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巴吉尼,英国哲学家、作家,《哲学家杂志》共同创办人、主编。著有畅销哲普图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学思考》《好用的哲学》《简单的哲学》等。长期为《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报刊撰稿,并担任BBC第四电台《在我们的时代》栏目的定期嘉宾。
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经过深入思索和论证,自小接受无神论。在作者所在的西方,广义的基督教世界,几个世纪以来,几乎所有人理所当然地信仰上帝。可以戏仿苏格拉底的名言说,“未经审视的有神论/无神论是不可靠的”。作者以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和例证,为无神论提供了定义与肯定性论证,探讨了无神论者的道德之源和人生意义,破除了无神论同纳粹和苏联极权的必然联系。作者既反对激进的宗教又反对战斗无神论,其论证有助于澄清对无神论的一些常见误解,倡导人本主义。正如作者所说,本书为“各类读者,包括希望了解无神论系统性论证和解释的无神论者、认为自己事实上可能是无神论者的不可知论者,以及那些真诚期望理解无神论的宗教信徒”所写,是一本闪耀着思辨之光的优秀哲普图书。
无神论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的、相当晦暗的信仰,表现为拒绝价值和目的,同时激烈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宗教。朱利安•巴吉尼在本书中首先驱除了围绕着无神论的错觉,表明没有宗教信仰的生活也可以积极、有意义、有道德。作者还直面20世纪无神论国家(如苏联)的失败,为无神论提出了一种思想基础。
##讨论了自然主义如何支撑无神论,但没有太多科学对宗教信仰的挑战的论述(这才是我最感兴趣的,而作者居然觉得“俗套”..)。作为通识读物论证水平其实一般,不如温习一下《自私的基因》呢。
评分 评分##在激荡的年代,对世界系统化的不同期许组成了各色意识形态,他们就好像是在长廊两侧的一个个房间。而站在长廊尽头的我们应该选择进入哪个房间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多是因人而异,因经历而异,因知识结构而异。但是,我们却能回答,在真正进入一个房间之后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度。...
评分##之所以给两星是因为我还有看过更难看的书。作者似乎是要澄清一些事情,可是表达实在是拉胯,太绕了。不过倒也不是一无所获,我现在可以确认一件事情,我不是无神论者。整本书看完开篇陈嘉映老师的序言就够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我以为会以无神论的历史为主,然而作者的处理是以无神论的论据为主,也行吧。没有看到参考书目啥的。
评分##到最后还是写成了与宗教传统对抗的历史与原因。 无论是无神论还是非无神论,私以为最重要的都是能让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圆满。科学为人类带来了物质精神财富的极大富足,而后来内涵突变的“无神论”带来了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