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墨子
定价:35.00元
作者:墨翟原,王学典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06443999
字数:
页码:3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并不断被加工整理或集体编辑,是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并非成于一人之手,因而内容比较复杂。据专家考证,其中《尚贤》、《尚同》、《非攻》、《兼爱》等24篇,是墨家专论城守防御的著述,《耕柱》等篇记录了墨子及其弟子言行,《亲士》等篇内容混糅,有待进一步考证。
墨家的经典之作是《墨子》。据学者考证。《墨子》并不全是墨子自著。而是西汉刘向辑墨家门徒记述墨子言行的记录。而后编纂成集。墨家学说发展到汉代时。因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却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并不断被加工整理或集体编辑。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并非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因而内容比较复杂。据专家考证。其中《尚贤》、《尚同》、《非攻》、《兼爱>等二十四篇,是墨家专论城守防御的著述。《耕柱》等篇记录了量子及其弟子言行。《经上》、《经下》等六篇是墨家后学著作。《亲士》等篇内容混糅,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墨子学说主要集中在《墨子》一书中。全书共七十一篇。主要内容包括一、经说:集中反映了墨子的学术思想。他所建立的逻辑体系。在人类逻辑发展史上可与亚里士多德逻辑论、印度因明论相媲美。二、论说:系统表现了量子的政治硬点。他的观点闪耀着一种平民思想的光辉。三、墨语:记录了墨子和外界辩说时的一言一行。四、战备:集中反映了墨子怎样把科学知识应用到军事防御方面。这在古代军事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目录
作者介绍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据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约在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史记·孟苟列传》中说墨子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
墨子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墨子》一书中,他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墨子早提出名实必须相符的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
文摘
序言
亲土
刘备三顾茅庐
奸臣秦桧
修身
沈攸之的风度
宋弘的人格魅力
所染
刘邦与郦食其
唐太宗与魏征
法仪
善于治国的明帝
晋武帝执法
七患
周处对待祸患
和平不忘战乱
辞过
唐太宗防盗
孔饭与卫侯
三辩
太宗论音乐
玩乐败江山
尚贤(上)
吴王与顾雍
慕容氏善待贤才
尚贤(中)
唐太宗唯才是举
贤明的齐威王
尚贤(下)
燕王寻求贤士
狄仁杰推荐贤士
尚同(上)
孝文帝改革
尚同(中)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尚同(下)
嘉言自至
兼爱(上)
王伽释放囚犯
关羽战败
兼爱(中)
孟尝君待人
唐太宗用兵
兼爱(下)
隋文帝体恤下民
鸡鸣狗盗
非攻(上)
王羲之与殷浩
非攻(中)
晏子巧谏齐景公
非攻(下)
吴起才识
节用(上)
滥建宫殿的隋朝
殷鉴隋亡
节用(中)
炀帝耀威
刘后才德
节葬(下)
盛行厚葬的汉朝
天志(上)
宠信妲己的商纣王
成帝尊师
天志(中)
宫廷争斗
吕纂之死
天志(下)
王沈乱政
可汗禅让
明鬼(下)
真理不灭
古弼忠心
非乐(上)
诸葛亮怀柔政策
……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像是在跟随一位高明的向导穿越时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读时非常注重思想的“实践性”和“组织性”。他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详尽地描述了“如何”建立一个以这些理念为核心的社会结构或组织。这种对具体操作层面的关注,让整个思想体系显得异常完整和可信。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尚贤”的论述,他没有停留在空泛地赞美贤能,而是深入分析了选拔标准、考核机制乃至权力制衡的复杂性,这显示出作者对古代社会治理的深刻理解。书中的某些章节,读起来甚至有一种读政治学专著的严谨感,节奏紧凑,论点有力,充满了一种不容置疑的说服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哲学启蒙,它更像是一本关于“理想型社群构建”的蓝图,充满了建设性的力量。读完后,我感觉胸中充满了对构建更美好事物的热情和清晰的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我留下了极佳的第一印象,那种典雅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选择,让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一种享受。从内容上讲,作者对原文的解读可谓是细致入微,仿佛他本人就是那位先哲的当代传人,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背后的深意都有着超乎寻常的洞察力。我特别关注到书中对某些历史背景的补充说明,这些注释恰到好处地填补了知识的空白,让我能够更立体、更真实地理解那些思想产生的土壤。例如,在解释某一主张时,作者会穿插描述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和政治环境,使得“墨家”的出现不再是孤立的学派,而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这种对历史语境的重视,使得这本书的深度远超一般的学术解读。读起来的感觉是既充实又愉悦,仿佛经历了一次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只是这一次的导师是跨越千年的智者。对于想深入了解古代思想脉络,又不想被枯燥的古文束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桥梁。
评分坦白说,我以前对古代哲学总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那玩意儿太遥远,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文笔极其流畅自然,几乎没有那种让人感到阅读障碍的生涩感。他成功地将那些看似宏大且抽象的道德、政治理念,转化成了可操作、可思考的日常准则。书中探讨的“节用”、“非乐”等观念,作者用非常贴近现代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现象的例子进行反思,让人读完后会立刻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和自我反省的冲动。这种将古老智慧“落地”的能力,是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哲学指导手册。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某些原则运用到我的工作决策和人际交往中,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这是一本真正能“改变行为”的书,而非仅仅是“提供信息”的书。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窗户,那种震撼感难以言喻。我读完后,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都有了微妙的转变。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仿佛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亲身经历那些历史场景。特别是对一些哲学思辨的探讨,作者的处理手法非常高明,既保持了原著的深刻性,又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进行了阐释,使得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清晰明了,让人读后忍不住会陷入沉思。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兼爱”思想的深入挖掘,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指引。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这种强调平等与博爱的理念显得尤为珍贵和及时。书中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这不得不让人惊叹于作者思想的超前性。阅读过程虽然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但每一次心智的提升和对古人智慧的领悟,都让人觉得这一切的投入都是值得的。这本书绝对是那种值得反复品读,每次都能带来新感悟的经典之作。
评分拿到这本厚厚的书,起初还有点担心自己是否能坚持读完,毕竟涉及的是如此深奥的古代思想体系。然而,随着翻阅的深入,我发现自己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逻辑层次清晰,像一座精心设计的迷宫,引人入胜地引导你探索其中的每一个角落。作者在阐述复杂的概念时,常常会引用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特别喜欢那种抽丝剥茧的论证过程,每一步推理都稳扎稳打,让人对结论深信不疑。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不同流派观点的平衡呈现,并没有一味地推崇某一种学说,而是客观地展现了思想交锋的火花,这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充满了思辨的乐趣。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不再轻易接受表面的说辞,而是习惯于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内在逻辑。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像是一次思维方式的全面升级,对于任何渴望深入思考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