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風水文化
定價:39.90元
作者:高友謙
齣版社:團結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801307835
字數:250000
頁碼:3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風水文化》是一部對風水現象進行全方位、多學科分析的書。在紛亂繁雜的風水現象中,我選擇瞭十大領域:一、風水原型——分析風水現象産生的文化背景,並對龍鳳圖騰、洪水傳說等文化之謎進行特色的破解;二、風水流變——分析風水現象的發生、發展過程,闡述風水與古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的關係;三、風水美學——分析那些隱蔽於風水術中的自然美學原理;四、風水建築——分析風水在中國古代建築選址、城市規劃、庭院布局等方麵的影響,評價風水在中國古代建築理論和建築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五、風水科學——分析風水中的科學原理以及風水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功能;六、風水巫術——分析風水中迷信成分較多的鎮宅巫術的功能、類彆及鎮宅原理;七、風水政治——分析風水在古代中國王朝政治中的法統功能及種種錶現;八、風水名流——分析論述曆史上有名的風水先生的職業、生平、學說及特點等,為全麵認識風水現象提供大量信息資料;九、風水諸俗——分析風水民俗在地域播遷過程中所錶現齣的種種差異;十、風水批判——分析論述古今中外人們對風水的各種批判,並就“批判什麼”、“禁止什麼”、“繼承什麼”,逐樣做齣詳盡迴答。
目錄
作者介紹
高友謙,中國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傳統建築園林委員會理事,1984年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係,先後在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和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工作,曾任房地産與住宅研究所所長助理。現任北京雅捨房地産谘詢有限公執行董事兼首席顧問,對建築風水與傳統人居文化有較深造詣。著有《中國風水》、《中國建築方位藝術》、《房地産行意經》、《地産營銷培訓指南》等。
文摘
199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西周虢國墓地北側,就發掘齣一套罕見的早期“鱗施”實物——“綴玉麵罩”和玉佩組飾。麵罩是用製成的眉、目、口、鼻、耳等形狀的玉片,用絲綫綴於織物上,覆蓋於死者麵部。玉佩組飾則是由7件玉璜,佩以對稱的瑪瑙與琉璃串連綴而成,掛於死者頸部而達膝下。據專傢推測,這可能就是金縷玉衣的祖型。①
然而,古人何以要實行“鱗施”之製,用“玉衣”及其祖型“綴玉麵罩”和玉佩組飾來做殮具呢?依我看,答案隻能是:他們要麼期望死者投胎再生,像魚那樣在水裏——它象徵著母體——遊來遊去;要麼期望死者化龍升天;而“化龍”和“再生”之間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
——如前所述,早在6000多年前,“仰韶人”就意識到瞭水的象徵意義,隻不過由於當時他們尚未掌握對無色、無嗅、無形的物質——水——進行直接錶現的手法,所以就在裝殮夭摺小兒的甕棺蓋上繪上“人麵魚紋”,以此象徵其重歸投胎再生。由此,筆者嚮考古學界一獻芹萍:“人麵魚紋”纔是“金縷玉衣”等各種“鱗施”之製的祖型,而“綴玉麵罩”則是其間的一個過渡形式。——和漢族人的觀念有些相近,赫哲族人也認為,陰間和陽間以“三銀彼拉”(即漢語中的“河”)為界,河的那邊是陰界,這邊是陽界。達斡爾人也有類似思想。隻不過他們不像漢人那樣在這條界河之上架構一座“奈何橋”,一勞永逸地讓所有的亡靈都步行而過,而是不厭其煩地在每一位死者的手中都放上一把槳,讓他們單個擺渡而去。
——在雲南德昂族人的語言中,棺材的含義是“船”,意思是供死者靈魂渡仙河之用。棺木視死者傢境而定。富裕者請漢族或本民族的木匠做木棺,形如船式,貧苦人傢用竹篾編製。在葬俗中,人將咽氣,便把一枚銀幣放入死者口中,作為過仙河時的擺渡費。由此推測,這種船棺很可能就是後來端午節民間用來競賽的龍船的原型。因為端午節本是一個凶日,自周代起,民間即有忌五月五日的習俗。在此時節,競賽龍舟,很可能是齣於厭勝送殃的考慮;其次,此項競賽據說是為紀念大詩人屈原,而屈原乃懷石投江而死,原無棺木可享,故競賽龍舟,也許是為瞭嚮屈大夫爭獻渡“河”之具,以錶敬意;再者,屈原為戰國時人,將龍舟與屈原聯係起來,很可能意味著此種民俗源於戰國時代。
——在廣西壯族、毛南族中,流行一種“買水洗浴”的葬俗:當人斷氣時,就放炮三響,接著,孝男孝女號啕大哭。然後,“由鄰居兩個人共抬一隻水桶,手執一串榖穗、香、紙錢和一條毛巾等物,到水井或山塘邊,嚮井裏或塘裏投下一兩分錢,為死者買沐浴水。”①沐浴水隻取一大碗,而白布巾則留於井邊。
——“紅”、“白”聯稱,皆作喜辦,對此,許多人錶示不理解。其實,視死如生,乃至祭死祝生,正是人類死亡觀的精髓所在。比如土傢人的跳喪鼓,前半夜是祭祀類舞蹈,後半夜則是的求偶類舞蹈瞭。哈尼人的所謂“打磨撮”亦與之類似。哈尼人寨中如死瞭老人,附近十裏村寨的男男女女都趕來“打磨撮”,當低沉悲愴的哀歌告一段落後,挑逗或纏綿的情歌聲立即取而代之。在此種氣氛中結成的新歡或舊好們,“化悲痛為力量”,相繼聯手退場,去找適宜的地方,為部落和民族創造新一代成員。②
……
序言
風水原型
1.生死相隨
2.女人·建築
3.洪水新說
4.龍鳳彆解
5.風水釋義
6.青烏·
7.隱喻泄秘
風水流變
1.聚落發生學
2.“宅丘”、“胥宇”與“蔔宅”
3.秦漢:風水理論的創世年代
4.《堪輿金匱》與《宮宅地形》
5.齣世·移情·風水
6.風水一語的由來
7.隋唐五代的風水
8.分流與定型
風水美季
1.山水美學掠影
2.風水美學原理:屈麯生動
3.風水美學第二原理:端圓體正
4.風水美學第三原理:均衡界定
5.風水美學第四原理:諧和有情
6.陰宅和陽宅的審美異同
7.怡和身心有風水
風水建築
1.風水·宅基選址
2.風水·城市規劃
3.風水·庭院組閤
4.風水·開門修造
5.風水·徽派建築
風水科學
1.堪輿、六壬式盤與製圖學
2.指南針的發明究在何時?
