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瓦西里耶夫(1924—2013),俄罗斯军事文学作家。代表作有《未列入名册》《后来发生的战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鲍·瓦西里耶夫的成名作。小说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五名苏联女兵在列宁格勒北部山林中,与十六名训练有素的德国空降兵英勇作战的故事。小说发表后,很快被编成剧本搬上舞台和银幕。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雾,像上苍随手撒下的薄纱,轻轻地笼罩着大地。寂静中,从村子的方向传来劈木柴的声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要知道,这寂静背后有的是怎样的血腥与悲凉。 静悄悄,黎明,这里;颇不宁静,心里,我;百感交集。 第一章 情为何物 人...
评分##挺带劲的还,感觉比国内的红色小说更自由发挥一点点
评分##前苏联的红色小说(我自己给的称谓),有时候很像我们中国的红色小说一样,刨除政治因素,依然都能在其中发现一种激情,不管这种激情是好是坏。有相同经历的人看到这样的小说会有共振,但是年代渐趋,记忆久远,那些激情失去时代的记忆渐渐淡去。而人们对小说的理解也开始干涸...
评分##往往最真挚的情感最引人入胜。书中简直全篇的flag,只要一回忆一个女兵的过往,往往意味着她生命的消逝。
评分##描写一个妹子柔软又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立刻残忍的把她杀死,这种写作手法在当代已经非常常见。这本书的手法已经泛滥,却仍能让人感受到真挚,简短的几句话让我感受到,这些妹子都是活生生的、普通的、惹人怜爱的女孩子,却被战争无情的卷进来,即便穿上军装拿上波波沙,她们也没有也不会成为铁血无情的战士。然而战争还是无情将她们杀死,于是,反法西斯这样的主旋律主题,同样能够感动读者的心。 这部小说在中国是相当著名,我借到的这个版本是1978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小小的一本册子,很薄。前面有一篇现在读来很有趣的文章,是北京卫戍区某部两个军人写的评论,叫做《“瓦斯科夫精神”是何等货色》。他们批评这部作品的出发点是因为小说得到了苏修统治集团的领导人勃列日...
评分 评分##我的童年。苏联文学浸润的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青年近卫军》……《伟大的卫国战争》1和2 不过最感触的还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名字不仅美且承载了希望,我永远记得那个电视剧里沉入沼泽的一幕。 1.9补:看的很顺畅,一开始觉得大概历史的一面高过文学的一面,读到对每个人物的刻画的时候越来越喜欢!我能看到这部小说处处闪耀的人性之光。尤其是奥夏宁娜、冉佳和勃列奇金娜,感觉是活生生站在我跟前,站在战争里的女性。战争不可能让女性走开,事实上就像作者说的,角色换成女性后更有感染力。虽然刻画的法西斯并不聪明,也贪生怕死,不过因为站在祖国的立场上捧踩是可以原谅的。加上情怀再多一星。(以及翻译太有当年那种感觉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