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扬
Li-Young Lee(1957- )
美国华裔诗人。出生于雅加达,童年生活坎坷,随父母颠沛流离,辗转于中国香港和澳门以及日本,于1964年到达美国。就读于匹兹堡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写作,第一本诗集《玫瑰》于1986出版,其抒情性和震撼力令人倾倒。此后出版的诗集《 在我爱你的这座城》和《我的夜晚之书》同样获得高度赞誉。李立扬曾荣获多项诗歌和艺术奖项,基于他对美国诗歌的贡献,2003年受邀成为美国诗人协会会员。
译者简介:
叶春,诗人,译者,著有英文诗集《水上旅行》和《灯谜》,英译诗集《麦子熟了:海子诗选》和《长河:杨键的诗》,获美国艺术基金会奖、持续艺术基金奖及三届手推车文学奖,现任教于美国普罗维登斯学院。
《眼睛后面》出版于2008年,作者自言“我想我必须经历一些真正的荒野,纠结的藤蔓……经历对我是谁、何为语言、何为诗、我为何写作这些问题的种种困惑才能到达这本书”。家庭、个人和集体的经历以及诗人与宗教和文字的关系,相互交织萦绕,构成一本既复杂深邃又明晰感人的诗集。十年后,《脱衣》成为李立扬的第五本诗集,一些主题在书中重温再现,一些诗行也移植于新的诗句中,仿佛一首新的交响乐包容了从前的题材和旋律,使得耳熟之处更加铭心,簇新之处更显激荡。
##想借斯塔罗宾斯基评价雅戈泰的诗时所说的“每时每刻用生活的姿态、用感知到的世界本真的细微差别、用思想的确信来为诗歌打上标记”来总结我对这本诗集的阅读感受。 与《天堂的影子》类似,我偏爱这类给予人沉湎其中的体验型诗歌,因为整个阅读过程,诗歌语言不断唤醒我们感受的职责,而诗歌意象在眼睛后面投影出广袤的空间让我们如翩飞的鸟儿在变幻跳跃的意象密林里不断穿越,成为文本的参与者,“这种飞翔使我们内心的空旷清晰可见”, 这类型的诗歌往往没有耀眼意象的机巧组合,而是从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生活湖面敏锐而又准确地打捞起世界的倒影,架起从真实跃入诗的桥,让世界的广阔与内心的无垠结盟,以使我们得以体验、沉潜,享受精神与世界的亲密接触。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親密的土壤中有一種孤單的植被,孤單的國度裡也有無限的親密住人。『蘋果』更是作為果實、種子、秘密和譫妄加以流通,但很乾淨,哪怕作為定語也不留下誰的指紋。很喜歡的是詩中一種近乎童話的狡黠、失重和純粹,雖然它寫在悲哀的復寫紙上,雖然它攢動的是古老的不安,雖然說出它的嘴唇已經死去。
评分##親密的土壤中有一種孤單的植被,孤單的國度裡也有無限的親密住人。『蘋果』更是作為果實、種子、秘密和譫妄加以流通,但很乾淨,哪怕作為定語也不留下誰的指紋。很喜歡的是詩中一種近乎童話的狡黠、失重和純粹,雖然它寫在悲哀的復寫紙上,雖然它攢動的是古老的不安,雖然說出它的嘴唇已經死去。
评分 评分##不喜欢他长诗交叉着不同主题,略刻板。其他的读着都蛮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