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阳,一九六八年生于江南的一个千年古镇——浙江浦江郑宅的一户木匠世家。一九八六年游学杭州大学,一九九三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一直供职于传媒界,任主任记者。酷爱古典诗词、传统戏曲和乡土散文,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理事。著有散文集《戏剧的钟摆》《六零后记忆》《最喜小儿无赖》《梨园趣闻录》《乡愁中国》等。
本书撷取与江南地区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的60多个老手艺、老行当,分匠作、加工、服务、文娱、其他等5类加以叙述。从童年视角、个人记忆切入,并通过大量、扎实的田野调查,重现老手艺的彼时彼景,有场景,有人物,有加工技术,有风俗习惯,血肉丰满、生动鲜活。作者将老手艺、老行当的内容当作历史,确保其相关技术的真实性;同时采取散文的笔致,娓娓道来,文字相当有感染力,具有文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书中配有相应的漫画插图,使人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可以赏玩、遥想手艺人的情境,文图相得益彰。
##温暖的手艺纪录片,翔实的田野调查记,真实的手艺人生活史
评分 评分##大致翻看了一下,唯一的疑问是做媒也算手艺吗?(接生我就算吧) 这部书,暂时是读不完的。读的时候只当是看故事,合上书再想想却又感慨了一番——作为生长在21世纪的年轻人,这些手艺都是没有记忆的。不过,这也正是作者写这部书的缘由吧。 小的时候,父母总是趁节假日,带我回到老家。家乡的山清水秀总是一如既往的,老长辈们也都是身体健康...
评分 评分##这本书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工匠 平凡小人物的故事 确实 这些身影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少了 看完全书 有很多感触 有很多怀念 小时候磨豆腐的奶奶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健在......小时候 村里杀猪的场面 早在上学时就不复见了 也再也没听见过那嗷哩哩的猪叫...
评分##2019.10.22看完 书的手感很好,真·线装书,很有感觉。吃,规矩和吉祥话。很多顺口溜很有趣,看得出有扎实的生活基础,带着泥土的味道。行业分的相当细,看相,算命和看风水都分开,很垂直领域了。比起外来观察者的采访,这本书可贵在生活,来自身边的体验与情感的联系。虽不如《匠人》,却也有一番乡愁在心头。
评分书封面和装订的设计很有民间古朴的味道,质感很好。作者是个金华浦江人,和我算是半个老乡吧。我是个零零后,并不是什么七八十年代的人,但作为一个从小在江南土生土长的人,看着这些老行当,莫名亲切,嘴角不由自主地往上翘。虽说时代在进步,但如今这些老行当都消亡了,心里还是挺惆怅的。打麦秆扇,做豆腐皮,黄宅和江南第一家,这些都是我对浦江的回忆。
评分##温暖的手艺纪录片,翔实的田野调查记,真实的手艺人生活史
评分##你会发现很多已经在生活中消失了,就像作者最后写的,好多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只能在回忆中重现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