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苇菁,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专注于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著有《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游鉴明采茶:儒家道德模式之外的妇女生产》等。
明清时期,数以千计的年轻女子抗拒父母的权威,终生忠贞于她们的未婚夫,很多以寡妇的身份终其一生,有的为未婚夫自杀殉死。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的最激烈、最持久的意识形态争论。《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旨在对贞女现象作一历史描述,并探讨赋予其意义的、反过来又被它所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试图对贞女现象与帝国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达成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中突,揭示年轻女子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年轻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爱情。
看完了,集中了解了很多变态事件,比如四十年不下楼脸上长了一寸长毛的贞女,父母搭台子群众围观当众被迫上吊守贞的习俗之类。在专制社会的中国,弱势群体并不想反抗,反而通过各种形式的自虐自残,反反复复无效地证明着自己的忠贞和顺服。
评分##某老一直盛赞晚明青楼女子的气节,但对这个问题我持不同意见。她们的忠贞表现,事实上体现了被污名化的职业身份和士大夫道德规训之间的紧张,因此试图采取更极端的殉道方式融入男性意志支配下的社会秩序。如果女性能够遵从内心自由地选择自身的行为,又何必矢志不渝。
评分##变态成为常态是走向灭亡的开端 阿西吧,都什么狗男人,也值得女子们去殉情? 垃圾文人居然还写文章赞美 又要感叹一句万恶的旧社会了
评分##例子很多。女性地位提高到现在是多么不容易。 那些贞洁烈女理解她们 会共情。都是多么好的女孩啊。遗憾 记住了翁孺安和袁枚的妹妹袁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表现,让几百年后的我年年不忘。更多的是那些没有名字的李贞女,王贞女。幸好有人做传 有诗词流传,有《碑传集》,可以通过简短文字了解一点当时情景 我没有资格同情她们,我试着理解她们。历史在我眼中从来没有如此鲜活过。 向死而生延长了她们的精神。 一对比,固然现在女性地位提高了。但是还是有新的束缚难以挣脱。我们没资格评定过去的那些生命。但是以后无数的瞬间,我会时常想起那些没有名字的女性。某些时刻,大概会让人更加勇敢,更能放弃这些俗世里的种种牵绊。 读一本学术书籍,常让人心血沸腾 ,不能平静,这是第一本。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