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

巴别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A. S. 拜厄特 王一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20-10 精装 9787532171965

具体描述

A.S.拜厄特(A.S.BYATT),

英国小说家、诗人、布克奖得主,2008年被《泰晤士报》评为1945年以来英国50位伟大作家之一。

1990年凭借天才之作《占有》获得布 克奖,一举 轰动世界文坛;1990年和1999年,先后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和大英帝国女爵士勋章。

拜厄特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博学和绮丽高超的修辞艺术闻名。她的作品主题涉及生物学、达尔文主义、绘画艺术,体裁包含戏剧、诗歌、书信,兼之以丰富的隐喻和超凡的想象力,磅礴壮丽,又洞悉人性之微。

拜厄特的成长四部曲(《花园中的少女》《静物》《巴别塔》《吹口哨的女人》)是她耗时近30年写就的颇负盛名的代表作,以一位英国知识女性弗雷德丽卡的成长史诗,串连起二战后几十年英国的历史变迁。

= 译者简介 =

王一鸣,毕业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新闻系,全职记者,主攻文化、艺术。曾专访坂本龙一、伊东丰雄、杉本博司、谭元元、林怀民、安妮·莱博维茨等诸多文化名人。业余从事翻译工作。现居新加坡。

- 麦家、格非、李银河、洪晃等齐声推荐,独立女性一生必读的成长史诗。

- 世界文学泰斗拜厄特,写尽独立女性的困境与觉醒

- A.S.拜厄特被《泰晤士报》评为1945年以来英国50位伟大作家之一

-《巴别塔》文本壮阔宏大,女性觉醒的意志笃定而漫长,如盘根在地下长。——麦家

- 作品已风靡30多国:英、美、法、德、意、西、葡、俄、捷克、瑞典、挪威、丹麦、芬兰、中国、韩国、泰国……

- 我要全世界都听见我的声音,我曾被压抑,但绝不沉默。

= 内容简介 =

// 撑过去一天,再撑过去另一天,这究竟算什么样的人生?“很多人的人生。”//

弗雷德丽卡28岁,但她觉得人生已经快结束了。

象牙塔里的思辨与诗意,在婚姻的巨塔里一文不值:昔日的机智雄辩,被认为是喋喋不休;曾经的骄傲笃定,被当作轻浮愚蠢。

所有的失落、痛苦与挣扎,如今逐渐归于沉寂,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他们正在安静的表象之下寻觅一个裂缝。

一天深夜,丈夫向她砸来一把斧头,终于打破她内心长久的沉默:

我曾是一个重要的人,我要让全世界都听见我的声音!

= 媒体/名人推荐 =

◆ 这是被世界权威文学刊物《巴黎评论》誉为“重新定义了英国小说高度”的一部小说,文本壮阔宏大,女性觉醒的意志笃定而漫长,如盘根在地下长。——麦家

◆ 拜厄特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简直出神入化。——托妮·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这本书独具匠心,包罗万象而简明扼要,还引述和辨析了D.H.劳伦斯、R.D.莱因、E.M.福斯特、卡夫卡和其他许多作家的文学和心理学理论。——《卫报》

◆ 《巴别塔》是一部人物饱满、充满激情的现实主义文学,富有想象力的文字炉火纯青,兼具文学美感与思想深度,在展现作品艺术性的同时又给人以启迪。它的伟大立意在英国小说中是罕见的。——《旁观者》

◆ 她创作的情节如侦探小说般扣人心弦,而她的文字的质感——贯穿始终的象征与隐喻,感官色彩浓厚的语言,字里行间的智慧与戏谑——让这部作品非同凡响。——《文学评论》

= 金句选摘 =

1.命运总是骤然降临,出其不意地在后脑勺给你一击。

2.我是利奥的母亲,我也是我自己,这两件事是同样的事实。

3.我们无比憧憬又极力美化的地方,也许是我们将要逃离的地方。

4.她没有任何行李,她不想要这段人生中的任何东西。

5.希望就是人类最愉悦的沉沦。

6.人们总是和自己对婚姻的向往结婚。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永远的文学偶像拜厄特女爵!当今世界文学中真正重量级作家,重量到什么地步?那本著名的《她们自己的文学》首版在1970年代,笔者激赏文学界出了一位优秀的新人A.S.拜厄特,30年后再版,笔者对拜厄特的评价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宣称她的小说已经突破了文学和小说的范畴。拜厄特的书从来都不好读,因为她的学识太过广博,任何题材经她的手总会和历史、艺术、政治各种元素穿插在一起。她比较喜欢写古典的故事,这本《巴别塔》的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虽然写的是女性觉醒,但依然深刻的涉及到古典文学和政治背景,而书中更是运用书信、法庭实录、新闻报道、短故事等多种体裁。读客的这本书纸张很不错,虽然千页拿在手里很舒服,只是封面丑得过头,把一个经典女作家的长篇设计成了小清新读物的封面。希望接下来的几本拜厄特别再走这种风格了。

评分

##这本书很特别,女性的婚姻与主体性、乱言塔中得到释放和扭曲的人性之恶、对各种入流或不入流作品的书评、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事主体就感到恶心因而开始尝试拼贴的弗雷德丽卡、铁锅里挣扎着的、田野上被研究的蜗牛们、裘德的疯癫、不羁与痛苦,这些词汇仍不足以涵盖这本书(或者说,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被短短几句话描述或评价)。书中的每个人形象都不是单薄或扁平的对善或恶的刻板印象,而是有感情、有善也有肮脏的人——包括书中年纪最小的利奥,他也曾有过在父母婚姻的裂缝上抹稀泥的行动。乱言塔里的各种扭曲和变态更是令人感到一种本能性的厌恶和本能性的快感。另外,书中的材料形式很丰富,包括信件、混搭式的摘抄、法庭的庭审记录等等。它也有一些让我感到疲倦和烦躁的段落,不过仍不妨碍我打五星。 断断续续读完,不得不感慨,这才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大师级别史诗巨作。文中讨论了太多话题,仅列举若干: 1、女性独立:书中的弗雷德丽卡是一位新型女性代表,她一方面希望能工作,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照顾孩子。同时,她寻求在婚姻中与另一半的精神契合,也会单纯为了性欢愉而寻求...  

评分

##起初,是受了书的腰封“独立女性成长史诗”的蛊惑;当然,也确实被她像散文诗般优美的文字描述所吸引。可真正阅读起来,就很难再令人全情投入了。摆出一副高高在上俯视一切的姿态,卖弄着自己对文学和艺术和科技和植物学和儿童教育等等的,并不成体系的一种庞大的浅尝辄止和点到为止。太喧宾夺主,反而弱化了她真正想表达的主要思想。狗血般肥皂剧式的情节,以三个主题穿插进行。不过作者很巧妙的把自己的创作意图,也都通过小说做了清晰的讲解,一步步来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她晦涩的创作。作为一名成年的女性读者,当然会对她作品当中关于婚姻和育儿的着墨能产生共鸣也有代入感。即便如此,还是觉得用这么庞大的繁琐的虚假的架构来描述女性的觉醒,有点做作。我欣赏你的博学,只是抬高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偏选择了贬低别人。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