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本雅明(1892—1940),德國文學傢、思想傢,因其博學和敏銳而享譽世界,被視為20世紀前半期德國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傢,被譽為“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著有《德意誌悲苦劇的起源》、《德國浪漫派的藝術批評概念》、《可技術復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評歌德的<親和力>》、《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等名著,尚留下大量書信。作為眾所周知的思想傢,其論著豐富的解釋力吸引越來越多學者的目光,儼然成為重審現代性與歐洲文化史的關鍵節點。
本雅明的莫斯科之行可謂一次苦旅。他對阿絲雅•拉西斯的情是苦澀的,愛到深處,男兒柔腸,丈夫落淚;處境是艱難的,天寒地凍,語言不通,囊中羞澀。然而,一個熱愛著怒放於冰天雪地裏的聖誕玫瑰的人,內心必定生動而豐盈,情緻滿滿。隨著一雙敏銳的眼和一顆敏感的心,我們在遙遠的莫斯科走街 串巷,在劇場與影院逗留,在教堂與博物館駐足,在鬧市與鄉野徜徉,在店鋪與貨攤流連。盡管本雅明此次行程短暫,交往有限,但他對當時俄國社會的政治生態、經濟形勢、民眾生活等諸方麵的觀察可謂深刻而敏銳,這段遙遠的莫斯科記憶,因為這份苦情、細膩與憂鬱,格外值得珍視。
本書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係鄭霞女士根據德文版譯齣。
##和詹討論後認為,唯一有意思的那天是他在旅館“一邊吃杏仁糖一邊讀普魯斯特”。讀的時候全程懵逼,槽點無數:1、他搞婚外情想要通過“生個孩子”建立和阿絲雅的聯係;2、阿絲雅嚮他哭泣鬧情緒,他讓她還錢;3、他和她並不能互相理解,同樣,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堅持追求她。可以說本老師除瞭寫這種猶疑不定的“土星氣質”愛情之外,其它部分都很好,反復提到單行道和盧卡奇hhhh本老師的情緒是碎片而遊散的。
評分##真是現場感十足的文本,適閤晚上觀看,暢想著近百年前的革命首都的樣貌,外國的政治異見者、激進派、先鋒藝術者在此齊聚。莫斯科又是本雅明所說的瞭:20世紀的首都。這就是莫斯科,在這裏漫步吧。可是,這是本雅明所注重的嗎?他的目的所在隻是一個外貌普通的女子:阿絲雅。 初...
評分##紀德有《訪問蘇聯歸來》,羅曼羅蘭有《莫斯科日記》,茅盾有《蘇聯見聞錄》,對比著看很有意思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除瞭也許非常美,女主人公未見可愛之處。可見愛上一個人或多或少是很個人的事,隻是需要藉助另一個人/形象,啓動自己未知的部分,形成許多段自己與自己的全新的discourse。這個過程也可以(或者更好是?)跟對方沒有實際的關係。愛情和理想一樣,失之交臂(almost get there)是最好的狀態。
評分##洋人在異國,雙重恐怖,使人心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