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莊子
定價:12.8元
作者:《微經典》編委會
齣版社:江蘇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344874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莊子》成書於戰國中晚期,《漢書·藝文誌》記載其共有五十二篇,但根據晉代郭象的注本流傳至今的隻有三十三篇,即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篇均是莊子所寫,《逍遙遊》、《齊物論》、《大宗師》等都集中反映瞭莊子的哲學思想;而外篇和雜篇則是莊子門人和後學所作,因為其思想內容與莊子一貫的風格不完全一緻。本書是以郭慶藩的《莊子集釋》為底本,同時參考瞭其他文獻,除對原文進行校注外,還配有題解和譯文,以使讀者能夠更加輕鬆地感受道傢思想的深邃博大。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閱讀體驗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譯者或校注者的功力。這本書的語言組織,簡直像是在聽一位高明的說書人娓娓道來,而不是在啃一塊枯燥的學術磚頭。那些拗口的古文,在經過巧妙的現代漢語轉譯後,不僅保留瞭原有的韻味和哲思的深度,更關鍵的是,它激活瞭文本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賞那些在關鍵轉摺點上所做的闡釋,它們不是簡單的詞義替換,而是深入到瞭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和時代背景,那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留白處理,非常高明。很多時候,我讀到某個段落,會陷入沉思,而書中的注解恰到好處地提供瞭一個可以重新齣發的支點,既不剝奪讀者的獨立思考空間,又有效地避免瞭誤入歧途。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平衡,需要極高的文學素養和哲學洞察力纔能把握。可以說,這本書的價值,一半在於莊子本身,另一半,則在於如何將這份“無用之用”的智慧,以一種“有用”的方式傳遞給現代人。這種翻譯的藝術,值得反復玩味和推敲。
評分這本書的紙張選擇和油墨印刷,是讓我感到驚喜的細節。在如今許多齣版物都追求快速、低成本的大批量生産時,這種對物質載體的堅持顯得尤為可貴。紙張的米黃色調,不僅減少瞭長時間閱讀帶來的視覺疲勞,更與書中所蘊含的古老智慧相得益彰,散發齣一種沉靜的年代感。油墨的著墨均勻度極高,文字邊緣銳利清晰,沒有任何模糊或洇開的現象,即便是放大鏡觀察,也挑不齣毛病。我有一個小小的習慣,喜歡用鉛筆在書上做一些臨時的批注,這本書的紙張對於鉛筆的痕跡,吸附度恰到好處,既容易書寫,又不易洇墨,擦拭起來也相對方便。這種對手工操作的友好性,是衡量一本好書的隱形標準之一。它讓我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可供翻閱的工具書,更是一件值得珍藏、可以伴隨自己成長的藝術品,每一次拿起,都充滿瞭儀式感。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在處理那些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時所展現齣的現代性。很多讀者在接觸《莊子》時,常常會被那些“鯤鵬展翅”、“鼓盆而歌”的奇特想象所睏擾,覺得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然而,這本書的解讀視角,卻能精準地將這些寓言提升到對人類生存狀態、個體自由邊界的深刻拷問上。它沒有將莊子描繪成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而是將其塑造成一個極具洞察力的精神鬥士,一個挑戰僵化思維的先驅。特彆是針對“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的辯證分析,讓我對職場中的“內捲”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有瞭一種全新的、近乎超脫的視角。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個現成的答案,而在於提供一套強大的思維工具,去解構我們習以為常的既定觀念。讀完後,感覺心靈被滌蕩瞭一番,對日常瑣事的焦慮感似乎也隨之消散瞭不少,留下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寜靜感。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光是那個封麵設計就讓我眼前一亮,那種古樸中帶著一絲現代感的處理,簡直是匠心獨運。裝幀的質感也特彆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就知道齣版社在選材上是用心的。我本來以為這可能隻是又一本老生常談的經典重述,但翻開內頁後,那種細緻入微的排版和注釋立刻抓住瞭我。字體選擇非常講究,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透著一股莊重典雅的氣息,對於這種需要靜心研讀的文本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特彆是那些引文和典故的標注,處理得極為清晰明瞭,不會讓初讀者感到迷茫,也不會讓資深愛好者覺得多餘。很多版本在這一點上做得比較粗糙,要麼注釋過於晦澀,要麼乾脆缺失,但這本的處理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本。光是看書的物理形態,就已經能感受到編纂者對這部古代智慧結晶的尊重與敬畏,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沉浸其中,去探尋那深藏在文字背後的逍遙與自由。我對這種將文化産品做到極緻的用戶體驗,是深錶贊賞的。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非常滿意,它不像那種簡單地堆砌篇章的版本,而是經過瞭深思熟慮的邏輯梳理。開篇的導讀部分,雖然篇幅不長,但切入瞭核心,點明瞭全書的旨趣,仿佛是為即將開始的旅程準備瞭一份詳盡的地圖,讓人心中有數。隨後進入正文,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即便是跨越瞭篇章的界限,也能感受到內在思想的連貫性。特彆是當涉及到一些概念的反復齣現和深化時,編者非常巧妙地通過腳注或篇尾的附錄,進行瞭係統的梳理,使得那些看似跳躍的哲學思想,能夠被串聯成一張完整的網絡。這種結構上的精心設計,對於理解像《莊子》這樣思想體係龐大且自由奔放的著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幫助讀者在探索“無為”與“齊物”的海洋時,不至於迷失方嚮,而是能把握住主乾,再深入細枝末節。這種對知識體係構建的重視,體現瞭齣版方對學術性和普及性之間關係的深刻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