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新,1963年出生,15岁考入山东大学,24岁获博士学位,31岁任教授,33岁成为“东方之子”。 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 现为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有诗《梦想活在世上》、《漫游》,随笔集《数字与玫瑰》、《难以企及的人物》,旅行记《南方的尔赫斯》、《与伊丽莎白•毕晓普同行》等十多部。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并有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韩文、斯拉夫文、土耳其文版和台湾版的诗集、散文集问世。
在一般人眼中,数学意味着繁难的计算、无尽的逻辑推演,以及如天书般的公式和符号。这些让数学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且与文化艺术这类精神生活毫不相干。而在《数学简史》的作者蔡天新看来,数学与科学、人文的各个分支一样,都是人类大脑进化和智力发展进程的反映。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必然相互影响,并呈现出某种相通的特性。
《数学简史》是一部另类的“数学简史”,跨越了不同的地域和种族,依次探讨了数学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各有侧重。关于古代,包括四大文明古国和希腊、阿拉伯,《数学简史》着力于发现有现代意义的亮点;至于近代文明,则考察了文艺复兴的艺术与几何学、工业革命与微积分、法国大革命与应用数学的关系。对现代数学与现代艺术进行阐述和比较,也是《数学简史》的一大亮点。
数学来自人类对生活和世界的观察,以及对现实事物和问题的思考。数学的触角几乎遍及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以及历史和生命的每一个瞬时。希望读者能通过《数学简史》的阅读,拉近与数学这门抽象学科的心理距离,从中理解各自所学或从事专业与数学的关系,进而反思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甚或生活的意义。
##挺适合用这本书入门数学史的
评分 评分可能因为蔡天新算是校友,所以我太期待了。读后觉得这本数学简史写得一般,书名还是叫《古今中外数学家小传》更贴切,大量的文字给了国家、民族的介绍和数学家的生平,令全书结构显得很不简洁优美。虽然这本书不是“趣味数学谜题”一类,但介绍那些数学史上的问题还是过于枯燥,我觉得数学并不等于解题,而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用优美而抽象的方式来认知世界的工具,因此,能够通俗易懂的阐明这些数学的意义,包括数学内部的意义,都是有趣的,但并不多。感觉有些可惜了。
评分 评分##孤陋寡闻的我完全不知道作者是何许人也,前两天碰巧读了作者理工科文笔的《26城记》,有人留言说他的文笔就这样,于是刚才等上菜的间隙我打开微信读书看了这本,前言就写得毫无逻辑天打五雷轰,正文更是不堪卒读,书名是“数学简史”,结果罗列了一大坨与数学没有直接关系的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甚至有一整节的篇幅在谈法国文学与艺术,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至于文笔,抱歉这已经不是理工科的锅了,这单纯是语文写作水平的问题,毕竟理工科文笔至少能写出可读的论文,而这本书文笔上的可读性还不如论文写作,我真没见过文笔这么糟糕的教授,难道蔡教授本人对于自己差劲的文笔没有任何自觉吗?作为吹水通识课的讲稿或许凑合,为什么要浪费纸张出成书?
评分 评分##看过其他网友写的书评,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写那种专业的东西。我大学学的是文科,对数学的怕从小学就埋下了。数学很难,每次写数学作业,都是煎熬。这成了后来挥之不去恶梦。等到可以脱离数学的苦海,就毫不犹豫地把它抛弃了。 长大后,还要再次面临这样的煎熬,因为要辅导小孩子...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