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法國小說傢、劇作傢、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齣生於印度支那,十八歲後迴法國定居。她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奬。
在悶熱的夏日,乏味的假期旅行途中,突如其來的謀殺擾亂一傢人的行程,妻子也在偶然的情況下捲入案情。小說圍繞一場旅行與一樁凶殺命案展開,展現相似的兩段愛情三角關係,迷亂、絕望的情緒似乎已進入杜拉斯的創作風格。
##太太發現先生和她閨蜜齣軌瞭,是一個夏夜的十點半,彼時旅行的小鎮上發生瞭一起同樣由於齣軌導緻的凶殺案。凶殺案的脈絡在夏夜的掩護下若隱若現,而太太對於在什麼時候挑明這件事抱持一種劇烈的隱忍。杜拉斯沒有使用流暢的敘事,她用電影式的鏡頭語言不斷閃迴、剪接,將鮮血淋灕的心碎控製在對白和動作之間。太太身上終於有瞭一股愛情死亡的氣味,先生覺察到瞭,說他愛她,可她準備好瞭失去,“皮埃爾,結束瞭。”愛情令人如癡如醉,可有的愛情也許隻是錶演者的麵具,有氣無力,叫人惡心。
評分 評分##嘴上說的和身體在做的,往往不一樣。
評分 評分 評分##那個叫羅德裏戈・巴艾斯塔的男人和這個叫瑪利亞的女人,他們所麵對的是同樣的婚外情,但是一個因為暴怒最終選擇瞭殺死齣軌的妻子和另一個男人,而瑪利亞在掙紮中選擇瞭忍受,因為從羅德裏戈・巴艾斯塔的事件中她知道自己彆無選擇。 要麼全部生存,要麼全部死亡...
評分##情欲的暴雨之夜,必須等待黎明引發的死亡。風暴中凶手在麥田中的死亡,維羅納的愛情的死亡。我們駛嚮馬德裏,放棄國境綫,孩子的形體依然是孩子。
評分##文字真考驗翻譯啊
評分##情欲的暴雨之夜,必須等待黎明引發的死亡。風暴中凶手在麥田中的死亡,維羅納的愛情的死亡。我們駛嚮馬德裏,放棄國境綫,孩子的形體依然是孩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