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风,“50后”,北京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1991-199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留学,199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归国到清华执教,2003年调到北大,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1982-1991年,曾先后在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
路风长期关注中国的技术进步、工业发展及其政策问题,其研究涉及企业理论、战略管理、技术创新等领域。近年来,他对汽车、大飞机、电信标准、核电、高铁、液晶显示器等工业的一系列研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著有《走向自主创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这是一本关于京东方的再创业史。记录了京东方在一个全球高技术工业中的史诗般崛起。通过讲述这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团队在真实的世界里创造出来的真实业绩——解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20年来,京东方从一家岌岌可危的老牌国企发展成为领军中国工业的龙头企业,并在全球半导体显示工业中异军突起,历经国企改制的脱胎重生和技术替代与市场替代的严酷洗礼,数度破釜沉舟实现颠覆式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爆发出令世人瞠目的创造力。京东方独立自主、创新自强,敢于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工业精神的最佳写照。
##泡了两天啃完这本大部头,京东方所代表的,是共和国现代工业历史上,一家公司在国有背景下做出的最优路径决策,对企业运营很有启发。产业报国并非不可能,家国情怀,特别是国家情怀,总是叫人肃然起敬。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着田野工业党学者的心态来看,仍然需要捏着鼻子才能看完。既然是工业党学者,饱含民族主义、毫无反思性,当然不足为奇;行文叙事油腻得无从下嘴、爹味十足,则最让人恶心(多处用赞美的口吻详细描述酒桌文化,说招女工要看身材长相是为她们前途着想,等等)。就算撇开这些不提,这本书观点上也毫无创建,无非是说中国尤其是军工企业有“工业精神”,然而作者甚至也没能成功总结出一个成体系的中国模式,因为作者不知为何还要时刻强调企业老板本人有克里斯马。真是太难看了。这本书豆瓣540人评价,评分竟然9.0,这简直就是一个恐怖故事。@2020.7.27
评分 评分##真实世界的硬核史诗
评分##国有企业当然能够创新!但是要看这种成功创新的几率是不是显著大于民营企业,而且在资源政策严重倾斜的情况下对比是否公平?中国近年的重大技术突破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前三十年。这不是废话吗,最容易出成果的当然是之前有基础的,而且追溯这个词就很模糊,多多少少都能扯上点关系。工业党带有浓浓的做题家思维,搞重大科研创新就是解难题,对腆着脸问老师找同学的人充满鄙视,一定要自力更生地解出来,而且题目越难越能够证明自己牛逼!技术引进当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消化吸收;经济开放也是片面的,需要政治上独立自主;既然明白这些道理,就知道工业做题家思维的荒谬,搞重大科研创新,当然不是以利润为导向的民营企业能够做的,也绝不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够回答的,成本控制员工激励品牌营销PR等多目标多任务并行的真实世界的创新同样重要。
评分##坦率地说,上市二十多年,融资七百多亿,分红三十亿,总投资1千5百亿,一年利润二三十亿。给你资金,给你市场,给你政策,没点成绩也说不过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