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艾肯博士,著名刑事科學法醫心理學傢,網絡心理學研究中心的主任、歐洲刑警組織顧問,曾與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聯邦調查局(F.B.I.)和白宮下設的多個全球機構閤作,開展科研培訓的研修班。她研究的領域包括網絡安全、有組織網絡犯罪、網絡跟蹤、技術輔助販賣人口、網上兒童權利等。她還是海牙司法門戶基金會顧問委員會成員,緻力於國際和平、正義和安全事業。她的突破性研究激發瞭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劇《CSI:網絡犯罪調查》的播齣。
《五十度灰》如何利用戀物心理,成為全球僅次於《聖經》的暢銷讀物?
為什麼相對於親朋好友,你更願意嚮網絡陌生人敞開心扉?
上網時總感覺時間飛逝,原來是網絡的時間扭麯效應?
網絡遊戲中埋伏瞭哪些“上癮”機關,暗中操控著你的行為?
為什麼科技越發達,我們就越怕死?
......
網絡空間是一個巨大的兔子洞,裏麵集閤瞭新奇、刺激、喜悅、痛苦、不安等各種元素。在日復一日的冒險中,無論是我們內在的心理狀態還是外在的行為模式,都已經潛移默化地被改變瞭。
《網絡心理學》一書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為你揭開網絡時代無處不在的隱形行為設計開關。通過閱讀本書,你就會明白,虛擬戀愛、網絡霸淩、電子上癮、極度自戀、網絡焦慮……這些現象為什麼越來越普遍地發生在我們身上,以及怎樣纔能在網絡時代保持清醒,保護自己不被操控。
##在立場上,本書作者屬於堅定的監管派。由於缺乏有形的監督,以及在綫權威的缺失,纔會讓大傢看到數不勝數的自毀行為,網絡的這點特性對於兒童以及青少年影響更為深遠。在這個容易搭訕的年代,技術的進步似乎帶來瞭更多的網上親密關係,但這些並不是實際的接觸性關係,隻是更多的人在一起孤獨罷瞭。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我們的大腦並不介意刺激究竟是來自於哪裏,反正它們都會讓大腦分泌多巴胺,所以遊戲或者色情永遠無法治愈我們的孤獨。相反,這些刺激會逐漸成為一種安慰劑,讓人最後迴到網絡空間。
評分 評分##我的天,這本書評分怎麼可以這麼低?喜歡這本書!能夠解釋很多行為。
評分 評分##正確的譯名是:網絡效應
評分##這本是寫網絡危害的心理學,所有的課題集中在網絡危害上,但以中國的經驗,很多應該是有點誇張的,作者應該是一位美國白左,啓發性的觀點並不多,不推薦。
評分##說真的,我不確定這本書算不算心理學 大篇幅的囉嗦內容,實質性的內容真沒多少,水分很大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