
风水流变
1.聚落发生学
2.“宅丘”、“胥宇”与“卜宅”
3.秦汉:风水理论的创世年代
4.《堪舆金匮》与《宫宅地形》
5.出世·移情·风水
6.风水一语的由来
7.隋唐五代的风水
8.分流与定型
风水美季
1.山水美学掠影
2.风水美学原理:屈曲生动
3.风水美学第二原理:端圆体正
4.风水美学第三原理:均衡界定
5.风水美学第四原理:谐和有情
6.阴宅和阳宅的审美异同
7.怡和身心有风水
风水建筑
1.风水·宅基选址
2.风水·城市规划
3.风水·庭院组合
4.风水·开门修造
5.风水·徽派建筑
风水科学
1.堪舆、六壬式盘与制图学
2.指南针的发明究在何时?
3.先发现氧气:堪舆家
4.风水中的气象学
5.风水中的水文学
6.神煞分布中的统计规律
风水巫术
风水政治
风水名流
风水诸俗
风水批判
附录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灵魂深处、引发深刻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中国风水文化》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它没有直白地告诉读者“这样做就能带来好运”,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风水背后的哲学和宇宙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峦头”和“理气”的结合阐释,它让我明白了,外部环境的格局与内在能量的流动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风水的精妙之处,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古代世界。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的内容如何与我自己的生活产生共鸣。这本书让我对“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是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场所。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深沉、更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去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温润而深刻的方式,引导我走向了中国古代的智慧殿堂。《中国风水文化》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让我了解了风水这一古老学问的皮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没有使用过于学术化的语言,而是以一种亲切而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藏风聚气”的阐述,它让我看到了古人对于环境与人类福祉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居住空间,并思考如何通过与环境的和谐互动,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精神状态。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风水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实现内在平衡的生活哲学指南。阅读它,就像在静谧的夜晚,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的关系。我一直认为,我们居住的环境会对我们的情绪和运势产生微妙的影响,但之前我总是缺乏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来理解这种联系。《中国风水文化》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书中对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的解释,虽然初看有些抽象,但作者通过大量精辟的案例分析,将其与生活中的场景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豁然开朗。我尤其赞赏书中对“形峦”的讲解,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山川河流、建筑布局,并非随机的巧合,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宇宙法则。这本书不是简单的“风水指南”,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环境智慧的百科全书,引导我们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规律,并学会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来提升生活品质。它让我开始更加留心身边的环境,并从中汲取养分。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世界。我一直对那些流传千年的智慧和哲学充满了好奇,而《中国风水文化》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求知欲。它并非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将晦涩的理论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之中。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气”的阐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能量流动,更是宇宙万物相互联系的纽带,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没有直接教你如何摆放家具,而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哲理,让我逐渐理解了风水并非迷信,而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和智慧总结。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居住的环境,并开始思考其中的一些细节。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让我对身边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尊重和感恩自然。它提供了一种看待生活的方式,一种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哲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智慧。我一直对那些古老的哲学和智慧充满敬意,而《中国风水文化》则将这种敬意推向了新的高度。作者的文字极具感染力,他用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带领我们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理解“天人合一”的深层含义。书中对“理气”的讲解,让我认识到,风水不仅仅是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布置,更是一种宇宙能量的调和与运用。我被书中对龙脉、砂水、穴位的论述所吸引,仿佛看到了一个宏大的宇宙图景,而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其中,与自然共生共息。这本书让我不再将风水视为简单的迷信,而是将其看作是一种关于如何与宇宙和谐相处的哲学体系。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感知环境,如何去调整自己的状态,从而达到一种内在的平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