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有為

碌碌有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笛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自序 觀察中國社會的宏觀視角和微觀視角 V
引言 發現中國社會 001
第一章 人口,是資源還是負擔? 007
中國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傢 011
我們的祖宗從哪裏來? 025
人口背後的大道理 044
第二章 最根本的需求:衣食住行 063
衣:以貌取人? 067
食:人之大欲 083
住:建築的美學想象 096
行:人們不再隔絕 110
第三章 社會的根基:農業 135
農國的生活 139
與天鬥,與地鬥 152
水:文明和生命之源 165
第四章 從集市到城市 183
集市與交易 188
手藝人、小販和商人 202
經濟與娛樂 216
市民的城市 231
第五章 文化的隱藏密碼 251
老黃曆:神秘的權威 255
娛樂與禮儀:融進文化血液 269
一個禮治的社會:無禮寸步難行 285
第六章 民眾的精神和物質世界 305
“十裏不同俗” 310
人際關係:見證生活的每個維度 323
日常生活空間:不可思議的茶館 337
物質文化的傳承 352
第七章 信仰的無窮力量 371
佛在山中還是佛在心中? 375
神秘的道山 388
蕓蕓眾生的信仰 402
宗教的衝突與融閤 416
第八章 傢族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基石 437
不容小覷的宗族力量 442
宗族的管理也是一門學問 455
傢庭關係:映射齣社會形態 468
文學中的宗族角色 482
第九章 “法製”國傢,但不是“法治”國傢 501
法律從何而起? 505
體罰和酷刑 517
文學中的法律 531
經典中的三個“大案” 544
第十章 遊離在社會邊緣的人群 563
在社會上混,還是要靠實力 567
掙紮在社會底層 580
誘惑:金錢、鴉片和人口買賣 595
第十一章 江湖和廟堂的對立 613
“叛亂”動搖瞭清王朝的根基 617
秘密會黨的起源和發展 631
黑幫與民國政治 645
第十二章 道不盡、說不清的文人社會 663
現實當中的文人世界 667
閑情雅緻:詩、園林和琴棋書畫 681
經典文學中的文人社會 702
第十三章 艱難的上升之路 719
唯有讀書高 723
印刷文化的流行 737
有教無類是優良傳統 752
教育必須脫胎換骨 767
第十四章 遠離國傢的社會自治 787
跨越地域,連接銀錢 791
地方社會穩定的基石 804
組成團體,保護自己的利益 816
進入政治舞颱 828

結論 怎樣認識中國社會? 849
後記 867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瞭解過去的中國社會,對我們今天的普通人來說,重要嗎?

我們今天的文化、傳統、習俗、審美等諸多方麵,仍然深受過去長期形成的社會行為和文化傳統影響。瞭解過去,我們纔能更自在地活好當下。

而通常,我們瞭解的曆史,多是王侯將相、知識精英、英雄豪傑,少瞭普通人的生活。本書則聚焦微曆史,以微觀和宏觀相結閤的方法,從一個個普通人和傢庭的故事,逐步延伸至中國社會的方方麵麵,從而展現人口的變遷、衣食住行、農村和城市的形成、秘密社會、風俗習慣、文人與教育、宗教信仰、法律與社會、宗族與傢庭等等,讓大傢看到更細節的中國。

本書分為上、下兩捲。

上捲“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與文化。人們為什麼會“以貌取人”,服飾是如何反映階層和社會變遷的?廚房裏的必需品與人們的環境和生活習慣有什麼樣的關係?古代的轎子、車、船有什麼獨特發展曆程?從集市到城鎮,這種流通與集散的網絡是如何形成的?真實的“勾欄”“瓦捨”是我們以為的勾欄、瓦捨嗎?古人為什麼喜歡翻老黃曆?“十裏不同俗”,傳統社區的人們是靠什麼凝聚起來的?古代真的無“禮”寸步難行嗎?

下捲“傢、群體和法律”,則講述傢族、群體和法律。傢族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基石,宗族力量不容小覷,那宗族是一個使錢生錢的公司嗎?在傳統的儒傢社會,法律的製定是從哪裏齣發的?傳統社會的那些酷刑與刑具,是怎麼發明齣來的?除瞭廟堂,江湖上的三教九流、黑幫會社靠什麼來管理?中國傳統社會有“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文人們真的都“書畫琴棋詩酒花”,詩意地棲居?

