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1942— ),
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曾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维罗纳大学、威尼斯高等建筑学院及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欧洲研究生院等多所学院和大学任教。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且影响深远,在国际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著述颇丰,包括《裸体》《渎神》《什么是装置》《论友爱》《教会与王国》《例外状态》《语言的圣礼》等涉及哲学、政治、文学和艺术的著作。
译者简介:
黄晓武,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副主编、副编审。
《裸体》一书由10篇各自独立的论文构成,书名取自其中的第七章,阿甘本在本书中探讨了创造与救赎、当代性、威尼斯幽灵、人格身份、复活的荣耀身体、裸体等一系列问题,但看似零散的篇章结构中贯穿着的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用非功用性概念来探讨各种既有秩序对工作和功用的建构,从而在批判现实和观念的基础上打开各种可能性。这也是作为政治哲学家的阿甘本一直以来的理论努力。
##《公牛般的饥饿》那篇没看懂,《何谓同时代人》、《论我们能不做什么》和《裸体》启发很大。作者很善于从对立概念的裂缝中切入,从而“祛魅”。他带给读者的思考是可引申的,这也是哲学的魅力吧。(读到赤裸生命,感时而伤。)
评分##其实基本算散文了。即便阿老师拿类似的套路处理不同材料,结论也差不太多,但个人觉得每个过程都依然有趣。《何谓同时代人》,《无人格的身份》这两篇尤其好。同时代人就是不合时宜的人,这个结论使我获得了平静。
评分##能说出现在和在,才算醒过来。 ——艾什伍德《单身》 今人读史,或许会对发生于20世纪的种族灭绝和大屠杀感到讶异:为什么奥斯维辛集中营数倍于守卫的犹太人不起而反抗?为什么面对残暴的日军,三十万中国人会束手就擒?这里面的原因当然很多。意大利当代哲学家阿甘本的《裸体...
评分##复活这个词,在汉语语境里是很陌生的。对于深处于神学的迷雾中思考的阿甘本而言,复活是其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纯粹基督教的 复活有所不同,阿甘本的复活有拟像的含义。他在思考复活之后的身份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玄妙的深渊。把阿甘本的复活和日常生活进行对 接,就会发现...
评分 评分##序言很长,看完文章再回头看一遍序言会更容易理解;对卡夫卡《审判》和《城堡》的解读虽然很新颖,但还是觉得牵强了些,不敢苟同;因为夹杂了很多神学的东西,很多地方读起来都是似懂非懂的感觉,总觉得阿甘本对边界及对立机制的思考不就是老子的道德经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评分 评分##似乎摸到了一种阿甘本非常乐于使用的“悖论式”论辩模式:看着是A,其实是A的反面,也即B——看着是无用的器官,其实它的无用恰恰指向了另一种“用”的可能性;看着是庆典安息禁绝了一切活动,其实是一种特定的活动:敬奉;看着是卡夫卡笔下的K被追捕,其实是他的自我诬陷(这里可以结合电影《大卫戈尔的一生》来理解);看着是黑暗,其实是还未到达的遥远星辰之光;看着是裸体,其实是恩典之衣的缺场……神学部分基本看不懂,论述得很枝枝蔓蔓,但是能看懂的几篇——《何为同时代人?》、《论我们不能做什么》以及《荣耀的身体》等,带来的是清新的思考感。《无人格的身份》一篇最具福柯的论述风格。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