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骏】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青年研究员、ECNU-UBC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前期的中国思想文化史、城市史,著有《辛亥前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研究》(2009)、《花落春仍在:20世纪前期中国的困境与新路》(2017),另有论文数十篇见于各期刊。
罗志田、许纪霖、杨国强推荐
重塑清末民初读书人的群体形象
再探“排满”、辛亥革命、教科书、五四、清末新政等历史的“另一面相”
·
【内容简介】
·
清末民初的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转型时代,关注民族、国家和自身命运的读书人为因应西潮掀起了种种思想革命和文化运动。作者通过对学生生活、教科书、“排满”革命等问题的细腻考察,重塑清末民初读书人的群体形象,尝试挖掘这些读书人当时生活、行动与心境的几个侧面,解说清末民初中国的变之深与变之痛。
·
【学者推荐】
·
近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读书人受冲击最大,感受亦最深,本书便展现其所感、所思与所为。瞿骏老师文笔出众,聪 颖过人,这是一本字里行间灵光闪耀,读后使人掩卷思考的书。——【罗志田 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
·
清末民初,是社会大变动的时代,又是思想活跃的时代。作者跳出传统思想史的精英文本,从教科书、青年学生、地方读书人这些新的视角,描述微观领域新旧交替又互相交错的复杂图景,工笔细腻,见微知著,是非常耐读的厚重之作。——【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
此书以近代中国的知识群体为对象,沿思想和文化而步入清末民初的历史之中。由于作者关注的都是重要问题,因此本书的叙述能够形成一种依托于整体的历史框架;由于作者志在理解和说明历史,因此本书的着力处常在问题背后的意义,并由此深入历史本相中的矛盾、曲折、复杂、抵牾,以指抉历史过程的不可一言以蔽之。这两面都是论史之难,其有足多者也在于此。而与这两面相伴而见的,则是其论述中引为实证的多种史料,罗列广袤,皆出自作者读书之勤和用心之细。这些都反映了一个青年学人对史学的敬意和在史学中的沉潜程度,而其间之努力,便凝结为本书的价值。——【杨国强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
##引用了大量日记、文集(如何用日记来讲好故事非常重要),对清末民初的思想界和读书人的很多议题进行了反思,问题意识很强。文笔清丽有风姿,论述得很清楚,可能是因为分节较少的缘故,单篇文章读起来觉得有些单薄。另外,很多句子能清楚地感觉到作者是动了情了,也不知是好是坏。
评分##就着兴趣,看完2/3的内容。是书征引广博,却毫无繁冗、拖沓的毛病,结构明晰、叙述流畅,实在难得。作者心思细密,颇能超越常规,另辟新径,让人大开眼界。兼之立意较高,往往能从诸多头绪中截断众流,拎出要害。有关教科书的两章,就启蒙与生意做了细致阐发,破除陈见良多,且客观、周密,而非情绪宣泄。
评分##引用了大量日记、文集(如何用日记来讲好故事非常重要),对清末民初的思想界和读书人的很多议题进行了反思,问题意识很强。文笔清丽有风姿,论述得很清楚,可能是因为分节较少的缘故,单篇文章读起来觉得有些单薄。另外,很多句子能清楚地感觉到作者是动了情了,也不知是好是坏。
评分##就着兴趣,看完2/3的内容。是书征引广博,却毫无繁冗、拖沓的毛病,结构明晰、叙述流畅,实在难得。作者心思细密,颇能超越常规,另辟新径,让人大开眼界。兼之立意较高,往往能从诸多头绪中截断众流,拎出要害。有关教科书的两章,就启蒙与生意做了细致阐发,破除陈见良多,且客观、周密,而非情绪宣泄。
评分 评分 评分##用新鲜的角度,比如新闻业、个人生活史、教科书等来看历史,知识分子的面貌就更加生动
评分 评分##原刊于《经济观察报》观察家栏目 瞿骏师从思想史学者许纪霖,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在新书《天下为学说裂:清末民初的思想革命与文化运动》之前,还出过一本《辛亥前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研究》,是他博士论文的增订本。两本书前后间隔八年之久,可见瞿骏在学术上的严谨。 被学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