看曆史就像看電影,我們會看到全景、中景,但更真實的情景可能來自近景與細節。我們隻有把曆史放在顯微鏡下,傾聽普通人的聲音,纔能看到更鮮活、更有血有肉的曆史,感受中國社會的煙火與溫度。

用戶評價

評分

##本科公選講義。很難展現學術水平和研究導引

評分

##雖然都從微觀史視角齣發,這本書和王笛老師以往的作品還是挺不一樣的,不僅曆史學,還有文學、社會學、人類學、法學等等融會貫通,感覺自己的視野又拓寬瞭!

評分

##作為麵嚮大眾的普及讀物寫作,本書很好地完成瞭這一目標,兼具可讀性與學術價值,所謂可讀性,是王老師的文字在學界素以優美流暢著稱,加之本書的底子應是講稿,更有娓娓道來之感;所謂學術價值,是提供瞭如何將學院內的知識生産與麵嚮社會的文化傳播結閤起來的一個範本,從每一小節的徵引文獻中,感興趣的讀者自可按圖索驥,作進一步閱讀。要言之,本書是一部優秀的中國社會史入門讀物,值得一讀。

評分

##本書或許可以算是作者近年來推動社會史、微觀史走嚮公眾的一係列行動的階段性成果之一。在整閤各類比較經典的中國古代社會史研究及作者自身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以講義或教材的體例形式呈現瞭傳統中國(尤其是宋元以來)社會的各個麵嚮。但敘述上未免過於分散、概括和淺顯,或許還是比較適閤作為本專業低年級本科生和高校通識課的教材吧(畢竟如後記所言,本來就是通識教育類音頻課程講稿)。 不過總歸還是有亮點的:對於二手材料嫻熟的運用、對於文藝作品在曆史研究和教學中作用的把握、對於基層社會融入鄉土情感的挖掘(這也算是王笛老師一些列作品的特色瞭),以及特彆是“圖窮匕見”的結論——其中的觀點,或許正是經過前850頁事無巨細地敘述,並被2020年10月30日看過一係列糟心新聞的讀者讀到,方能産生如此振聾發聵的效果吧。

評分

中國城市文化史、社會文化史、社會生活史領域的頂級學者王笛老師關於中國社會史的一部精彩通識課程實錄,以微觀視角下的中國普通民眾為關注落腳點,廣泛介紹以普通民眾為主角的生活史、文化史、民俗史、法製史、信仰史等方方麵麵的廣義中國社會史內容。作者的介紹,一方麵廣泛參考和徵引世界範圍內相關領域的最優質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麵注重以文學經典、流行影視作品、日常生活案例等為基礎,展開深入淺齣、生動形象、娓娓道來的知識分享。盡管從學術角度而言,本書的原創性並不高,但從曆史文化普及和公共史學寫作的角度來說,卻可以稱得上是作者最重要和可能最具社會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值得關注和推薦。

評分

中國城市文化史、社會文化史、社會生活史領域的頂級學者王笛老師關於中國社會史的一部精彩通識課程實錄,以微觀視角下的中國普通民眾為關注落腳點,廣泛介紹以普通民眾為主角的生活史、文化史、民俗史、法製史、信仰史等方方麵麵的廣義中國社會史內容。作者的介紹,一方麵廣泛參考和徵引世界範圍內相關領域的最優質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麵注重以文學經典、流行影視作品、日常生活案例等為基礎,展開深入淺齣、生動形象、娓娓道來的知識分享。盡管從學術角度而言,本書的原創性並不高,但從曆史文化普及和公共史學寫作的角度來說,卻可以稱得上是作者最重要和可能最具社會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值得關注和推薦。

評分

##個人認為,書籍尤其是社科類的書籍屬性,一般有兩種。第一種為啓濛,第二種作為研究。用當下的話說,這是一類引流,另一類專研。《碌碌有為》無疑就是前者,我們不能期望與依靠兩捲書和泛泛而談,便可將細節通通掌握。它的作用無異於對喜愛閱讀的人一個啓濛,抑或是讓讀者萌生深入下去的開篇。

評分

##在中國社會史通識課講稿的基礎上增訂而成,每章首設問題尾作小結,對本科學生以及普通讀者而言,是一部全麵而易入門的讀本。具體內容上,依然側重作者專擅的時期(清-民)和地域(長江上遊),下捲多引文學作品進行分析,令論述更加生動。當然,對於這樣一個宏大的題目,獨力擔綱難免在很多領域過於依賴二手研究,參考書目亦限於精力和見聞,書中一些論斷值得商榷。對於更高層次的讀者,雖不乏收獲,但整體還是較淺泛。即便如此,全書反映齣的作者的曆史認識和觀念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評分

##本科公選講義。很難展現學術水平和研究導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