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和散文家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年轻时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浸染,38岁时回到蒙田城堡,在读书、思考和写作中度过了十年隐居生活,对那个片褊狭、非理性和充满暴力的时代中的人性进行了冷静地审视和思考,写出四百多年来流传不衰的《随笔集》,并因此被誉为欧洲近代散文之父。本书通过对蒙田人生中的几个不同阶段的描述——接受教育、公共生活、十年隐居及之后的旅行等,刻画了蒙田这位”达观宁静和隐退到自我中的高手和导师”、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竭力争取内心自由的先驱战士”的形象。
茨威格的最后一部传记作品,刻画了蒙田这位“达观宁静和退隐到自我中的高手和导师”,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竭力争取内心自由的先驱战士”的形象。茨威格在写本书时所面对的战争、暴力和专横的意识形态,仿佛是蒙田所处时代的写照;而蒙田执着的自由意识,更使茨威格将其视为自己的精神楷模。因而本书最初的标题是《感谢蒙田》。
##只有能够守护自己内心自由的人,才能够拓展这个世界的自由
评分##为了能真正读懂蒙田,人不可以太年轻,不可以没有阅历,不可以没有种种失望。 我还太年轻,太不经事了~ 除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也一直在找一套翻译排版俱佳的《蒙田随笔全集》。 目前市面上一套三本的《蒙田随笔全集》,上海书店出版社的看上去装帧不错,但马振骋的翻译似乎不敢恭维,有人在评论里埋怨,也有人举例子,譬如同一句话,人民文学译成:“悲痛使他凝固”,马版译成...
评分 评分 评分##如果说写传记,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过度解读,而应该从各种资料中,选取可信的以作推测,这样才能保证更为相对的客观。茨威格作为一名知名的传记作家,却有其根本性的不同之处,是其独有的特点。 读过一些茨威格的传记,总能发现,他并没有查阅多少的资料,文章往往也...
评分##不是因为蒙田的传记,而是因为是茨威格写的,所以读这本书。 所以对于蒙田生平、思想、种种行为的描述,也可以不必那么深究。 因为与其说是传记,不如说是茨威格在描述一个他心目中的英雄。 当然任何人都有不堪,都有缺点,都有为人诟病的地方。但是茨威格隐去了一切他不要...
评分 评分##卓越上买的,冲着两个理由。一个是蒙田,一个是作者茨威格本人。读书、写作、思考,三者的秩序井然,出于一切,但绝对不会是贫穷。选择与自己背景与遭遇相近的作者写的书,你读懂的是你自己;选择与自己背景与遭遇截然不同的作者写的书,你读懂的,会是生命。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