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建,安徽省阜南县人,2011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兴趣是明清以来的社会经济史、村落史,在《民俗研究》《历史人类学学刊》《山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文章数篇。
明清时期五台山先后存在王府、军队、州县、寺院等不同的行政系统,本书通过梳理不同行政系统的展演以及州县权威增强的过程,来探讨明清多元地方行政系统对理解地方社会变迁的意义。
##以五台山为个案分析王府、军队、州县、寺院等不同行政系统此消彼长的权力互动。目光好敏锐,五台山既是佛教圣地又是靠近边境的军事战略地带,权力模糊,可做精彩文章。。
评分##以五台山为个案分析王府、军队、州县、寺院等不同行政系统此消彼长的权力互动。目光好敏锐,五台山既是佛教圣地又是靠近边境的军事战略地带,权力模糊,可做精彩文章。。
评分##“明清时期五台山先后存在王府、军队、州县、寺院等不同的行政系统,本书通过梳理不同行政系统的展演以及州县权威增强的过程,来探讨明清多元地方行政系统对理解地方社会变迁的意义。”
评分 评分##脉络很清晰,但是对于一些问题的解释可能因缺乏材料而带有想象的色彩。写作手法值得学习。从社会角度入手,似乎有些缺乏更具体的、作为小社会的寺院内部情况描述,也就是说着重描述的外在社会群体的联系,缺乏对群体内部复杂成分的分析。真的很好,致敬学习。
评分本书可以看作是“华南学派”植根于华北的一次有力尝试,带有明显的华南学派特色。挑选的研究对象极具眼光,在明代,作为佛教圣地的五台山,同时具备边境与圣域两重角色身份,而王府、边军、地方武力、以至于庙堂等复杂势力又在其中盘根错节。在多重势力的相互作用下,五台山地域的地方社会演进,既表现出明代一般区域的共性,又体现出鲜明的特色,本书从多重维度探讨明代地方社会行政与经济制度的演变,对明代的宗教区域社会取得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认识。从史料的搜集与整理来说,建立在作者广泛的田野经历和对传世文献及石刻史料的全面考察上,本书基本上已臻于完善,这对于华北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典例。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