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朽木会发光?
为什么灯塔水母能永生?
为什么花与蜂“相爱又相杀”?
是哪些因素和力量在起作用?
每一天,每一时,
我们身边的万千生物都在上演奇妙的生命故事与生态史诗——
它们无情争斗,却也深深相爱;它们轰然覆灭,却也奇迹般地重生。
在变化与永恒共存的世界里,它们被掠夺、被遗忘,却一直默默造福人类.......
·
【编辑推荐】
★ 没有神奇生物,就没有渺小人类!
★ 为什么朽木会发光?为什么灯塔水母能永生?为什么花与蜂“相爱又相杀”?是哪些因素和力量在起作用?透视1000万物种全图景复杂互联,纵览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秘密奇观。如果你想知道大自然究竟如何悄悄“爱”人类的,本书给出了有趣、奇妙的答案。
★ 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教授、火遍20多国的畅销书《昆虫的奇妙生活》作者、首位获得邦内维奖的女科学家,写给所有人的神奇生物故事集,探索人与自然、生态与物种多样性的入门之作。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雅涵翻译、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王鑫审校。添加近百条物种相关专业学科注解,译文严谨,干货十足。
★海报级原创手绘彩插,精妙细作的复古版画风格,再现神奇生物生动细节与罕见生境。
★随书附赠精美“神奇生物”原创手绘明信片一套4张。
★精装双封面,内封采用独特夜光印刷工艺,呈现静谧森林之夜的“闪亮奇迹”。
##强烈推荐生物老师去读!!初中高中学生喜欢生物的也可以!很多小知识都很有意思,读完整本书,对整个自然的了解又会更近一步!
评分##近年来,在保护生物学这一专业领域中,生物学家之间的争论愈发激烈,他们对荒野和在人类影响下出现的新生态系统保佑针锋相对的观点。在对立观点形成的轴线的一个极端上是“传统保护主义者”,他们捍卫以自然为中心的观点,认为人类只是芸芸物种之一;另一个极端则是“福利至上人士”,或称“新保护主义”,他们认为荒野是一个天真烂漫的梦想和不合时宜的目标,现在我们必须专注于拯救幸存者。这些关于保护的相互冲突的观点在学术领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然而大多数的保护生物学家仍然认为,我们必须在天真理想和超级务实之间找到一套现实的折中方案。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现状并参与讨论“世界已经被人类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我们必须共同找到前进的道路”。
评分##如同英译版的书名Tapestries of Life,生命的织锦,这本书读来也是纷繁精彩。生命的织锦是生态学家常用的一个概念,用来表达每一个物种的重要性,可理解为每一个有机体都有自己的生态功能,作用于更大的生态系统。每当一个物种的数量减少,这幅织锦的一根丝线就有磨损。每当一个物种灭绝,就缺失了一根丝线。磨损或缺失的丝线越多,这幅织锦损坏得就越严重,直到最终分崩离析。蒂格松在此书中一一道尽诸多物种的生态功能,让人们意识到它们的不可缺失。斯韦德鲁普-蒂格松会让我想起E.O.威尔逊,那种专业的积淀、渊博、远见卓识,还有好文笔。而她的第一本书是《昆虫的奇妙生活》,和威尔逊一样,她本业也研究昆虫。
评分##3星。插画更多、翻译更好、写作思路更清晰,配上现在风趣的语言,将会很有意思!
评分##熟悉的模式又来了,因为无利可图了,生物多样性在消失了,后人开始给前人买单了,开始修建什么“寄养之家”,进行培育,恢复。全书基本上都是在这样的模式写的,一开始介绍这些物种的具体信息,它们的作用,然后讲述惨痛的消失灭绝经历,好点儿的有利用价值的在努力培养恢复之中。 更重要的是作者在科普基础上,利用序言和后记继续介当前环境研究前沿现状,无数学者依然在不断探索破坏后的发展之路?你们觉得会是怎么样的恢复发展之路呢?
评分##某种程度上,他们将自然视为一种遥远的、坚不可摧的资源库,一个与我们人类分隔的地方(我们自有着舒适的日常生活),一个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无限资源的服务中心,并且我们希望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它可以提供不受限制的服务,而我们几乎不用担心会存在什么问题。
评分##案例丰富的自然故事集,展示了人类从自然世界得到的种种益处。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最后强调人类应该看到的是自然的“内在价值”,而非“工具价值”,进而“接受自然拥有其应有的权利,即免于伤害的受保护的权利”。就算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很多时候也是我们目光短浅,无法看到更深层次的利害相关,才导致日后追悔莫及的破坏。在全知全能之前,保护与悬置应当优先于不假思索的进步和破坏,然而现实却悲哀地恰恰相反。
评分##精彩!
评分##适合大众阅读科普 无甚阅读难度且有趣 原标题为 站在自然肩膀上 副标题多种生物拯救人类生命(大意)装帧设计的都很漂亮 是下了功夫了 作者采取一个个小故事讲整本书串联起来 内中都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一章大略就是讲内涵相似的归为一类 作者为了让读者更好的阅读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似乎作者可以抽出一小节专门总结一下书中论点 例如为什么相近生态位的生物为什么不能完全替代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挑选章节自行深入 最后尽管我明白很多生物还有很大潜力没有发掘出来 但我还是希望美洲大蠊可以只出现在实验室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