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万•泰松
Sylvain Tesson, 1972-
法国作家、记者、旅行家,欧洲探险行会会长。十九岁那年,骑摩托车穿越冰岛中部,并参加了婆罗洲洞穴探险。后与好友亚历山大•普森一起骑单车环游世界。自1997年以来,泰松以步行、骑单车或骑马的方式游历中亚。2010年,他在贝加尔湖畔居住了六个月,其间所写的日记结集成《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获得2011年美第奇文学奖,其中文版于2016年获得傅雷翻译出版奖。
泰松至今已出版十多部游记,其短篇小说、影集和随笔也广受好评。
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曾自许四十岁前在森林深处过一段隐居生活。于是,他在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六个月。最近的村庄在一百二十公里以外,没有邻居,偶尔有奇怪的访客。冬季,气温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夏季,熊在湖岸陡坡出没。他带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在这片荒原中,自创了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活,时间缩减为几个简单的行为:面朝湖泊和森林,注视着日子流逝;砍柴,钓鱼,做饭;大量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
##荒野,弥漫着神秘的诱惑,蛮荒和原始带来对未知的恐惧,这恐惧又让我们隐隐激动不已。荒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安放自己的心灵。 罗伯特•麦克法伦的《荒野之道》,西尔万•泰松的《在西伯利亚森林中》和安妮•迪拉德的《听客溪的朝圣》是关于人与荒野相处之道...
评分 评分 评分《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西尔万·泰松 – 每个人对隐居都有自己的理解,一百个人大概有一百种态度。对于西尔万·泰松,隐居在雪松北岬的六个月显得刻意。他的隐居显然不是“悠然见南山”,而是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徘徊。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为了逃离现实生活,为了隐居而隐居。 因为...
评分##“像痴迷于寻求“黄金时代”的格农派隐微论者一样,我们都是流浪的灵魂,使尽一切方法企图重温生命中的那些浓烈时刻。对一些人来说,它蕴藏于童年,对于另一些人,它对应的是路边桥下的第一个吻,还有一些人认为是夏夜蝉鸣声中那无以名状的喜悦感觉。最后,也有些人认为它存在于灵思泉涌的冬夜。对我而言,它就在那里,在面朝湖水的沙堤边上。”为作者优美的文笔和哲思金句,以及个人偏好的题材打四星,但是看到后面实在有点啰嗦… 一直很怕读译文,怕那种生硬且没有逻辑性不连贯的文字,或者是那些文笔太好的译者,把人家简洁的原文硬生生搞成花团锦簇,本来是北欧风情,变成洛可可,这有多可怕 ? 原书是法文,这下我没机会看懂了。但译文实在太好,简洁干脆,又具诗意,引得我想找找译者别的作品,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