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文杰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5-05


商品介绍



2017-1-1 平装 9787108056443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李文杰,1982年出生于湖北汉川,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2011年至今,先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外交的教学研究。近期的研究论题包括:晚清政治制度史、近代国债、英属印度与中国关系。

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产生于科举的道路,他们是如何“适应”外交这种全新的“职业”的?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机构的运作方式与特点?作者从清代档案中钩稽总理衙门、外务部及驻外官员的履历资料,考察其出身、选任、升迁、去向、群体演进等系列问题,构建并展现出晚清外交人员从起源、发展到所谓“职业化”外交官群体形成的全过程。“外交官”是一个研究薄弱的群体,本书的研究为今后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了基础。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评分

##资料翔实,理据充实,但就是缺乏那种让人耳目一新,却又不落窠臼的结论与分析。

评分

##窥一斑见全豹,职缺和差事之别深有感触。反专业化的传统在这里如此根深蒂固,以致在现代化的冲击之下,想要主动或被动地改变都是如此艰难。此书对这一过程的梳理真见功力,却也使得文字稍显枯燥。

评分

评分

##在上下班路上断断续续读,今天在家终于收尾了。作为博论本文极其扎实,引用大量档案文献,做成表格无数,对外交官群体在晚清民初的构成,迁转做了细致的讨论。文中不乏更新我认识之处,比如清末总理衙门与使节是差使,他们的升等是通过本职的变动体现的。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何晚清外交为何不专业了,因为旧体制上嫁接的新制度,没有生发的机制。

评分

##史料翔实,挖出很多细节比较有趣。古事所以知今,会发现很多问题从一开始就已种下根源,诸如外交界语言和业务能力之争,自古有之。总体来看,叙述罗列的内容还是稍多了些,属于说清楚了但讲得还不够透彻。

评分

##学术论文主要是引用翔实,生怕漏掉了什么。那些备受推崇的学术性观点的著作,则可以将史料融会贯通,以小见大,以观点见长。清朝末年的“外交机构”及其人选的流变,这一部分的“官”一直作为“差”而非“缺”列入传统的仕途序列中,洋务一派在早年间的“保举”成为很长一段时间里外交人员的选拔的重要因素。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大概对近代史略有了解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不过需要补充的是,中国历史上“强国也无外交”——那只是聘问、朝贡、理藩,是在一个依据大小强弱而定的等级制国际格局中的互动,而不是假定每个个体都有对等权利的现代外交,用近代史学者蒋廷黻的话说,“在...  

评分

评分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