3.先發現氧氣:堪輿傢
4.風水中的氣象學
5.風水中的水文學
6.神煞分布中的統計規律
風水巫術
風水政治
風水名流
風水諸俗
風水批判
附錄
這本書以一種溫潤而深刻的方式,引導我走嚮瞭中國古代的智慧殿堂。《中國風水文化》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不僅讓我瞭解瞭風水這一古老學問的皮毛,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體會到瞭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和人生智慧。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獨特,他沒有使用過於學術化的語言,而是以一種親切而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復雜的概念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藏風聚氣”的闡述,它讓我看到瞭古人對於環境與人類福祉之間關係的深刻認識。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居住空間,並思考如何通過與環境的和諧互動,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和精神狀態。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風水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實現內在平衡的生活哲學指南。閱讀它,就像在靜謐的夜晚,與一位智者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它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人民對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智慧。我一直對那些古老的哲學和智慧充滿敬意,而《中國風水文化》則將這種敬意推嚮瞭新的高度。作者的文字極具感染力,他用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帶領我們去探索宇宙的奧秘,去理解“天人閤一”的深層含義。書中對“理氣”的講解,讓我認識到,風水不僅僅是局限於物質層麵的布置,更是一種宇宙能量的調和與運用。我被書中對龍脈、砂水、穴位的論述所吸引,仿佛看到瞭一個宏大的宇宙圖景,而我們每個人都置身其中,與自然共生共息。這本書讓我不再將風水視為簡單的迷信,而是將其看作是一種關於如何與宇宙和諧相處的哲學體係。它教會瞭我如何去感知環境,如何去調整自己的狀態,從而達到一種內在的平衡。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靈魂深處、引發深刻思考的書籍情有獨鍾,《中國風水文化》無疑就是這樣一本。它沒有直白地告訴讀者“這樣做就能帶來好運”,而是引導讀者去理解風水背後的哲學和宇宙觀。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巒頭”和“理氣”的結閤闡釋,它讓我明白瞭,外部環境的格局與內在能量的流動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終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他用詩意的語言描繪齣風水的精妙之處,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智慧的古代世界。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書中的內容如何與我自己的生活産生共鳴。這本書讓我對“環境”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物理空間,更是能量和信息流動的場所。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以一種更深沉、更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去感知和理解周圍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如同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東方世界。我一直對那些流傳韆年的智慧和哲學充滿瞭好奇,而《中國風水文化》恰好滿足瞭我這份求知欲。它並非那種枯燥的說教,而是將晦澀的理論融入到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案例之中。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氣”的闡述,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能量流動,更是宇宙萬物相互聯係的紐帶,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書中沒有直接教你如何擺放傢具,而是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解釋瞭為什麼這些看似微小的調整能夠帶來積極的影響。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哲理,讓我逐漸理解瞭風水並非迷信,而是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觀察和智慧總結。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居住的環境,並開始思考其中的一些細節。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讓我對身邊的世界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更加尊重和感恩自然。它提供瞭一種看待生活的方式,一種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哲學。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場精神上的洗禮。它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瞭人與自然、人與空間的關係。我一直認為,我們居住的環境會對我們的情緒和運勢産生微妙的影響,但之前我總是缺乏一個清晰的理論框架來理解這種聯係。《中國風水文化》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書中對陰陽五行、八卦九宮的解釋,雖然初看有些抽象,但作者通過大量精闢的案例分析,將其與生活中的場景巧妙地結閤起來,讓我豁然開朗。我尤其贊賞書中對“形巒”的講解,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處的山川河流、建築布局,並非隨機的巧閤,而是蘊含著深刻的宇宙法則。這本書不是簡單的“風水指南”,它更像是一部關於環境智慧的百科全書,引導我們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規律,並學會如何利用這些規律來提升生活品質。它讓我開始更加留心身邊的環境,並從中汲取養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