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孟子春秋繁露(精)》是“李敖主编国学精要”丛书之一,本书主要摘录国学经典当中的精彩章节,分别节录了墨翟的《墨子》、公孙龙的《公孙龙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吕坤的《呻吟语》、孟轲的《孟子》、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韩愈的《韩昌黎集》共七部著作。每个章节前均有李敖所撰写的导读。考虑到这些著作内容字数均难独立成书,并且内容均体现了国学名家思想中开明、擅于思辨,以及涉及教育思想的内容,故而将其汇编。本书是一部汇聚了前人集大成之作的国学典籍整理。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 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 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流传下来的 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 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 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 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 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 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本册为**4部《墨子孟子春秋繁露(精)》。
李敖(1935.4.25—),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墨子
导读
尚贤上
尚同上
兼爱上
兼爱中
非攻上
天志上
明鬼下
非命上
非儒下
墨经
一、关于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二、关于社会政治伦理思想
三、关于自然科学思想
小取
公孙龙子
导读
迹府
白马论
指物论
通变论
坚白论
名实论
颜氏家训
导读
卷**
序致**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呻吟语
导读
卷一
性命
存心
伦理
谈道
卷二
修身
问学
孟子
导读
梁惠王
论王道及制民之产章
论汤放桀武王伐纣章
公孙丑
论不动心及浩然之气章
滕文公
论治国及井田章
许行章
万章
论禅让章
告子
论性章
尽心上
论存心养性及万物皆备于我章
尽心下
论民为贵章
春秋繁露
导读
楚庄王
玉杯
十指
重政
深察名号
五行之义
五行相胜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
[附]汉武帝策贤良文学之士制一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二,
[附]汉武帝策贤良文学之士制二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
[附]汉武帝策贤良文学之士制三
韩昌黎集
导读
**卷 赋、杂著
感二鸟赋
复志赋
闵己赋
别知赋
原道
原性
原毁
原人
原鬼
行难
对禹问
杂说四首
读苟
读《鹞冠子》
读《仪礼》
读《墨子》
获麟解
师说
进学解
本政
守戒
圬者王承福传
五箴五首
后汉三贤赞三首
讳辩
讼风伯
伯夷颂
第二卷 杂著、书、启
子产不毁乡校颂
释言
爱直赠李君房别
张中丞传后叙
河中府连理木颂
汴州东西水门记
燕喜亭记
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
画记
蓝田县丞厅壁记
新修滕王阁记
科斗书后记
郓州溪堂诗
猫相乳
进士策问十三首
争臣论
改葬服议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
稀袷议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与李秘书论小功不税书
太学生何蕃传
答张籍书
重答张籍书
与孟东野书
答窦秀才书
上李尚书书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
上兵部李侍郎书
答尉迟生书
答杨子书
上襄阳于相公书
上郑尚书相公启
上留守郑相公启
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简直是双重暴击!我得说,作者的笔力简直是鬼斧神工,行文如行云流水,却又字字珠玑,充满了哲思的韵味。它讲述的是一场关于美学与权力交锋的故事,其中对“权力如何腐蚀艺术的本质”这一主题的探讨,尤其深刻和尖锐。作者引用了大量晦涩难懂的古代文献和艺术评论,但高明之处在于,她总能用现代人能理解的、富有洞察力的语言进行重新阐释,让人茅塞顿开。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其中关于“形式服务于内容还是内容定义形式”的辩论,那种思辨的火花在字里行间跳跃,让人欲罢不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某些章节的理论推导略显繁复,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消化其精髓。但瑕不掩瑜,对于想要挑战思维极限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宝藏级别的作品,读完后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都被拓宽了好几圈。
评分天呐,最近读完了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历史传记,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大门!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时间线,而是通过穿插不同历史人物的视角和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构建了一个立体且充满张力的历史画卷。作者对于细节的考据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无论是服饰的颜色、器皿的纹饰,还是当时流行的俚语,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印象最深的是对其中一位改革家青年时期的描写,那种意气风发却又带着对现实的迷茫和挣扎,简直让人感同身受。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让你不仅仅是阅读历史,更像是穿越回那个时代,亲身感受那些风云变幻中的个人命运。装帧设计也特别用心,那种带着年代感的纸张触感和手工装订的质感,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进行一次郑重的仪式。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深度历史解读感兴趣的朋友们,它绝对能给你带来远超预期的收获。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篇幅相当可观,初次翻开时,那种厚度和密集的文字量确实让人有些望而生畏。然而,一旦沉浸其中,时间仿佛就失去了意义。它主要聚焦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学派思想的演变脉络,对不同学派思想家的观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简直是一部思想史的“连连看”。作者在梳理错综复杂的思想谱系时,展现了惊人的逻辑梳理能力,她巧妙地利用图表和关键概念的对比总结,帮助读者理清了那些相互继承、相互批判的关系网。这种严谨的结构和无可挑剔的论证逻辑,让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参考著作。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深入性地研究某一思想流派的爱好者来说,这简直是案头必备的权威指南,随便翻开一页,都能找到精确的论据和出处。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偏向学术研究的古籍注释类书籍,没想到它却以一种极其通俗易懂、甚至带着幽默感的笔法,将复杂的古代社会伦理和政治哲学给梳理清楚了。作者仿佛就是一位学识渊博又风趣幽默的老先生,坐在你对面,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解那些过去的人和事。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个体在宏大历史叙事中的能动性”的强调,它打破了我过去那种“历史是注定”的宿命论观念。书中那些鲜活的小人物故事,比如某个县令如何巧妙周旋于地方豪强与中央政令之间,每一个决策的背后都是如履薄冰的权衡。这种“微观视角看宏观历史”的写法,让原本沉重的历史变得轻盈而富有生命力。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和一位非常聪明的朋友在深夜里促膝长谈,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和新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它关于“权力与道德边界”的探讨,那种近乎残酷的现实主义哲学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它不是一本颂扬英雄或批判恶棍的简单读物,而是冷静地剖析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性的复杂性和选择的局限性。作者对古代政治斗争的描写,完全摒弃了脸谱化的好人与坏人设定,每个人物的动机都深植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利益考量之中,充满了灰色地带。特别是其中关于“理想主义者如何在体制内生存与自我实现”的案例分析,简直就是对现实政治的深刻隐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偏向冷静、客观,甚至略带一丝冷峻的学术腔调,但正是这种克制,使得它所揭示的那些赤裸裸的人性真相更具震撼力。读完之后,我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消化和反思,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正义”和“妥协”的定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