剋裏斯多佛‧高夏(Christopher Goscha)
魁北剋大學濛特婁分校(UQAM)歷史係教授。早年在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與法國高等研究應用學院(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就讀,投入多年心血研究東南亞民族、政治與歷史,泰國、高棉、寮國與越南尤為所長,有許多著作,內容廣被中南半島各地區。其中《越南》(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Vietnam)一書榮獲2017年卓越歷史著作獎──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以及美國歷史學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2017年費正清獎(The John K. Fairbank Prize)。
譯者:譚天
曾任《聯閤報》編譯主任、《自由時報》副總編輯等職。現旅居加拿大專事譯作。譯有包括政治、軍事、文化、宗教、科技與商務領域等一百多本書。
許多世紀以來,越南人本身既是殖民者,又是其他殖民者的犧牲品。越南的國傢版圖時而擴張,時而縮水,有時分裂,有時消失,而且這一切遠非他們所能掌控。儘管一再麵對龐大的壓力,越南存活下來,創建瞭亞洲最特齣、最複雜的文化。
近年來,隨著造訪這個獨特國度的人越來越多,對一本重要史冊的需求也不斷升高:我們需要有一本書,讓外界人士瞭解過去的統治者、叛亂者、僧侶與殖民者在越南留下的歷史痕跡。
高夏的新作《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充分滿足瞭這項需求。根據他對中南半島投入畢生研究的心得,所寫的這本書既能隨時保有越南「圈內人」的省思,在觀念上又不失與越南「圈外人」的聯繫。一波又一波來自中國、法國、日本或美國的入侵者最後都被越南人逐退,我們也見到越南人本身為這一切付齣的可怕代價。由於冷戰期間最曠日持久的一場衝突戰就發生在越南,許多年來,為瞭宣傳,越南的過去一直遭到扭麯、操控。或許直到今天,我們纔終於能從一種真正歷史的角度,對造成現代越南的事件進行觀察。
高夏運用越南文、法文與英文資料完成這項最新的研究。《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既有越南史的宏觀描述,又包容許多世紀以來詮釋越南層層麵麵的各種野史、傳說、歧見、文化與人物,無疑是一本卓越而重要的巨著。
##與記者寫的那本柬埔寨相比,學者寫書就是好。視野開闊、分析細緻、主綫明確、筆法客觀。按本書所講述的曆史,柬埔寨一書對各方勢力在柬埔寨完全沒有地緣政治利益的結論徹頭徹尾是錯的,作齣這樣的論斷,記者仿佛沒有去過柬埔寨一樣。本書對吳廷琰最後的結局前後矛盾。看到結尾,越南與中國實在是太像瞭,不同的是越共麵對的環境更優越,幾乎沒什麼曆史包袱。
評分##越南與中國山水相依,從古到今兩國交織著太多的愛恨情仇。讀越南的曆史,也就是讀中國的曆史,近代部分尤其如此。共産主義因資本主義的發展而産生,因民族主義的興起而擴張,也隨著各國將其具體化而分途,但沒有哪個社會主義國傢不經曆悲情的傷痛。 從中華帝國到法蘭西,從日本...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絢爛之極歸於平淡。高夏最齣色的地方並非在於史料解讀或觀點突破,而是在於分寸感極強的整閤與佈局謀篇。高夏本身研究越南近現代史,因此古代史隻佔瞭兩章,近現代史佔瞭十一章。最精彩難得的是第九至十二章,並沒有循著大部分前人著作般集中在從潘佩珠到鬍誌明這條線索上,而是在鬍誌明和吳廷琰身上花瞭比例相當的筆墨,這也應歸功於近來Edward Miller對琰的深入探討。第十四章<紅河外的越南>可視為全書的外篇,高地/平原和國傢形成是西方當今近世東南亞研究的顯學,從李塔娜到Vu Duc Liem都投身其中,我認為陳重金《越南通史》和這一章是中文世界對越南史最閤適的入門。翻譯問題極多,很多人名沒有還原,錯字(乂作義、適作適),還把上座部佛教都譯作藏傳佛教。
評分##原書名似為越南現代史,主要時間段為法殖至大約1980年,即越共統一越南,前幾章則為古代史簡述。本書敘述結構稍差,又史實偏少,結論偏多,但因為越南史之類的書難見,所以仍值得一讀。越南自古以來的曆史,與中國相關太多,到二十世紀尤其如此,此書中內容可見。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