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志鹃(一九二五年九月十三日——一九九八年十月七日),浙江杭州人。 中国当代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代表作有:《静静的产院》《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三走严家庄》等。
王安忆,一九五四年三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同安,当代作家。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代表作有:《小鲍庄》《纪实与虚构》《长恨歌》《遍地枭雄》《匿名》等。
茹志鹃、王安忆是当代中国文坛中鲜有的母女作家。她们在文坛具有持续且深远的影响力。她俩于一九八三年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活动,其后又到美国东西岸讲演和旅行,受到海外文化界的欢迎。她们沿途录下所见所闻所想。笔下不纯是异域风光的描绘,更多是对美国社会各种层面的体察 ,对美国华人世界特别是留学生的刻画,及与作家和文友交谊的抒描。
茹志鹃、王安忆母女此次访美,历经路程虽然一样,但由于阅历迥异,并加上年龄的差异,观念不尽相同,因此看待发生在美国的人和事,往往有不同的观感和见解,读者如作细读比较,将别饶兴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当代重量级母女作家茹志鹃、王安忆唯一合璧之作
★ 爱荷华、芝加哥、纽约、旧金山寻路美国的精神漫游
★ 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速写,浓缩进游记里的当代文学史
讲述了茹志鹃、王安忆两位老师在1983年去美国参加“爱荷华写作计划”时的见闻,其中多有他们与吴祖光、萧乾、聂华苓、陈丹青等两岸三地作家们的交游
★ 四十年荏苒时光 猛回头 鉴往知来
从文学史角度看,很少有一本书可以同时照见中国当代文学两代重要作家的心路,并且是通过母女二人在美国每天琐碎的生活记录、交游以及点滴思考而来。这样的文字贴肤贴肉,最能真实的反应作家彼时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它产生自八十年代初,文学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大变化的年代。历史的后见之明,使得书中母女两人视角的反差颇具深意。茹志鹃老师的视角会产生横向的对比,如早她们二人去爱荷华的丁玲、艾青,这些经历革命风云的作家,面对芝加哥的霓虹、沃尔玛超市里的速冻牛肉,他们表现出的焦虑与淡然、吃惊与固执,在后来人的叙述中令人动容。而王安忆作为女儿在美国的见闻,与美国以及台湾知识分子的交流,从纵向的王安忆的创作上看,前后的变化也很值得思考,后来的《乌托邦诗篇》也许可以算一个印证。
★ 茹志鹃逝世二十周年,作为对茹志娟老师逝世二十周年的一种纪念
★ 优雅皮面装帧,三十年经典珍藏
##正如王安忆在跋中说道“母亲的依然是好,她能够准确地窥察并且表达美国,还有她自己,一个观看美国的人。我的,依然不好,冗长、拉杂、琐碎、无趣,要说有什么价值,大概就是老实,老实地记录了那段生活,其中的人和事正超时速地退去,退去,退成历史。” 女儿的并不是不好,母亲比较简洁,女儿更细碎,互相对比看,有意思 记录了真实的文学现场,一众熟悉的名字聂华苓 陈映真 七等生 李欧梵 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出现 活色生香 … 那篇描写一个在纽约的中国画家,看对话就想这该是陈丹青,再翻下一篇 妈妈直截了当的说 陈丹青接安忆去画廊 哈哈 有趣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文:薇薇安 跟娃一起出去玩儿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看展览的时候孩子就比较喜欢看有意思的, 我更喜欢看那些有文字说明的东西。 比如一起去天文馆, 我更多的是在有很多介绍和展示的展位前面看, 不过孩子一般不喜欢看这些, 更喜欢的是那些有意思的可以玩游戏的。 人与人的年龄或者...
评分##真是有点舍不得读完它,这两个月一直放在床头,睡前十几页,跌入那个时空去。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