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1933年以前出版的杂文集中未曾编入的诗文的合集,1935年5月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作者生前只印行一版次。这次只抽去已编入《三闲集》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和译文《petofi sandor的诗》两篇。《咬嚼之余》、《咬嚼未始“乏味”》、《“田园思想”》三篇的“备考”,系本书出版后由作者亲自抄出,原拟印入《集外集拾遗》的,现都移置本集各有关正文之后;《通讯(复霉江)》的来信则系这次抄补的;《[奔流]编校后记》初版时遗漏最后一则,现亦补入;所收旧体诗按写作时间的先后,在顺序上作了调整。
##这本书收的是散逸在各处的诗文,我看的时候也是断断续续的,有些看过也就忘了,谈论翻译的是这本书里印象比较深的。首先是跟《咬文嚼字》有关系的书信回复,其实有女性主义的争论在,比如女性的名字就频繁见莎、芳之类的字眼男性就换成沙、方。另外一些篇关于翻译的,别的集子里看到过相似观点的,比如翻译俄国作品之聊胜于无等等。嗯,俄国翻译作品的名字确实很烦,哈哈哈哈哈。
评分 评分 评分##约略可看出鲁迅的思想轨迹,头两篇在日时期的文言作品还有清季强民思潮和技术救亡的影响。为白话开道,打打边鼓做的几首新诗不怎么高明,却也可爱。旧诗中自白心迹的《自嘲》最有名。对陀翁著名的评价也出于此集:“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附录“《奔流》编校后记”,谈到办刊原则、选篇目的,还有给易卜生、托翁组织的专号,让我有些神往。“恐怕是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之感的罢,现在细看墓碣,还可以觉到悲凉,然而意气是壮盛的。”其余为诸年未收入集子的文章,讨论翻译问题、答覆青年来信等等。 “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
评分##“一面拉车,一面‘之乎者也’,到底大不便当。”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这集中的杂语跟之前杂文集里的杂语篇一样,脑中偶尔冒出的感叹,切入点奇特有趣又令人深思。印象最深的一篇时《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先生认为两者对立,政治主张为稳,文艺虽使社会分裂却也导致进步。各类文艺家太多了,个人认为,不若都各持己见,据理力争,岂不热闹? 博客停了好些天,一直在想着要写些什么。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的日子,纪念性的文章比比皆是,原本我也无可说之话,恰巧那天又是我的生日,我想,这大概也是一种冥冥中的问题吧!做人还是不能免俗的好,而且任何人要谈鲁迅,可谈的地方肯定不会太少,相对于左思右想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