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涛,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清史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清代和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是国内“新文化史”和“概念史”研究有影响的探索者之一。著有《文化怪杰辜鸿铭》《文化史的视野:黄兴涛学术自选集》《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世中国为视域》《“她”字的 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合著)等。主编有《西方的中国形象译丛》《文化名门世家丛书》《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新史学》第3卷)、《西学与清代文化》《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兴起》《明清之际西学文本》《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等。主要译著有《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自画像》《辜鸿铭文集》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兴涛先生作品
十六年磨一剑厚积薄发之力作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
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
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本书将传统的精英思想史与“新文化史”的有关方法结合起来,对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内涵,作了系统深入的整体性考察和阐释,既注重历史脉络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发掘解读,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视剖析,也重视国家体制、政党政策、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并努 力呈现了此一观念得以社会化的诸多历史面向。书中强调,现代中华民族观念一直伴随着中西思想的遇合与古今观念的交汇,表现出民族与国家的纠结与互动;对于认知主体而言,则始终包含着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与融合,见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调适。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认同,可以说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精神与民族、国家的命运,是极为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现象。
##(首先吐槽豆瓣网页版!写了一千多字d,崩一下就直接给我剩300了,就不能学一下腾讯吗,随时保存文档很难吗?!) 题目是补课,就是因为这本书对于笔者的意义,更多的是在学习、消化,这篇文章也绝对不是一篇书评,只是自己一些感想的记录。 这本书是一本历史学著作,作者黄兴...
评分##黄兴涛的《重塑中华》久闻大名 它的出色在于直截了当的将“国外学者一边声称中国的模糊性一边又死板的拿汉地十八省对应中国”指了出来 事实上中华民族这个词汇在清末民初的六十多年间充满了模糊与争议 一方面来自于历史上“有教无类”与“华夷之辨”的种族与文化之争 另一方面...
评分 评分##黄师这本书的主要风格可概括为“综合”:其一,以传统精英思想史为骨络,借助新文化史尤其是概念史的某些做法;其二,调和演化论与(极端)构建论,呈现时人“对可以选择的东西进行选择”的具体样貌;其三,在研究内容上体现整体性,尽量从时间、空间、社会结构上笼括较为整全的历史图景,并且试图与相关学科对话。由此观之,有些评论不免苛责,但却也指出这种综合态度显示出的某些“论述不足”的问题。至于其他缺漏的内容或因某些显而易见的条件限制,但若仔细阅读,其逻辑是暗含在论述之中的。(补打卡)
评分##纵向梳理了晚清以降康梁、杨度章太炎、李大钊孙中山以来的“中华民族”观念,横向论证同一时期五族大同与五族共和、中国民族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一元多流相互竞争相互影响逐步深化的历史本相。不但重视袁世凯在民初中华民族观念形成上的作用,更发现了是清末留日的少数民族最先从现代民族理念阐释了中国各族人民同为一民族共同体的现实。虽然近代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观念的理解存在公民领土(政治学范畴)和族群血缘(人类学范畴)两种倾向,但很可惜的是,诚如“救亡压倒启蒙”一样,强调平等政治权力的政治学言说也被覆盖在强调文化统一历史延续的人类学范畴中,成为了至今边疆治理政策上的一大难题。黄老师的书可读性颇强,论证周密系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