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地方治理评论(2017年卷 总第3辑)
定价:80.00元
作者:张立荣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0305622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地方治理与地方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专门发表中国地方治理研究成果的专业学术出版物。秉持推动中国地方治理研究,助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学术宗旨,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鼓励理论创新,注重经验研究;回应地方治理实践,构建本土化地方治理理论;跟踪国际理论前沿,开展建设术对话;弘扬公共精神,服务我国地方治理实践。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一种学术的严谨与现实的关怀相结合的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轻松的读物,需要你带着一定的问题意识去阅读,去思考。书中关于地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把握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界限,如何在促进发展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公平,这是一个持续的难题。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揭示了不同地区在这一问题上的探索与实践,有的成功,有的则留下了遗憾。此外,书中对基层治理中“人治”与“法治”的讨论,也引发了我对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思考。在追求高效和稳定的目标下,如何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如何克服人情世故的影响,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我能够从更学术、更深入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基层治理的现状与未来。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基层政治生态抱有浓厚兴趣,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这份好奇。它没有回避那些敏感甚至棘手的问题,而是以一种相对客观、理性的视角,呈现了地方政府在面对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环境压力等诸多挑战时所采取的策略与面临的困境。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案例研究的深度,作者们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试图挖掘现象背后的制度逻辑、权力结构以及文化根源。读到一些关于基层干部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章节,我能感受到那种在巨大压力下的决策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书中也探讨了基层治理中的一些创新尝试,比如如何利用新技术提升治理效率,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等等,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希望和可能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基层治理的“实验室”,让我们有机会在纸面上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复杂与精妙。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基层治理微观世界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平日里难以触及的细节和复杂性。翻阅的每一页,都仿佛是在与那些在各地默默耕耘的基层工作者对话,感受他们面对挑战时的智慧与无奈,以及在制度框架下寻求突破的努力。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治理案例的剖析,让我看到了中国地方治理的多样性与生动性,不再是单一刻板的印象。特别是一些深入田野调查的研究,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怀,深深地打动了我。它没有停留在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比如如何在复杂的利益博弈中实现公平,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化公共服务,以及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些案例分析,有的让我拍案叫绝,有的则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甚至有些许沉重。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基层治理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我们国家治理体系的韧性与挑战。
评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理解中国地方治理的全新视角。我一直对中国基层社会的运作方式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学术平台,让我得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在治理上面临的独特挑战和采取的创新性举措。书中对一些具体案例的剖析,让我看到了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是如何运作的。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地方政府如何平衡发展目标与民生需求的讨论,以及他们在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提供方面所做的努力。这些内容并非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和细致的分析。阅读过程中,我被一些案例中基层干部展现出的智慧和韧性所打动,同时也对他们所面临的制度性困境和现实压力感同身受。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中国的地方治理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演进的过程,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着需要持续改进和探索的领域,它为理解中国的治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它所探讨的议题都相当复杂和具有挑战性。书中对于地方政府在社会转型期如何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寻求自身合法性的论述,让我对基层治理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被一些关于地方政府如何应对突发社会矛盾的案例所吸引,它们展示了基层干部在现实压力下的决策挣扎,以及制度设计在应对现实问题时的局限性。同时,我也注意到书中对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能动”角色的讨论,这其中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风险。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呈现了多种可能性和不同的治理路径,这反而让我觉得它更加真实可信。它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断,去理解中国基层治理的动态与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